APP下载

中国银行安泰支行风貌保护更新实践

2020-09-07

福建建筑 2020年8期
关键词:檐口安泰中国银行

王 锴

(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福建福州 350001)

1 历史沿革

中国银行安泰支行如图1~图2所示,位于福州历史文化主轴八一七北路的西侧,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宫巷南侧、吉庇巷北侧,处于八一七北路与吉庇巷交叉口位置,具有较多的城市景观展示面,是三坊七巷历史风貌街区的重要景观节点。建筑西北侧为传统建筑片区,建筑东侧及南侧为沿街商业。

图1 原始施工图南立面图

图2 原始施工图东立面图

中国银行安泰支行建筑前身为中央银行福建省分行,创建于民国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建筑单位为上海大陆建筑公司,1949年后,中央银行为新政府接收并统筹安排,先后作为中国人民银行国外事业部、中国银行福州分行、中国银行福建分行、中国银行福建分行八一七分理处、中国银行福州安泰支行、中国银行鼓楼支行营业部。

2 价值评估

中国银行安泰支行现状保护较为完整,有一定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反映了当时城市历史风貌和地域特色,是当前福州现存较少的折衷主义的历史建筑,经过修复改造后于2019年9月被列入福州第二批历史建筑名录。

在历史价值方面,中国银行安泰支行营业大楼始建于1946年,至今已具有一定的历史,记录与连续展现的历史痕迹较多,通过历史照片对比能直观地感受到其历史发展的连续性与独特性(图3~图4)。

图3 20世纪80年代进行的改扩建旧貌

图4 20世纪90年代对立面进行的拆除与翻新旧貌

在科学价值方面,中国银行安泰支行营业大楼运用当时的传统建造工艺并保留至今,为当前提供有价值、有意义的建造原理,体现了建筑文化遗产在产生、存在与发展的历史时间内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展示了当时的文明对自然环境适应的工程观念与手法。

在艺术价值方面,中国银行安泰支行建筑细部别致,花格精美,图案考究,富有福州民国时期的建筑特色。建筑的构造装饰色彩以及建筑情调等所表现出的艺术个性、风格、地域性以及这些特征给人们精神上或者情绪上的审美感染力。

从建筑的历史、科学、艺术三方面进行分析,中国银行安泰支行营业大楼历史建筑的不同信息,在各自领域及学科方向反映出当时建筑的客观实体特性,赋予人类对历史性建筑产生积极的价值观念,对其进行保护及改造具备一定的价值依据。对研究民国时期福州传统建筑形式与风格,传承传统的建筑手法及工艺,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1]。因此,在修缮更新时,需以此价值评估体系作为依据,针对性地指引具体的建筑修复策略方向。

3 建筑形制及残损及状况

该现存建筑占地面积约642.9m2,建筑面积约1803.1m2。建筑为3层砖混结构,带露明半地下室,正面朝南,面阔七间,两端开间略后缩。现状建筑立面采用真石漆喷涂饰面及浅褐色青石墙裙,呈中西结合、古典与现代结合的折衷风格,中央三开间以壁柱形式微前突出象征门廊,并有竖线条将每开间划分为3个小窗,建筑窗间墙有传统中式纹饰。

建筑存在部分破损的情况并有局部改动,从外立面看,较为明显的如前期檐口改建,中期加建一层又拆除后增加的铁质栏杆,后期增加银行标识LOGO。建筑南面两侧开凿白色铝合金竖窗,室外踏步破损严重,主入口原有木质门扇改建为玻璃铝合金弹簧门等,这些改建破损部位与建筑原貌极不协调。此外,后期加建的雨水管以及外露的空调机位也影响了立面形象(图5)。

3.1 墙体

南面、东西侧山墙建筑上半部米黄色真石漆仿石喷涂饰面墙保存情况尚可,仅轻微的酥碱、风化,破损量较小。建筑下半部浅褐色青石墙裙因雨水管渗漏以及花草种植不当,造成局部外面酥碱、风化,墙体变色老化、开裂且强度下降,破损量约20%。北面部分窗口被封堵,墙面上安装大量分体式空调外机,破损严重。钢构件锈蚀严重污染了外表面的清洁,破坏较大,外观乱、差(图5)。

图5 建筑现状及残损描述

3.2 门

南面主入口大门破坏较为严重,上方布艺灯箱门牌与整体立面风貌不协调。原有中式木质门框、门扇均被拆除,现为黑色大理石门框以及玻璃弹簧门。东侧山墙紧靠新建八一七路仿古建筑商业群,被二层玻璃单体遮挡。西侧山墙石质门框装饰线脚酥碱、风化、开裂,但保存情况尚可(图6)。

图6 主入口大门原状及修复对比

3.3 窗户及立面装饰

推拉窗窗洞的保存总体尚可,无严重损毁现象,但内部窗框被统一改为白色铝合金推拉窗,同整体立面风貌不相协调。局部窗洞为后期人为开凿,竖条窗窗洞的保存总体尚可,无严重损毁现象,内部窗框被统一改为白色铝合金组合窗,同样与整体立面风格不协调(图7)。

图7 南窗原状及修复策略

南立面上部窗间墙装饰保存完好,仅轻微风化。下部窗间墙装饰因外部花草种植不当,受潮严重,色彩泛黑,观感差。

建筑中央三开间以壁柱形式微前突出象征门廊,并通过装饰檐口连接。装饰檐口的细节总体保存完整,线脚清晰,仅有轻微污渍。

半地下室铸铁防盗窗护栏为精致的中式拼花铁艺保存较为完善,无缺失,仅部分因风吹雨淋生锈。

3.4 屋面檐口

檐口破坏严重,原图纸上精美的旧檐口已不复存在,现状为中期加建顶层后拆除而保留下来的混凝土出挑雨篷,雨篷与主立面装饰檐口距离太近,比例失调;且两者之间缝隙,因潮湿积水泛黑严重,影响观感,建议重塑(图8)。

图8 屋面檐口原状及修复策略

3.5 上人屋面

3.6 室外楼梯

主入口楼梯由于银行大楼前地铁广场施工且使用频率极高,导致磕碰、下陷、断裂、磨损,两个方向楼梯梯段的下部阶梯已经损毁严重。部分梯段断裂缺失,残余梯段老化严重,而且受潮变色、踢脚线开裂、石材强度降低。

楼梯栏板部分为特点鲜明的中式云纹石砌栏板,因周边施工原因,石制栏板开裂。其下部受潮酥碱、风化严重,局部已生青苔杂草,雕花柱头断裂缺失一枚,破损严重。

西侧山墙楼梯加建一层钢楼梯,并通过平台与周边建筑相连接,破坏了东西侧山墙立面的对称性与完整性(图9)。

图9 室外楼梯原状及修复策略

3.7 北面联系廊

银行大楼的北面为两栋院落式明清古民居(宫一、宫三),作为安泰支行大楼的财富中心使用。银行营业厅与财富中心间有2.6m高差,因业务需求联系,现状通过一部已生锈的室外铁梯相联系,不仅过渡方式生硬,而且影响了三坊七巷内部街巷与南街的联系以及人员疏散(图10)。

图10 北面堵塞交通的钢楼梯

4 勘测结论

根据现场的勘测情况得悉,中国银行安泰支行营业大楼存在部分破损并有局部改动,而且后期的加建部分与原有建筑风貌不协调。但从整体而言,建筑保留较为完整,细部精美、考究,富有福州传统民国时期的建筑特色。同时,建筑运用了当时的传统建造工艺并保留至今,展示了当时文明对自然环境适应的工程理念与手法,某种程度上证实了民国时期有建筑独特性。综之,中国银行安泰支行营业大楼,对研究福州民国时期传统建筑形制与风格具有一定的历史、科学与艺术价值。

5 保护性修复策略

福州是一座具有2200年的历史文化名城,具有鲜明的地方文化特色,拥有大量的独具地方特色的物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阶段快速的城市进程中,福州需要大力保护这些独具特色的“福州元素”,才能避免“千城一面”,成为一个个性鲜明的城市。

修缮过程秉承“保护与更新,演绎与发展”的策略,同时融入中国银行的鲜明特色。

5.1 主入口楼梯

主入口大楼梯是构成银行大楼主要意向的立面元素,其所具有的中式装饰栏板、云纹柱头与自然流动的梯段设计具有极高的历史与艺术价值[2]。基此,大楼梯的修缮设计方案实施“保护、继承”策略,进行原貌复原。针对酥碱、风化的梯段进行专业的清理修复:梯段断裂部分,依照原始设计图纸采用相同的材料与工艺技术进行复原,旨在保护大楼梯的原真性,延续其历史艺术特色(图11)。

采用锁定接骨板皮外固定治疗胫骨多段骨折,采用锁定钢板皮外放置,不跨关节,不需固定膝关节和踝关节,锁定钢板提供了足够的稳定性,从而使早期康复得以实施。锁定接骨板皮外固定外形较传统外固定支架相对小巧,对患者日常生活干扰较小,患者进行功能锻炼也更加积极,有利于提高功能结果。

图11 更新后主入口楼梯

5.2 景观花池

银行大楼入口,位于主干道八一七路与吉庇巷相交的十字路口,其前方的下沉广场为将来城市地铁的重要出口。基此,修复设计结合大楼梯的造型,在其前方修建景观花池并设置标识,既能完善该大楼的正立面形象,又能为城市景观增添一处活力点,软化交界面(图12)。

图12 更新后景观花池

5.3 主立面外装饰

墙体部分虽然保存较为完好,但是现今被改造为真石漆涂料喷涂工艺,与原设计图纸米黄色水刷石的工艺不符,质感及历史遗迹缺失。基此,设计团队邀请熟悉古法水刷石工艺老匠人团队(曾经修复过福州上下杭及花巷教堂)承包施工,力求复原设计初衷。

主入口处简洁抽象的通高壁柱模仿西洋柱式,期间穿插刻有中式纹路的窗间墙以及中式入口大门,以及其中西结合壁柱顶部为中国传统祥云图案的装饰挑檐,整体装饰形象美观大方,对立面装饰的修缮依旧遵循“保护、继承”的策略,将白色铝合金窗框依照原样替换为黑色铸铁窗框,保证大楼最精彩部分的历史价值完整性(图13)。

图13 更新后主立面外装饰

5.4 入口大门

入口大门是银行大楼主立面的重要元素之一,但被改造得较为严重,人为添加的帆布箱体招牌同整体立面风貌极不协调;原有的木质门框、门扇均被拆除,现为黑色大理石门框及玻璃弹簧门,对整体立面影响较大。修缮过程,将玻璃弹簧门恢复为中式红木门,拆除现有的银行招牌,恢复成石质中式花纹装饰挑檐(图14)。

图14 更新后主透视图

5.5 建筑檐口

现状建筑檐口与20世纪40年代的银行大楼照片相比较,原设计的建筑檐口被整体拆除,且加建了一层功能用房,污水、雨水管道邐布外墙,建筑整体风貌遭到破坏。银行大楼现状屋顶加建部分虽已拆除,但遗留的屋檐挑板依旧影响了大楼的整体形象,需拆除复原。其中,以云纹装饰檐口的修复难度最大,尺寸小、转折多、强度低,因此,最后采取内套管开模与水刷石工艺等方式进行复原(图15)。

图15 更新后檐口及壁柱细部

5.6 雨水管与暖通系统整合与北面联系廊

该大楼在前期改造中曾采用雨水管明装于建筑外墙的排水方式,现如今多数雨水管爆裂,污染外立面石材,严重影响建筑沿街面的视觉效果,亟待修缮。随后,又采用分体式空调系统,造成空调外机、各种线路破坏外立面的现象,因此,整合空调系统是北立面修缮设计的核心。修复设计采用集中VRV空调系统替代原有的分体式空调系统,并将空调外机结合景观集中设置于建筑屋面,有效减少了空调外机的数量,减少了荷载,保证了该大楼立面整洁(图16~图17)。

图16 暖通空调系统的梳理整合

图17 更新后的北立面

此外,由于北面通道狭小、侧面为危墙、影响消防疏散等因素,修复设计方原本提出将其修改为空中连廊接驳等方式减少与通道在空间上的矛盾,但经与名城委等相关部门多次沟通无果,最终被取消。

5.7 屋顶生态

屋顶绿化,考虑到屋顶的东南角和西北角拥有较好的景观视野,因此,修复设计在这两个位置设置休息区与景观区,通过人行步道将两个休息区与景观区域联系起来,并植入超轻土容器式屋顶种植绿化,丰富了第五立面(图18)。

图18 屋面轻质土种植绿化系统

6 保护与更新实践总结

通过中国银行安泰支行的保护与更新设计,笔者总结出该类设计的若干原则。

(1)可逆性、可再处理的原则

要坚持修缮过程的可逆性、保证修缮后的可再处理性。即:尽量选择使用与原构件相同、相近或兼容的材料,使用原有工艺技法,尽量保持最多的历史信息,为后人的研究、识别留有更多的空间。

(2)尊重传统、保持地域风格的原则

地方建筑风格与传统工艺手法,对于研究各地区建筑史和各地区传统建筑工艺具有极高的价值。在修缮过程应加以甄别,并尊重传统,尽量保持地方建筑风格的多样性及其传统工艺手法的地域性和营造手法的独特性。

(3)严谨详实的资料收集原则

拆除施工中对各重要隐蔽部位及其节点应拍照存档,以备修复施工过程对照。对相关的海量的网络图片及文字描述,也应理性甄别其真实可靠性。

(4)强调建筑本身的关联性与可识别性原则

即要以建筑本身的关联性、可识别性来指导保护旧建筑,建设新建筑[3]。修旧如旧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原原本本的复原,也要强调与历史、与时代的关联,力争修建的建筑物体的在实用性与可识别性的协调。

7 结语

中国银行安泰支行作为民国后期的历史性建筑,以当时的施工图为据,进行风貌的保护性修缮更新工作,有实证依据,并有现状建筑遗存,修缮过程秉承“保护与更新,演绎与发展”的策略,对立面的修缮依旧遵循“保护、继承”的策略,最后呈现出来的整体效果基本实现了初衷,取得了一定的效果[4]。该修复设计附之于文,期望对近现代历史建筑风貌保护更新的工程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檐口安泰中国银行
安泰科多用户报告订阅单
中国银行
摆线的起始
——金贝尔美术馆檐口细部分析
中国银行
高空大悬挑圆弧形组合单元式铝板檐口幕墙装配施工技术
安泰科多用户报告订阅单
安泰科多用户报告订阅单
安泰科多用户报告订阅单
高空檐口铝板横向滑移吊篮安装技术
任意多边形坡屋面屋脊线生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