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移动社交网络对大学生中体育信息传播的影响研究

2020-09-06王焕

数码世界 2020年8期
关键词:影响研究大学生

摘要:在信息化时代,移动社交网络在国内各大高校广泛应用。网络改变了当代大学生的衣食住行,网络技术在信息传播领域具有良好的交互性、高速性和便捷性。不置可否,社交网络在占用大学生体育锻炼时间的同时,有助于促进体育信息的线上传播。网络已然成为最受大学生欢迎的社交平台,是大学生获取体育信息的主要渠道。在大学生群体中传播体育信息有助于激发其体育锻炼的意识和热情,通过文化熏陶,能够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社交习惯。充分发挥社交网络在学生群体中的重要地位,促进体育教学改革,丰富体育知识的传播途径。

关键词:移动社交网络;大学生;体育信息传播;影响研究

探索移动社交网络对大学生中体育信息传播的影响,是体育信息传播学中的重要研究课题,也是体育同大众传播有机结合、协调发展的重要实践。就大学生群体而言,急需提升体育运动量和身体素质。将体育信息凝练成意识形态的一种,在移动社交网络的铺垫下,让每一个大学生在网络生活中接受正能量的体育信息,为体育信息传播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移动社交以技术创新的途径从根本上改变了当代大学生的社交方式和社交内容,体育信息传播则需要借助互联网的优势扩大自身影响力。

1.移动社交网络的相关概念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社交作业互联网应用发展的必备要素,不再局限于信息传递,而是与沟通交流、商务交易、文化传播类应用融合,借助其他应用的用户基础,形成更强大的关系链,从而实现对信息的广泛、快速传播。就移动社交网络的本质而言,它是个性化分享、生活信息共享的线上平台。移动端在网络社交领域将会持续保持主导地位。

2.移动社交网络的发展现状

据国家互联网中心发布的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20年3月中国网民数量已经达到9.04亿人,互联网普及率高达64.5%。移动社交网络体系的构建和发展得益于互联网普及率的提升,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手机网民数量占网民总数量的94.8%以上,移动社交软件已经成为手机用户必备的应用程序。大学生群体作为智能手机持有率最高的群体,具备强大的学习能力和社交能力,平均每一名大学生手机上安装的社交软件大约为2.~4个,移动社交已然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学生群体在当前主流的移动社交平台上保持着最高的活跃度。随着社交程序的种类的多样化和功能的多元化,诸如QQ空间、微信朋友圈、微博、ins等国内外社交平台已经成为大学生装机标配。以微博为例,截止2019年12月,其月用户活跃度、点击量、转发量已经达到15亿,经过近年来的发展创新,微博已经完成了垂直社交生态建设,具备媒体和社交的双重属性。

3.移动社交网络的特点

移动社交网络在信息传输、远程交互领域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移动社交网络具有更佳的便携性,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具有良好的高速性和交互性,能够满足当代大学生的网络活动需求。移动社交网络具备更强的渗透性。与传统的PC端社交相比,移动社交具有人机交互、实时场景等特点,能够让用户随时随地的创造并分享内容,让网络最大程度地服务于个人的现实生活,同客观现实更好的关联在一起。如今的移动网络社交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为一体,在内容输出形式上更为丰富。移动社交网络从根源上打破了信息传播的时空限制,随着4G、5G网络的广泛普及,移动社交将会步入高速发展的新时期。此外,移动社交网络的特点还表现在对大学生的影响力的大小。对与普通大学生而言,网络社交开始逐渐代替了现实生活中的真实社交,占据了大学生绝大多数的休息时间。相比于传统的面对面社交,大学生群体更倾向于使用线上社交软件进行远程交互。

1.体育信息传播

体育信息传播作为新时代体育事业大众化的实现途径,有助于提升体育产业的公众影响力。对普通在校大学生而言,体育信息传播嗯目的在于用正能量的体育赛事、体育活动、体育精神丰富大学生的日常活动,帮助他们在大学期间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促进其运动意识的觉醒。体育信息传播是体育与信息传播媒介之间的有机结合,通过体育信息传播提升大学生对体育事业的关注度,让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投入到体育知识的学习的体育活动中去。尤其是对于体育专业的大学生而言,体育信息传播与接收理应成为其日常活动中的主体。不论是成为一名专业的体育运动员还是体育教师,必要的体育知识储备和体育素养都是必不可少的,在体育信息传播中,助力体育思维模式的培养对体育特长生尤为重要。

2.大学生中体育信息传播现状

通过对现有文献资料的查阅和数据分析,可以明确得出大学生移动社交参与率高达98%以上,普通大学生均具备数量的计算机、移动智能设备使用能力,在移动社交软件的使用上具有学习速度快、适应强、兴趣大等特点。高校大学生平均手机屏幕使用时间在7~9个小时,最高可达到15个小时。其中大学生平均每天使用移动社交程序的时间普遍在3~5个小时。换言之,学生在使用手机的过程中,超过六成以上的时间都是在使用社交软件从事线上社交活动。通过对体育专业学生和非体育专业的学生进行对比,不难发现体育专业学生或体育特长生对体育信息的关注度明显高于其他学生。在关注群体的性别方面同样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女大学生对体育信息的关注度明显低于男同学,其关注的主要内容为运动减肥。男大学生关注体育信息的重点内容集中表现在对热门体育运动、国内外热门赛事和运动员明星方面。总体而言,体育信息传播在大学生群体間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专业差异以及个人差异。

3.移动社交网络对大学生中体育信息传播的影响

(1)体育信息获取渠道的多元化

现如今,移动社交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群体获取新闻信息、体育资讯的主要途径。电视、报刊等传统信息获取媒介开始逐渐淡出大学生的视野。在社交网络中获取体育信息,集输入与输出为一体,大学生在浏览体育资讯的同时,也能够在网络上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将单向的信息获取转化为双向的交流与对话,大学生作为移动社交网络中的主要活跃群体,对体育新闻和体育热点保持着评论水平以上的关注度。随着移动社交平台内容的多元化和网络传输速度的提升,电视在体育信息传播上不再占据任何优势。移动社交软件层出不穷,为大学生体育信息获取提供了多元化渠道。

(2)体育意识培养模式的多元化

体育活动作为大学生学习生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娱乐活动,既是强健体魄的需要,也是体育精神和体育意识培育的需要。养成定期运动的习惯,培养一到两项擅长或感兴趣的运动项目。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场地及体育场馆设施健全,为学生开展体育锻炼提供了有益的外在条件。移动社交网络上传播的体育信息成为了大学生体育专业知识获取和体育兴趣培养的又一途径,通过线上学习的形式有助于帮助有兴趣、有需求的大学生开展线上体育学习,同时,移动社交网络能够让更多志同道合的人聚集在一起,讨论体育信息。采用线上与线下结合的形式,助力大学生养成良好的体系运动习惯,实现线上交友与线下锻炼的有机结合。在移动社交平台上,根据定位显示,大学生可以认识到同一校园内对某一项体育活动感兴趣的陌生人,在结识朋友的同时,收获到体育交流和体育运动的乐趣。就体育本身而言,主要以多人运动为主,换言之,参与的人数越多,越能够体现出体育竞技的乐趣。

(3)促进体育兴趣的培养

移动社交网络作为热门体育运动、体育资讯的集散地,是广大学生认识体育运动的有效窗口,通过对体育运动的深入了解,高校大学生在掌握科学体育运动方法的同时能够重新燃起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在网络游戏风靡大学校园的同时,扩大体育信息在大学校园中的传播路径至关重要,让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放下手中的手机、电脑,走出寝室,走向操场,享受体育运动带来的身体和心理上的双重放松。以体育运动为突破口,让大学期间的学习规划和生活规划步入正轨。体育信息传播能够为当代大学生的校园生活指明方向,通过耳濡目染,让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魅力。以网络传播的途径,让学生感受到体育运动的意义,用学生所热爱的形式,让体育运动渗透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来。

1.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在推进校园网普及的同时,规范学生的上网行为,在校内主流网站和公众号上推广体育信息,引导学生合理开展体育活动。完善体育场地建设,体育馆、操场全天向学生免费开放。鼓励学生走出寝室,开展体育运动。打造一大批线上精品体育课程,让学生有机会在线上学习到专业使用的体育运动技能,促进学生体育锻炼意识的觉醒。

2.注重社交平台对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

利用移动社交平台的优势,建立体育运动专区,由高校体育教学组牵头,成立专业的线上体育教学公众号,定期更新体育界热门话题,推送体育资讯。让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移动社交网络上获取更为丰富的体育休息,纠正学生长生存在的对体育运动的错误观念,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移动社交网络应当以正确体育价值观的弘扬为核心,采用线上与线下结合的形式,让虚拟社交走进真实校园。让体育知识、健身理念的传播成为高校体育精神弘扬、体育意识觉醒的有生力量。

移动社交网络作为新时代体育信息传播的有效途径,契合广大大学生群体的信息获取需求。有助于帮助大学生群体建立运动兴趣,有助于在大学生群体间推广体育运动和体育事业。在网络信息技术纵横交错的今天,引导主流媒体同传统体育文化融合传播至关重要,高校应当切实担负其因势利导,弘扬体育文化的重担。希望本文的以上内容能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吴超.基于移动社交网络平台的大学生思想引导新模式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20(04):91-92.

[2]姜永志,白晓丽,七十三.正念认知训练对大学生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的干预及效果[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20,37(03):219-223+226.

[3]张培,田飞燕.移动社交环境下高校宿舍人際关系建设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88):243-244+263.

[4]罗攀,刘奉洁.“微博”使用对大学生移动社交网络人际交往的影响:基于强弱关系的视角[C].中国心理学会.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中国心理学会:中国心理学会,2019:2018-2019.

王焕,性别:女,籍贯:陕西省蓝田县,民族:汉,出生年月:1987-1,学位:学士,职称:助教,研究方向:体育,单位:西安海棠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影响研究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论个案串联教学法在影响研究教学中的活用
科技人力资源管理伦理对企业绩效影响研究
体育电视节目对大学生体育教学的影响研究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研究
信息化对民政档案管理工作的影响研究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