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三美”论看《当你老了》的三个汉译本

2020-09-06段田园

青年文学家 2020年24期
关键词:音美意美叶芝

摘  要:爱尔兰诗人叶芝(William Butler Yeats)创作的《当你老了》这首诗歌语言朴实简洁却传递出无尽的爱意,诗中有诗人现身未来看到所爱之人年老时坐在炉边的美好情境,有单音节词带来的音乐之美,还有那灵动的变幻之形,整首诗赋有意美、音美、形美。本文以许渊冲提出的翻译“三美”论为标准来分析三个汉译本。

关键词:叶芝;《当你老了》;意美;音美;形美

作者简介:段田园(1994.3-),女,汉族,河南项城人,河北大学外国语学院本科,研究方向:翻译学。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24-0-02

《当你老了》是叶芝向心爱的女孩茅德·冈倾诉自己爱意的一首诗歌,诗歌广受读者的喜爱。在国内,各种各样的汉译本以及对其汉译本的研究更是层出不穷。张英雪[1]通过对三个汉译本的分析来说明译者本身的主观性差异导致了不同译本之间风格的差异;周鹭[2]从三美论谈 《当你老了》的两个汉译本。区鉷和蒲度戎[3]在遵循三美理论的基础上粗略地从意义系统、音乐系统、视觉系统来分析其六篇汉译本。傅浩对这首诗进行了五种解读[4]。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三美理论更加细致地对比三个汉译本。

一、意美

译诗要和原诗一样能感动读者的心,这就是意美[5]。诗人叶芝在第一节想象自己所爱之人茅德·岗小姐年老时在温暖的火炉边读诗人曾为她写的诗歌不禁回想起往事的温馨场面。诗人用了一系列表示动作的词语和意象来展现温馨祥和的画面。在描写老人因为上了年纪又因为家里烧着火炉异常暖和而不断打瞌睡的场景是用了“nodding”① 这一表示动作正在进行的动词,傅译和袁译都为“打盹”②,冰译为“倦坐”③。“打盹”这一措辞很传神地将老人的这一特点呈现出来。“倦坐”虽然也表达出了疲倦的意味,但诗人已经说过老人是在火炉边打盹的,据此推测老人肯定是坐着的,诗歌讲究的是文字简洁意味深远,所以,“倦坐”中的“坐”字的使用显然是不必要的。相反,“打盹”二字使得读者仿佛见到了一个在温暖的火炉旁闭着眼睛休息的老人。接着,诗人写道“take down this book”,其中“this book”在上下文中并没有出现过,这是汉译中的一大难点,冰心和傅浩都直接将它直译为“这本书”,袁可嘉却译为“这部诗歌”。诗人既然在为自己所爱之人所写的诗中提到了“this book”,这说明这绝不可能是普普通通的一本书,这本书是联系自己与所爱之人的纽带,要评判哪位译者翻译的更加忠实,就要对诗人叶芝的一生有所了解,叶芝一生对茅德·岗小姐爱而不得,为了表示自己坚贞不渝的爱情,叶芝一生为她创作了许多诗歌,这是其中一首。所以,在这首诗里“this book”指的是诗人为茅德·岗小姐所创作的所有诗歌,故袁译“这部诗歌”更加忠实于原诗。

第二节诗人向茅德·岗小姐诉说自己矢志不渝的爱情观。在这一节的四行诗句中,诗人一共用了四个“loved”来对比诗人和其他人对她的爱,前两行诗人说道很多人喜欢她只是因为她的年轻美丽,后两行表明即使她年老了,诗人对她的爱不变,傅浩和袁可嘉将四个“loved”都译为“爱”,而冰心则将描述他人之爱的前两个“loved”译为表示过去时的“爱过”,以此来表明他人的爱早已烟消云散,将表述自己之爱的后两个“loved”译为“爱”,以此来表明自己不变的真心,冰译更能显示出他们之间的巨大反差。接着,诗人用“the sorrows of your changing face”来表示自己所爱之人由年轻漂亮变得年老色衰的过程,冰译“哀戚的脸上岁月的留痕”将名词“sorrows”形容词化来修饰“face”,将“changing”体现在时间的变化上。袁译“衰老了的脸上痛苦的皱纹”没有体现出衰老的过程。而傅译“渐衰的脸上愁苦的风霜”中“渐衰”二字准确传递出这一过程。

诗人在第三诗节描述爱情消失的时候运用了大写的“Love”,冰心和袁可嘉都将其译为小写的“love”就可以传达出的意思“爱情”。倒数第三行大写的“Love”一词,一般中译者均译为“爱情”,那是不对的。其实,在诗歌中,此词往往指男性的长翅膀的小爱神丘比特[4]。所以,傅译“爱神”在还原原诗韵味的同时与下面两行诗句中的一系列动词紧密联系起来。全诗的最后两句描绘了爱神离自己越来越远。冰译“爱情是怎样逝去,又怎样步上群山,怎样在繁星之间藏住了脸。”用三个“怎样”将这两句诗连贯地再现,同时语气的逐渐高涨也将诗人的感情推上高潮。有时是激情的爱恋,有時是绝望的怨恨,更多的时候是爱和恨之间复杂的张力[6]。这两句诗充满了诗人痛苦与释然之间的张力,相比于冰译,傅译和袁译则没有达到这种效果。

二、音美

所谓音美,许渊冲先生解释说: “诗要有节调、押韵、顺口、好听,这就是诗词的音美。”[7]《当你老了》是一首格律诗,整首诗歌的韵律为五步抑扬格,每个诗节的韵式都比较整齐,整体韵式可表示为:abbc, cdec , fggf。而整体的韵律又采取了抱韵[8]。这种韵律表明诗人对茅德·岗小姐不离不弃的爱情,即使在追求爱情的道路生会遇到艰难险阻也会保持心中所爱的坚定信心。三个译本虽然没有跟原诗的韵式保持一致,但都在忠实原文保持意美的前提下尽力追求音韵美。冰心的译本押了尾韵,第一诗节沉(en),神(en),第二诗节影(ing ),情(ing ),第三诗节感(an),山(an),脸(an);袁译中的第一诗节歌(e),和(e),第二诗节辰(en),纹(en),第三诗节旁(ang),庞(ang),逝(i),子(i)。冰译和袁译虽然做到了部分押韵,但是整个译文的韵式并不是固定的,没有规律可循。傅译做到了每个诗节一、四诗行押尾韵,如沉(en)和深(en),光(ang)和霜(ang),边(an)和间(an),其中,最后一个诗节第二、三行走(ou)和游(ou)也押了尾韵,这一诗节的韵式跟原诗的韵式一致。

原诗第一节的老人孤身一人,给人一种“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的孤独感。为了烘托这种身单影只 的氛围,诗人在第一诗节中用了许多单音节词,例如,“old”、“grey”、“sleep”、“fire”、“book”、“read”、“dream”、“soft”、“look”、“eyes”、“deep”。因此,在翻译诗歌的时候也应该尽量使用单个的字词,冰译“老了”、“花白”、“倦坐”、“读着”、“追梦”在对比傅译“年老时”、“鬓斑”、“打盹”、“诵读”、“梦忆”措辞简洁略微口语化,更加符合原诗口语化的语言特色。但是,这两个译文在与袁译“老了”、“白了”、“打盹”、“读”、“回想”相比较之下就显得辞藻华丽复杂,袁译很好地再现了原诗单音节词带给读者人到老年时独身一人的真切感受。

三、形美

还要尽可能保持原诗的形式(如长短、对仗等),这就是形美[5]。诗歌中的十二句诗并不是整齐划一的,而是字数不等,长短不一的。傅译除了第一个诗行其它 诗行都是相当整齐的,给人一种看到中国古诗的感觉,这种外形仿佛更符合中国读者对诗词的印象,但是却背离了原诗歌错落有致的诗行。相比之下,冰译和袁译每个诗行的字数各不相同,与原诗保持一致,给人一种变幻莫测的灵动之美,特别是袁译的最后一个诗节的外形更是极妙的,四个诗行渐渐变短,这与爱神的远去的场景是一致的,袁译渐短的诗行非常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原诗的情与景。

除此之外,原诗中第一诗节中的第三诗行结尾处没有标点符号,这说明第三、四诗行是一个句子,它们的意义应该是相连的。冰译和傅译与原文保持一致,无论是冰译“那柔美的神采与深幽的晕影”还是傅译“神色柔和,眼波中倒影深深”都是对原诗中“eyes”的修饰。但是,袁译中的第三诗行末尾却多了个逗号,将一个句子拆成句式相同的两个小句,虽然原诗的意思传达到了,但是却没达到形美的效果。

四、结语

翻译难,译诗更难,这是翻译家们的共识。要与原诗的意境、音韵以及外形所营造出的整体美感实属不易。通过对这三个译本的分析,发现虽然这三个译本虽然都有不足之处需要改进,但是仍旧瑕不掩瑜。对《当你老了》这首诗歌进行分析,一方面进一步对该诗歌的意境、音韵以及外形进行深入研究,另一方面也对译者的成果进行肯定与指正。由于篇幅有限,本文只对其中三个比较有代表性的译本进行了分析。

注释:

①本文中的原诗句均选自The Norton anthology of English literature一书,此后不再进行标注。

②本文中傅译译文均选自《当你年老时》:五种读法这一参考文献,袁译译文均选自《叶芝诗集》一书,此后不再进行标注。

③本文中的冰译译文均选自《冰心译文集》一书,此后不再进行标注。

参考文献:

[1]张英雪.《当你老了》三个中文译本的比较分析[J].高校社科动态,2012(06):37-42.

[2]周璐.从三美论谈 《当你老了》译文[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貴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17年年会暨“一带一路”视域下少数民族文化外宣翻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17:9.

[3]区鉷,蒲度戎.《当你年老》:译文比较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06):51-54.

[4]傅浩.《当你年老时》:五种读法[J].外国文学,2002(05):91-94.

[5]许渊冲.文学与翻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6: 77.

[6]陈旻玮.叶芝《当你老了》多译本分析[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5(10):64+114.

[7]许渊冲.翻译的艺术[M].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06.

[8]兰波,毛嘉薇.文学文体学视角下对比分析“当你老了”两个中译本[J].外语研究,2014.

猜你喜欢

音美意美叶芝
感谢女神的不嫁之恩
许渊冲的“三美”论对中国古代文学翻译的指导探究
李白《蜀道难》两个译本比较
挖掘汉字之美,打好语文基础
英语课堂中的美
在爱尔兰,追寻叶芝的英魂
我是骑者 策马向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