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少数民族语言特色科普资源发展研究

2020-09-06敏里古丽·艾力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81期
关键词:新疆

【摘  要】丰富的科普资源是开展科普活动基础条件,新疆全民科学素质在全国处于较低水平,需要大量丰富的客户资源来用于开展科普工作,提升公民科学素养。笔者从事多年的科普资源少数民族语言编译工作,在工作中发现,针对少数民族特色开发的客户资源较少,尤其是新疆偏远落后地区群众文化水平普遍不高,高年龄层的居民阅读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较低,对于开展科普工作存在较大阻力。因此针对少数民族语言特色开发相应客户资源或进行有针对性的编译工作,是解决当下这一难题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新疆;少数民族语言;客户资源

正文

2020年我国第十一次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共有6个省公民科学素质达到10%以上,新疆公民科学素养抽样调查结果在8%以上,达到了预期目标,但是没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仍然处在全国排名靠后的位置。根据新疆本级的公民科学素养抽样调查显示,偏远地区、少数民族聚居的鄉镇一级,公民具备科学素养的比例较低,应该作为提升整体公民科学素养水平的着眼点和着力点。

1.新疆科普资源现状

1.1国家层面的大力支持。自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工作开展以来[1],针对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科普资源开发工作就始终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这其中包括科普资源开发项目与资金倾斜、人才培养和输送着重考虑、科普项目评优评奖条件可以放宽、少数民族科普资源编译等等,这些政策利好为少数民族地区提供了大量优质的科普资源。例如科普大篷车配发,中国科协及中国科技馆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认为科普大篷车是解决新疆地域广阔、偏远地区科普资源较少等问题的一大利器,该项目为新疆各地州市、各县市区均配备了客户大篷车,定期配发相应的科普资源。

1.2自治区本级的资源开发。自治区科协针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科普资源开发,主要开展了两方面的工作。一是编译现有的科普资源,包括科普图书、挂图、影视作品、动漫作品,将数字科技馆内许多共享资源,以及本地已经开发成熟的科普资源,进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编译。以科普挂图为例,涵盖了农业、医学、社会常识、法律知识等30多个门类的内容,适用于新疆偏远地区乡村科普宣传栏使用。

二是集结专家力量,自主开发科普资源。这其中包括科普杂志社编辑出版的《知识与力量》科普杂志,将国内外前沿的科技资讯,科普常识等内容,编辑成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在疆内外发行。同时组织专家和技术力量推出了系列科普,视频,动漫等等。在基础设施欠发达的地区,没有足够的设备保障供群众使用影视、应用类资源,因此自治区科协针对性的开发了书籍、杂志、挂图为主的纸质版科普资源,受到边疆地区农牧民的欢迎。

1.3可供开发的资源丰富。新疆具有悠久历史、丰富的人文资源、民族特色的文化积淀,拥有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例如十二木卡姆、达瓦兹、塔吉克族养鹰等等;地域辽阔,拥有丰富的极具地域性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植物、矿产等,例如可可托海的三号矿坑。这些资源非常具有地方特色,有些在各类媒体网络上也都曾受到过广泛关注和讨论,非常适合于开发成体系的科普资源。

2.少数民族语言特色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2.1缺少专业开发团队。新疆本地大量的特色资源亟待开发,一是由于本地专家团队较少,其他地区专家不掌握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对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很难去深入了解,因此缺乏针对性的开发少数民族特色客户资源。二是少数民族语言团队又缺少专业的科普转化能力,只能做一些简单的介绍,无法开发形成资源体系。

2.2少数民族语言标准不统一。在日常的编译工作中,笔者发现,不同地区不同年代的少数民族语言在书写规范上不够统一,各地州少数民族语言也有方言的区别,在搜集科普资源素材和编译当地特色的内容时,往往出现歧义,需要与懂当地方言的群众沟通。因此在科普传播的过程中需要重视标准性,按照民族语言工作委员会公布的标准进行编译。

2.3群众获取科普资源的途径有限。重点是偏远地区农牧民[2],在缺少基础设施建设的地区进行工作或放牧,无法便捷高效的获取客户资源,部分地区仅能通过发放纸质版资源进行科普传播。

3.对未来少数民族语言特色客户资源开发的构想

3.1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是通信工程的普及,能够为偏远地区农牧民架设获取科普资源的渠道,使得传播科普资源的方式不再单一,结合近年来扶贫工作取得的成效,农牧民在自己的家中、定居点就能够通过有线电视或者手机获取声像类的科普资源。

3.2邀请专业团队开发本地特色资源。打造具有新疆本地少数民族语言特色的科普资源,联合本地语言专家团队,打造科普资源品牌,进行标准化、产业化开发,让科普资源搭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魅力,贴近当地群众生活,使科普内容接地气,能够更好的广为宣传。一是打造具体的科普资源代言形象,成为对外宣传的有利形象,例如以普氏野马形象为蓝本制作的新疆亚欧博览会代言形象,既融合了本地特色,又形象生动,容易深入人心。二是整合相近的资源,开发成为科普资源体系,例如以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为核心,将具有特色的传统技艺、特色美食、生活习惯进行多方采集,统一编纂;或者同一纬度不同种植方式出现的具有新疆特色的物种,例如伊犁的薰衣草特色种植,新疆的郁金香种植园等等都可以开发成为科普资源。3是对地方民族语言进行再发掘,充分利用语言文字传播的魅力,能够在科普的过程中加强对语言文字的标准化普及。

3.3加强基层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培养更多能够为本地区民族特色客户资源进行开发的群体,从而提升本地区公民科学文化素养,开发出更多具有本地区本民族特色的科普资源。

结论

作为一名科普工作者,我们有义务推动本地区公民科学素质的提升,尤其是能够在开发科普资源的同时,为大美新疆打出新的名片,是科普工作的又一新成果。因此开发少数民族语言特色科普资源,是为进一步提升公民科学素养的重要环节,需要广泛联合更多的团队资源,带动当地语言教育水平提升,为新疆长治久安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马明忠.青海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科普资源开发利用研究[J].青藏高原论坛,2015,3(01):39-43.

[2]苑郑民.推进民族地区科普工作再上新台阶[J].科协论坛,2008(02):22-23.

作者简介:

敏里古丽·艾力(1976.9-)女,维吾尔族,新疆乌鲁木齐人,中级职称,大学学历,研究方向:基础科普及科技辅导。

猜你喜欢

新疆
新疆反恐,暗流与真相
蓝天白云下的新疆“火焰蓝”
新疆天山
新疆风情
李逸之
新疆多怪
新疆味道
新疆的有缘人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
新疆对外开放一类口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