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一起H5N1 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的初步调查及应急处置
2020-09-07皮绍娣唐杰华姚作准
孙 瑜,皮绍娣,邓 辉,唐杰华,王 磊,姚作准
(1.邵阳市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南邵阳 422000;2.邵阳市双清区畜牧水产事务中心,湖南邵阳 422000)
禽流感(avian influenza,AI)是由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引起的,以感染禽类为主的传染病,根据病毒致病性不同,可划分为高致病性禽流感(HPAI)和低致病性禽流感(LPAI),其中HPAI 由H5 和H7 亚型毒株引起[1]。HPAI 可引起禽类急性发病,传播迅速,因此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须通报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2]。
2020年1月,湖南省邵阳市双清区渡头桥镇鸡笼村发生一起H5N1 亚型HPAI 疫情。接到疫情报告后,邵阳市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双清区畜牧水产事务中心,立即赶到现场进行采样检测、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处置。
1 方法
1.1 病例定义
1.1.1 可疑病例 2020年1月24日以来,出现神经症状、脚鳞出血、头部和面部水肿或突然死亡等临床症状之一的病例。
1.1.2 疑似病例 经湖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为H5N1 亚型AIV 核酸阳性的可疑病例
1.1.3 确诊病例 经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确诊为H5N1 亚型HPAI 的疑似病例。
1.2 调查方式
通过询问养禽户主、乡镇防疫员以及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该禽场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饲养管理、环境卫生、生物安全措施以及免疫、调运等情况,并对鸡群进行临床观察、记录。
1.3 样品采集
采集病死鸡的肺、脑等组织样品和具有典型临床症状的发病鸡咽喉/泄殖腔拭子样品,根据《高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运输包装规范》的规定进行包装运输。
1.4 实验室检测
依据《高致病性禽流感诊断技术规范》的规定,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 方法进行病原学快速检测,采用鸡胚接种方法分离鉴定病毒并测定血凝素基因裂解位点序列。
1.5 数据分析
利用Excel 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数据收集、分析。
2 结果
2.1 疫点概况
2.1.1 地理位置 疫点位于邵阳市双清区渡头桥镇鸡笼 村11 组,经 度E111˚56'19"、纬 度N27˚22'18";西南与山林相连,北边距离潭邵高速公路100 m,距离胜利村1.5 km,距离云十村、砂塘村、新群村、云水村约3 km(图1)。
图1 疫点地理位置
2.1.2 饲养情况 2019年9月16日,养殖户余某某从江西省宜春市刘某某养殖场购进13 000 羽鸡苗进行林下放养。发病前,该场共存栏12 000多羽。放养场地山林树木密集,野鸟较多,常有鸟类到饲养场觅食。该养殖场卫生环境较差,污物、垫料等不及时处理,饮水长时间不更换。养殖场没有建立生物安全隔离带,没有控制人员流动,生物安全条件较差。
2.1.3 免疫情况 2019年12月1—6日,全群免疫了重组禽流感病毒三价灭活疫苗(H5N1 Re-11株+Re-12 株,H7N9-Re2 株)。
2.1.4 调运情况 2020年1月13日,调运约4 000羽鸡至邵阳市中南家禽批发大市场销售;1月19日,因中南家禽批发大市场休市,将剩余的100 多羽鸡装运回养殖场混养。
2.2 发病情况
2.2.1 发病过程 1月24日,鸡群开始出现发病死亡,发病急,死亡率高;随后发病死亡数逐日增加,1月24—27日发病死亡数分别为500、700、850、2 450羽,累计发病死亡4500羽。1月26日报告疫情,1月27日实施全群扑杀,疫情流行曲线见图2。
图2 养殖场疫情流行曲线
2.2.2 临床症状 发病鸡体温升高,达40.9 ℃;精神沉郁,发出“咯咯”的痰音,气管内有黏液;除个别发病鸡头部肿大、呼吸急促、脚鳞有出血点外,大部分鸡无明显临床症状,表现急性死亡。
2.2.3 病理变化 解剖发现,喉头有出血点,附着黏液,肺充血、易碎,心、肝、脾、肾、胰、脑均无明显病变。
2.3 实验室诊断和疫情发布
2.3.1 疑似病例诊断 2020年1月26日晚,渡头桥镇畜牧站用快速检测卡对采集的样品进行了检测,结果呈H5 亚型AIV 阳性。1月27日,双清区畜牧水产事务中心采集11 份发病鸡咽/泄殖腔拭子样品和5 份环境拭子样品,送邵阳市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荧光RT-PCR 检测,结果16 份样品均为H5 亚型AIV 核酸阳性。1月28日,将16 份病料送湖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荧光RT-PCR 检测复核,结果16 份样品均为H5 亚型AIV 核酸阳性。
2.3.2 确诊病例诊断 1月31日,经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确诊,证实为H5N1 亚型HPAI。通过与近年国内同亚型毒株HA 序列进行比较,发现其HA 基因与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诊断的2019年湖南省送检野鸟样品分离病毒株WB/HuN/SD481/19(H5N1)的HA 基因核苷酸同源性最高,为99.1%。
2.3.3 疫情发布 2月1日,农业农村部向社会公布了该起疫情[3]。
3 疫源分析
1月13日,户主将4 000 羽鸡运到邵阳市中南家禽批发市场销售,18日将在市场里未销售完的鸡放到市场周边马路上销售,19日将最后剩余的100 多羽运回养殖场,24日养殖场出现鸡群发病死亡。中南家禽批发市场是一个家禽集中地,环境中存在较大的病毒污染风险[4];HPAI 潜伏期一般为3~5 d[5],与疫情传入和暴发的时间点基本吻合。因此,此次疫情疫源地为该家禽批发市场的可能性较高。此外,该饲养场采用山林放养模式,周围飞禽较多,常有野鸟到饲养场觅食;活禽交易形式多样,贩卖途径多,春节期间活禽交易频繁;离生活密集区、高速公路、乡村道路近,场内生物安全条件差。通过以上因素导致病原传入引发疫情的可能性也不能排除。
4 控制措施
4.1 划定疫点、疫区和受威胁区
接到省级实验室检测阳性的报告后,邵阳市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建议启动IV 级应急响应。1月28日,双清区人民政府按照《邵阳市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启动应急响应,成立联合指挥部,对疫情防控工作进行调度部署。1月29日,双清区人民政府发布封锁令,对疫区实行封锁。兽医主管部门划定了疫点、疫区和受威胁区。
4.2 疫点内措施
按照“早、快、严、小”原则,1月27日完成了疫点养殖场7 850 羽鸡的全面扑杀任务。对所有病死禽、被扑杀禽及其禽类产品,按国家规定标准进行无害化处理,对禽类排泄物、被污染饲料、垫料、污水等进行无害化处理。对养殖场被污染的物品、交通工具、用具、禽舍、场地进行严格彻底消毒,并消灭病原。
4.3 疫区内措施
在出入疫区的交通路口,设立7 个临时动物检疫消毒站,对过往车辆和有关物品进行消毒。扑杀疫区内所有家禽,截至1月30日,共扑杀家禽9 978 羽。关闭辖区内1 家活禽交易市场及2 家农贸市场,禁止活禽及禽类产品运出。对所有被扑杀的禽及其禽类产品,按国家规定标准进行无害化处理,对禽类排泄物、饲料、垫料、污水等进行无害化处理。对疫区养殖场、家禽市场、农贸市场内的物品、交通工具、用具、禽舍、场地进行严格彻底消毒。疫区内(含疫点),共使用消毒剂5 t、生石灰21 t,消毒面积约70.1 万m2。
4.4 受威胁区措施
对辖区内的家禽开展全面摸排及紧急免疫接种,对受威胁区内6 个乡(镇、街道办)46 个村3 766 户开展强制免疫,共免疫家禽4.94 万羽,并建立完整的免疫档案。开展血清学监测:经检测,H5 亚型AIV 免疫抗体合格率为89.17%;在疫情处置后第21 天,对疫点、疫区、市场和受威胁区家禽采集环境样品300 份、血清样品240 份进行H5、H7 亚型AIV 病原学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4.5 医学监测
双清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养殖户、饲养员及其亲属以及参加扑杀的工作人员共48 人进行了医学观察和医学隔离,均未发现发热和其他异常现象。对养殖户余某某和饲养员袁某某开展AIV 核酸检测,结果均呈阴性。
5 讨论
5.1 防控物资缺乏
因新冠肺炎疫情和此次禽流感疫情同时出现,当地口罩、防护服、消毒药等物资的需求量很大,缺口较大,所筹措物资仅能保障现有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需要。应加大重点卫生防疫物资储备,各乡镇要科学调整储备的品类、规模、结构,并定期检查和更换,做到关键时刻拿得出、调得快、用得上。
5.2 应急能力不足,专业技术薄弱
重大动物疫情防控任务重,专业技术保障要求高。由于资金匮乏、人力不足、技术水平低等因素,基层现有的专业人员和技术力量不足以保障疫情处置工作的开展。镇村两级干部由于缺乏专业的指导和训练,导致应急临场处置经验不足。应定期组织辖区内工作人员、养殖户及村民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其处理急难险重任务能力,确保疫情到来时不慌不乱,各项工作有条不紊。
5.3 日常宣传工作不深入
日常宣传和重大动物疫情知识普及不全面,养殖户缺乏生物安全意识,不能及时判断疫情。同时,由于补偿低,养殖户不愿报告疫情,对疫情抱有侥幸心理,寄希望于疫情自然消除,当疫情无法控制时才向上级报告,因而增加了疫情防控工作难度。应加强对养殖户的培训,一方面传授养殖知识,一方面讲述疫情防控,做到人人知晓。
6 结论
通过现场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确诊此次疫情为H5N1 亚型HPAI 疫情。通过区划、封锁、扑杀、消毒和紧急免疫等应急处置措施,疫情迅速得到有效控制,未发生疫情扩散。调查分析认为,该养殖户将销售的活鸡又从中南家禽批发市场运回至养殖场饲养,是导致此次疫情发生最有可能的原因,当然也不排除因该场生物安全条件较差,通过其他途径传入的可能。建议进一步加强家禽市场管理,做好防疫物资储备;加强宣传培训,提高基层人员的技术水平,增强养殖户的生物安全意识,有效防范疫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