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复赛带来的机遇
2020-09-06方正宇
方正宇
苦等近五个月之后,因疫情停摆多日的CBA在6月20日迎来了复赛。复赛首日,球迷们暂时顾不上谈论比赛胜负,而是纷纷发出“总算有比赛看了”的感慨。CBA在此时的率先复赛,其实具有超越篮球自身范畴的特殊意义。
突如其来的这场疫情,对于全世界的原有秩序构成了极大的破坏。疫情徹底消散之前,如何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尽可能恢复秩序,将疫情对经济和生活的影响降低到最低,成为全世界共同面对的重要课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原本备受关注的各项体育赛事能否重新举办,以及举办过程中会产生何种效应,对整个社会都具有极重要的参考价值。
在国内各大职业联赛中,CBA抢在了中超之前复赛。如果在篮球范畴内进行国际对比,CBA的动作也比NBA快得多。作为先行者,CBA必定会在秩序维护和方案调整等方面付出更多的代价。但只要赶在其它职业赛事之前恢复,也意味着CBA会在一段时间内独自占据体育舞台的中央。能否利用好这段“独占期”,将关系到CBA未来发展前景。
当然,如果仅从复赛首日各队的表现来看,还是可以挑出不少毛病。比如明显感觉到部分球队备战不力,导致球员在重回赛场之后迟迟找不到状态;又比如随着外援登场人次的大幅度减少,部分比赛的对抗强度有所下降;再加上出于安全考虑的空场安排,导致现场气氛远不及复赛之前,多少也影响到了场上球员的兴奋度。
这些现象其实都在提醒CBA,“独占期”固然是一次可遇不可求的机会,却不代表必然成功。此时固然没有来自对手的竞争,但观众也不承担必须重新观看比赛直播的义务。想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过来,需要CBA自己展现出足够的魅力,并且在专业化包装之后把故事讲得更加精彩。
比如,外援大量缺位,肯定让CBA的竞技水平降低不少,但也为本土球员提供了更多出头机会。又比如以往在每个比赛日的数据统计榜上,几乎总是外援占据最醒目的位置。这次复赛首日,最出风头的却是收获22分、15个篮板和6次盖帽的周琦,还有26分、17个篮板和4次盖帽的胡金秋。除了这些成名已久的国手之外,还有一批本土新秀也把握住突破外援笼罩的机遇,相继交出令人惊喜的答卷。比如在南京同曦阵中,年仅22岁的李泓澎单场连中7个三分球,俨然有成为新一代“小李飞刀”的势头。在李泓澎的身边,本赛季榜眼秀孙思尧也首次拿到“两双数据”,回应了外界关于他能否胜任CBA的质疑。
仅从比分来看,南京同曦其实是首个比赛日中的失败者,而且是以双外援阵容输给了全华班的浙江广厦。但李泓澎和孙思尧这两名球员所具有的故事性,却可能成为南京同曦乃至整个CBA的一笔财富。职业篮球成功与否,除了建立在高水平竞技的基础上,一定要擅长为各种赛场表现赋予故事属性。比如在复赛首日与郭艾伦展开直接对话的林书豪,当初就胜演出一段名为“林疯狂”的传奇。一名此前还在为生计奔波的华裔高学历球员成功把握住一夜成名的机会,接连打出堪比明星球员的华丽数据。如此具有励志意义的经历,固然离不开林书豪自身的努力,但也不可否认他所处的环境的确擅长演绎这类故事,通过包装故事发展到包装个人,进而实现对于赛事的成功包装,最终将其兑换成市场上的真金白银。
作为一个后来者和追赶者,CBA显然不可能简单复制别人的成功之作,但作为一项职业赛事,必须学会这种讲故事的思维和套路。尤其在如此难得的“独占期”,国内体育媒体尚处于长期无米下锅的窘境,此时作为新闻素材最主要的贡献者,CBA需要整合球队、媒体、商家以及球迷等各方资源,一方面鼓励球员在场内打好比赛,另一方面更要在场外讲好故事,为整个赛事赋予更多的文化内涵。如果能把握好机遇,这个因为疫情而被意外中断的赛季或许能成为CBA迈向新高度的新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