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K技术在土地勘测定界中的应用
2020-09-06孟凡晶
孟凡晶
在针对土地资源做出转让、征收等工作的时候,基于土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目标,需要开展土地勘测定界工作,以便在获得精准测量结果的基础上,实现土地资源利用率最大化的目标。受到当前定位、卫星通信等技术深入发展的影响,土地勘测定界工作也逐步融入了新型的测量技术,其中的代表技术就是RTK技术,本文围绕着RTK技术在土地勘测定界工作的应用展开了研究。
在开发使用土地资源之前,需要借助土地勘测定界工作,在绘制出目标土地附近地形图的基础上,为土地开发使用数量计算提供全面的数据支撑。在时代不断发展进步的影响下,传统的土地勘测定界工作方式在效率及结果精准性上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在这种背景下,RTK技术的出现及应用,使得土地测绘的效率及精准性有了显著的提升。
土地勘测定界工作特点分析
对于土地勘测定界工作而言,第一个特点就是综合性特点。也就是说土地勘测定界工作并非仅仅是针对土地的面积进行测定,同时还需要对用地的各方面开展调查工作。同时,还需要对土地的实际用途及利用率做出详细的调查,并对其附近的地形地貌做出测绘工作。除此之外,土地堪测定界工作也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是整个土地测量工作中一项独立的工作,具有专门的工作内容,并且负责土地勘测定界工作的成员,都是有一定测量基础的人员所组成的。除此之外,土地勘测定界工作有着较高的精确性要求。之所以需要开展土地勘测定界工作,主要是为了界定土地使用权或者是其他土地权利。从全面有效保护我国土地资源这一目标出发,土地勘测定界工作在实施的过程中必须要完全按照我国相关规范制度要求严格执行。此外,土地勘测定界工作也有着及时性的特点。土地勘测定界工作的实际进度对于土地的使用有着显著的影响,特别是对于工程建设以及农业种植等工作会产生一定的制约。为此,对于土地勘测定界工作的时限性有着一定的要求,并且与之相关的其他部门在办事效率上也需要做出相应的提升。
RTK技术原理及其数据传输分析
RTK技术工作原理解析。RTK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在基站上安装一台GPS卫星接收机,并同时在流动站上安置一台或者是几台的接收机,通过这种处理,基准站和流动站可以同时接收同一个GPS卫星在同一时间内发射的信号。基准站在获得观测数值的时候,通过和已有的位置信息做出相应的比较,就可以得到GPS的差分改正值。随后借助无线电数据链电台将相关数据计算出来的改正值,以最快的速度传递给共视卫星的流动站,借此使得GPS观测值的精准度得以提升,从而可以保证在经过经差分改正之后,得到一个较为精准的流动站实施位置。
RTK的数据传输技术分析。RTK的数据链传输技术可以分为如下两种信号传输模式。
第一种,电台模式。这种模式是借助300MHz到300KMHz的发射来传输相应的信号,其最为显著的缺点就是传输距离相对较短,一般而言,其范围数值维持在20公里之内。在勘探测绘跨度较长的情况下,就需要以一定的间距合理架设多个电台。除此之外,电台发射出来的电信号的抗干扰性差,容易受外界干扰,由此出发在建设信号发射基站的环境中,需要避免在其附近设置较大功率的干扰源,并且架设环境也需要减少阻挡物并保持空旷。为了确保电台发射信号的稳定性,还需要提供稳定的电压和长时间的续航能力,由此带来电池的重量和体积也会随之增加,运输成本随之增加。
第二种,网络通讯模式。这一模式是以蜂窝数据网络模式开展信号传输工作,其基准站主要可以成为外观和内置两大模块。可以借助其串口直接与互联网进行连通,而其中的流动站包括外化和内置模块,可以借助手机来实现信号的发射与接收工作。其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传输距离相对较远,并且受到外界环境的限制较少,同时由于可以借助手机来实现数据的发射与接收,携带上有着一定的便利性。但其最大的缺陷就是在基站分布密度不高的区域,网络传输速度低,也就导致数据的传输会存在2秒到5秒的延迟,并且使用数据流量会产生额外的费用,但随着信号基站建设的不断增加,高速网络5G不断普及的情况下,网络传输模式的传输速度将会有着质的飞跃。
RTK技术在土地勘测定界中的应用优势分析。RTK技术之所以可以在土地勘测定界工作中得以广泛应用,主要是因为RTK技术在测量精度上有着一定的优势。土地勘测定界工作的测量精度高低,对工作最后的效果和质量有着直观的影响,RTK技术在测量精度上远远超越了传统的测绘方式。一般情况下,RTK技术在平面的精度和高层精度的测量工作中,在其规定的作业半径数值范围内,其精度可以精准到厘米级,在点位精度上可以优于2.5厘米。除此之外,RTK技术的应用可以显著缩短整个工作周期,并可以最大化节约土地勘测定界工作所需的人力、物力及财力。
土地勘测定界中RTK技术的应用分析
选择控制网点。在选择网点的过程中,需要保障所选择位置的地面坚固性较高,并且网点自身较为容易保存,同时在选择的控制点上设置一定数量的标记物,以此来保障控制点在使用中的安全性,以防止出现控制点遗失的问题。除此之外,控制点所处位置的地势要相对较高,确保预留出一个较为宽广的视野,即便是在视野范围内存在障碍物,障碍物和视线的夹角也需要小于15度。并且控制点所在位置附近不得存在数量较多的大型建筑工程,以此将建筑物对于信号传输路径效应的影响降到最低。在一些建筑物分布较为密集的位置上需要添加一定数量的仪器,并将这些仪器做到集中设置,借此来提升整体的工作效率。同时,所选择的控制点位置,需要和高压线及无线电波等保持一定的距离,防止对于信号传输产生干扰。
界址点放样及界桩埋设中的应用。RTK技术在界址点放样工作中的应用,就是在现存已知的坐标点上设置一部基准站,使用移动机进行移动定位及放样工作,具体的工作流程如下。第一,工作项目及坐标管理系统建立,在选择合适的参考椭球的前提下将椭球参数输入到系统中,之后选择并输入投影带参数。第二,从使用地域的无线电频率出发,确定移动站的电台频率,但在这里还需要提的一点就是基准站和移动站的无线电频率需要保持一致。第三,将放样界址及其他控制的坐标输入到第一步建立的工作项目中,并将之作为定位放样及使用检查的基础。第四,在测量系统选择RTK操作形式并进行初始化处理,随后将之重启开始测量工作。第五,定位放样工作。将测量项目需要放样点的坐标从测量手簿中调出,而在手簿屏幕上则会将放样点和移动站之间的距离及角度数值做出显示,在此之后,测量人员使用GPS接收机逐渐移动到放样点的具体位置上,在准确移动放样点位置的时候,手簿就会发出提示音,这也就意味放样定位成功。第五,界桩的挖坑埋设,需要通过不断定位纠正界桩的位置,确保其误差可以维持在有关标准的要求之内
应用在平面性质控制测量。平面的测量控制工作始终遵照由整体到局部的原则,而RTK技术在这一测量工作中的应用可以分为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在国家地籍控制网建立中的应用,原有的国家地籍控制网因为使用过于频繁,导致其精度遭到了一定的破坏,这对于地方地籍的测量进程来说有一定阻滞,借助RTK技术,可以实现快速建立地方地籍控制网建立的目标,从而不断提升测量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及测量结果精准度。第二,在常规性质控制测量工作的应用。常规性测量手段只有在完全满足测量两点通视的条件下方可使用,但即便是满足了这一条件,一些传统的测量手段依旧无法取得较高精度的信息数据,并且还需要消耗较大的人力资源,具体的数量需要根据距离而变化。但RTK技术却完全无视测量两点通视这一条件限制,不但测量精度有了极大的提升,并且在降低人力投入的同时提升了测量工作的效率。
较之传统的土地勘测定界手段,RTK技术在测量结果精度的提升,降低测量工作人力投入及替身工作效率上有着较大的优势,也正因如此,RTK技术才得以在平面控制测量、界址点放样及界桩埋设中广泛应用。为了更好地适应及使用RTK技术,測量操作人员只有在深入学习RTK技术操作的基础上,严格控制测量工作各个细节,方可真正发挥RTK技术在土地勘测定界工作中的具体作用。
作者单位:阿勒泰地区自然资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