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山市全力加强对重点群体就业权益保护

2020-09-06张守新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79期
关键词:用工农民工劳动

张守新

近年来,唐山市全面贯彻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坚持援企、稳岗、扩就业、保民生并举,全力以赴稳就业、保居民就业,较好的维护了劳动者合法权益。

一、着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达产,促进稳岗就业

积极应对疫情冲击,想方设法稳定就业岗位,先后转发部、省文件7个,出台我市《关于进一步做好稳就业工作的实施办法》等政策文件18个,推动各项惠企政策快落实、准落实、全落实。

(一)千方百计稳企业保就业。围绕“免、减、缓、延、返、补”,及时有效精准推进阶段性社保费减免与稳岗返还,帮助企业减负前行为34392家中小微企业免征2-12月社会保险单位缴费部分38.93亿元;为153家大型企业减半征收2-6月份社会保险单位缴费部分7.38亿元;为13家受疫情影响生产经营困难的企业享受缓缴社保费政策,并免收滞纳金;为52家暂时生产经营困难且恢复有望企业,落实稳岗返还资金7536万元;为不裁员和少裁员的9823家企业返还失业保险2.77亿元;为4.2万名实现就业或创业人员落实社保补贴、岗位补贴、创业补贴等3.5亿元。通过各种举措,共释放政策红利54.24亿元,惠及3.4万家企业94万名职工。

(二)全力保障企业用工需求。疫情期间,为第一时间精准掌握企业用工需求,组织人员深入防疫一线,入企实地了解复工复产情况,制定全力帮助企业复工支持职工返岗就业专项工作方案;在全省率先开发了“企业用工服务”手机APP,逐企统计复工和职工返岗情况,建立未复工返岗情况台账,帮助785家企业解决急需用工6280人。组织开展“春风”“春雨”“网络招聘专项行动”等线上线下招聘活动212场、提供岗位6.78万个,帮助19273人成功上岗。通过持续发力,通建立问题清单、责任清单、落实清单,挂图作战、逐一销号,目前我市失业动态监测的830家企业(覆盖51万人),除幼儿园处(政策限制)全部实现复工、涉及职工基本返岗就业,复工率、返岗率始终居全省第一。

(三)积极引导农民工返岗务工。分时段先后两次致公开信,引导正视疫情、做好防护、有序返岗、合理流动;制定了我市推进农民工返岗复工专项工作方案,逐乡逐村逐户登统身份证号、电话、培训意愿以及返岗时间去向,进行实名制管理,对未返岗的逐人核实原因,分别制定针对性帮扶措施;建立了日监测统计制度,实时掌握农民工返乡返城底数;开通“农民工返岗复工点对点对接服务平台”,企业凭社会统一信用代碼注册登录,录入需返岗复工人员信息,无论市内、市外(省外)用工,都能第一时间联系输出地人社部门,通过协调“专车运、专人管”的方式予以保障。在帮助市内农民工到省外务工上,先后组织25家企业2287名农民工跨省返岗。在帮助市内农民工返岗上,提供定制通勤服务,投入通勤包车7745辆次,接送20.3万人次。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围绕破解难点力促企业复产复工、农民工返岗以及强力推进稳岗返还政策快落实快见效,多次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劳动保障报、河北日报等国家、省主要媒体报道。

二、着力稳定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兜牢民生底线

聚焦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去产能退城搬迁分流职工等重点群体,开展就业援助,落实托底帮扶。

(一)统筹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对高校毕业生,始终作为重中之重。①设立专班全程服务,对 11324名应往届毕业生、辖区内7所高校、496家百人以上企业开展多维度调查,提前研判形势制定了工作方案;②结合疫情期间未返校实际,提前开展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登记和“一对一”服务工作,已帮助3819人找到工作岗位;③对照省促进2020届唐山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若干政策措施30条,结合我市实际,梳理形成具体政策措施35条,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印发实施;④优化就业报到、档案管理等服务,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残疾学生等群体提供个性化就业帮扶。⑤全面征集事业单位空编7301个,50%以上招聘择业期2年内的高校毕业生,近期对全市乡镇(街道)事业单位招聘计划进行了征集,又扩充563个岗位用于招聘应届毕业生。对就业困难人员,实施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指导、职业介绍等服务,促进他们尽快再就业。对通过市场渠道切实难以实现就业的残疾人、“4050”人员,联合残联等单位开发公益性岗位,实施兜底安置。

(二)深化“三创四建”活动。①拓展创业就业孵化平台功能,提升创业带动就业能力,累计新建改建创业孵化基地75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25家,入驻项目7047个,带动就业29078人;②合作创办了“唐山领航创业大学”,将北京等先进地区的创业资源、元素引入到我市,服务新兴产业实体经济发展,累计孵化小微企业339家,培育重点企业55家,支持创业团队87个,培训学员6012人,解决就业5205人;③加大创业贷款支持力度,降低贷款条件、提高贷款额度、扩大覆盖范围,实行全程网上办。

(三)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高标准谋划实施了“技能领军人才培训、重点领域人才培训、企业职工岗前培训、重点群体人员培训、职业培训质量提升”等10大培训工程,在省厅下达7.5万人次年培训任务基础上,自我加压,将全年培训计划提高至10万人次,其中农民工4万人次以上。

(四)切实维护社会保险权益。①实施全民参保计划,通过采取强化组织推动、强化信息比对、强化协调联动、强化政策宣传等超常措施,推动各类群体主动参保。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达到335.23万人,提前完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333万人的指标任务。②推动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农民工选择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可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顺畅转接保险关系;实施建筑业工伤保险专项扩面行动(同舟计划),农民工可以按项目参保,优先办理参保手续。③落实重度残疾人城乡居民保险补贴待遇,政府为其每人每年代缴100元养老保险费,所需资金由财政解决。

三、着力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确保动态清零

我们始终把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强化综合治理等有效举措,切实维护农民工劳动权益。

(一)坚持“长治理”,构建长效治理机制。①强化组织领导,市、县两级分别建立健全了根治欠薪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政府统一领导,住建、财政、信访、公安等相关部门分工负责和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②明晰工作责任,出台《关于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实施意见》,压实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属地管理责任、行业主管部门监管责任、用工企业主体责任,科学界定了有关职责。③突出源头治理,实行农民工实名制管理,管理平台与国家、省互联共享,在工程建设领域实现了全覆盖。

(二)坚持“早治理”,实行“冬病夏治”。①强化宣传普法,积极宣传贯彻《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依托部门门户网、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载体,面向社会大众进行了广泛宣传普法,分层次对建设施工企业管理人员进行拉网式培训,推进欠薪规范治理、系统治理和综合治理。②强化事前预警。在全省率先建立了“农民工工资支付监管平台”,将政府部门、各类企业事业单位、工程项目及农民工信息全部纳入平台监管,实现了对农民工工资由被动清欠向主动防欠转变。③强化积案化解。紧盯重点领域重点环节,扎实开展“夏季攻坚”专项行动,通过领导包联、组建专班、一案一策等途径,妥善化解了一批时间久、难度大的信访案件。

(三)坚持“快治理”,实现快接、快办、快结。①推行常态联合值班,市县两级信访、住建、人社、公安等部门派专人,在农民工服务中心合署办公,做到有案必接,有案必查。②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在全省率先建立手机APP投诉举报平台,简化投诉受理流程,投诉人只需提供姓名和手机号码即可,做到当天受理、当天立案,电话24小时畅通,一处投诉举报、全市联动处理;③抓好日常督察督办,紧盯上级交办、平台转办问题线索,建立案件清单台账,落实“五个一”工作机制,一周一调度、一周一对账,限期限时办结。

四、着力维护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保障公平就业

新冠肺炎疫情以来,我们高度重视劳动关系领域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注重发挥三方机制在保企业、保就业、保稳定中的独特作用。

(一)依法依规处理劳动关系。会同市总工会、市国资委、市工商联先后印发《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稳定劳动关系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实施意见》《关于开展“稳就业、促发展、构和谐”集体协商共同约定行动的通知》等多個政策文件,积极引导企业和职工共同应对疫情影响,妥善解决复工复产前后职工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等问题,动员广大职工与企业同舟共济、共渡难关。号召企业充分发挥集体协商制度优势,畅通民主沟通渠道,与职工协商采取调整薪酬、轮岗轮休等方式稳定工作岗位,尽量不裁员、少裁员。

(二)维护重点群体劳动权益。①加强劳动用工备案管理,深入宣传《劳动合同法》、《河北省农民工权益保障条例》等法律法规,推广使用省劳动合同参考范本,在全省率先试点推广新劳动用工备案系统,推动小微企业和民私营企业依法与农民工订立、履行劳动合同。②推进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贯彻落实《河北省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将性别平等纳入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内容;与总工会等部门单位联合推进集体合同制度建设,不断提高签订率和履约质量,企业集体协商、工资集体协商建制率动态保持在80%以上。③发挥劳动关系三方协调作用,广泛开展和谐劳动关系单位创建,印发《唐山市2020年“和谐同行”千户企业培育共同行动工作方案》,选择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企业进行跟踪式培育,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典型;近年来,我市累计获评AAA级和谐劳动关系单位194家,AA级514家。④不断加大劳动监察执法力度,以非公企业、小微企业为重点,在建筑、制造、采矿、餐饮等劳动密集型企业以及劳务派遣单位,围绕劳动合同签订、最低工资标准执行、社会保险费缴纳、职工休息休假、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劳动保护等方面,持续开展劳动用工专项检查,进一步规范企业用工行为。

猜你喜欢

用工农民工劳动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浅析国有企业多元化用工管理思路
热爱劳动
2016年劳务用工形势分析
我国2.8亿农民工月均收入3 275元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公租房计划中不能少了农民工等5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