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传播中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的构成及特点
2020-09-06杨昕妮
杨昕妮
摘 要 科技日益发达,智能手机日益普及的今天,社交软件在人们的日常人际传播之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文章以微信社交为例,通过其主要的语言符号及非语言符号,探讨人际传播中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的特点。
关键词 人际传播;语言符号;非语言符号;微信;社交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0)10-0048-02
“在人类的社会传播活动中,信息是符号和意义的统一体,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而意义则是信息的精神内容。”[1]瑞士语言学家、符号学家索绪尔认为语言是“一种表达观念的符号系统”,并于1916年在其符号学著作《普通语言学教程》中首次提出了结构语言学重要理论——“能指”和“所指”。索绪尔认为:任何语言符号均由“能指”与“所指”两部分组成。在语言符号之中,“能指”多表现为语言的声音形象等外在表现形式,而“所指”则多表现为语言其本身所反映事物的概念,且这两者不可于语言符号之中分割而论。
而在语言交际之中,作为人际传播交际中介的符号其本身并不具备价值,但在人们在传播的不同过程中对符号进行接收和解读、解释和理解、符号化和传递的处理,并在此基础上协调彼此行为之后,符号在人际传播之中便具备了改进主体间的交往关系的能力[2]。
1 微信社交中主要符号的构成及其特点
1.1 主要符号构成
1.1.1 语言符号
语言符号通过两种方式与外部世界发生联系。一种是通过利用人的发音器官与听觉器官形成一整套语言符号,从而与外部世界产生联系;另一种则是通过从诸如文字的可视听符号,将人类社会的过去、现在、将来相连接,通过人类所积累的经验来与外部世界发生联系[3]。
1)文字。微信传播中,文字为最主要的人际传播符号。其广泛存在于微信聊天窗口的聊天、公众号的文章、朋友圈的动态、“在看”功能的分享之中。文字虽然非微信的主要产品卖点,但由于微信传播媒介的限制,其在微信已实现语音、表情、视频、点赞等多方式人际传播的条件下,仍然为微信社交之下的人际传播之中占比最大的传播符号。此外,随着微信软件的不断升级更新,新版微信在微信聊天窗口中添加的“语音转文字”功能也进一步促进了文字作为人际传播符号在微信中的使用。
2)语音。便捷高效的语音对讲功能为微信之于传统社交软件的创新,也是其产品的一大卖点。语音发送功能使用时轻按即录制语音,松开手指即发送语音的便捷使用方式,加之语音较文字在人际传播时信息传播效率上的优势,使得语音作为语言符号在微信聊天板块的用户使用频率极高。微信中的语音符号以声音为主,常见于人们的聊天板块之中,并在微信其他的人际传播板块如公众号、朋友圈之中也随着用户的多元化需求呈现发展态势。
1.1.2 非语言符号
随着社会生活的丰富,人们对于各类情感表达的需求也日益提升。在此社会大环境之下,相较于静止、抽象的语言符号,依托着高速发展的科技,更加生动、具象的非语言符号,也就随之成为了人们弥补语言符号在情感表达时所具有的表达缺陷的不二选择。
1)表情。以微信中丰富多样的表情代替语言符号已经成为了不少人在使用微信进行人际传播时的一大语言习惯,其中以年轻用户群体尤为具有代表性,而随着智能手机的不断普及,微信的用户群体不断扩大,中老年用户群体不断增多,中老年用户群体也正在逐渐成为微信表情包的目标用户,以致中老年系列的表情包产品不断涌现。表情在微信中对语言符号在情感表达上的极其经济、高效的补充也使得人们在公众号以及朋友圈之中也能时常见到它们的身影。
2)视频。视频具备画面、声音等多种传播方式。智能手机作为多媒体传播媒介,为视频在微信之中进行非语言符号传播提供了可能;其次,随着智能手机的日益普及,微信用户量不断增大,视频的出现也能更好地满足各个年龄阶段、各个社会身份的不同用户对于人际传播多样化的需求。视频作为非语言符号参与微信的人际传播常见于人们的聊天窗口、朋友圈、公众号之中,但受宽带、数据流量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使用频率较低。
3)点赞。点赞作为微信朋友圈板块中除评论以外的唯一功能,其能快速、准确、便捷地表示用户对于好友所發布的朋友圈积极态度的特点,为高效社交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微信中的点赞功能广受用户欢迎,以致在公众号等微信的其他板块之中点赞及具备“点赞”性质的功能也普遍存在,甚至在微信聊天界面也掀起了一波以点赞为主题而制作的表情包浪潮。
1.2 主要语言符号的特点
1.2.1 语言符号的特点
1)任意性与强制性。在人际传播之中,人们创造出指向同一所指的能指符号这一现象即语言符号任意性的充分体现;而在特定的人际传播环境之中,各语言符号的具体所指则为人们在约定俗成之后对语言符号所需表达意义的具体化与固定化,且此具体所指不再随意为参与人际传播的各方所改变,此即语言符号的强制性。
2)线条性。人际传播之下的语言符号可能受语言环境影响,存在书面化、口语化等不同形式。但不论在何种形式之下,其都始终并且只能以一根线的形式伸展开来,不论何种语言形式,文字都必须一句一句话相接而述,语音也都要一个一个音相连而发,否则将无法正确、准确、高效表达语义,也就无法进行有效人际传播。
3)系统性。语言是由音位、语素、词、句子等层级单位组成的一个系统性的层次体系。在此系统性的层次体系之中,语言的各个之层级单位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语言的各个层级单位内部的各个单位之间通过组合与聚合关系同样彼此联系、彼此影响、彼此制约。其不仅是语言系统性的体现,也让语言符号在人际传播中能够有序、高效表意。
1.2.2 非语言符号的特点
1)发展性。非语言符号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人际传播的不同时期,非语言符号都在根据人际传播对于非语言符号的使用情况而动态变化。我们在人际传播中可以用不同的非语言符号表达同样的话语含义,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赋予非语言符号新的含义。正是因为非语言符号具有发展性的特点,使用非语言符号进行人际传播的交际双方在理解非语言符号所传递的话语意义时,多倾向于主动理解甚至创造信息,而非在理解语言符号时的被动接收信息。
2)辅助性。非语言符号在人际传播之中的存在,或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或补充一定的语境信息,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之下仅仅是对话语交际进行补充与说明。在进行人际传播时,非语言符号多与语言符号组合使用,共同协作以完成语言意义的传达。因而一般而言,非语言符号正在人际传播之中不论其对于最终完成的信息传播的作用有多大,都认为其处于话语交际的辅助和从属地位[4]。
3)个体性。由于在人际传播之中,语言符号已经完成了系统性的信息传递,因而非语言符号在人际传播之中对语言的表达大多仅起辅助作用,以求对人际传播之中语言符号所传递的信息进行补充。由此,非语言符号在人际传播之中的参与,便可以按照人际传播的需求仅以个体的形式出现,而非如语言符号一般,需要系统性地参与整个人际传播过程。
2 总结
在智能手机日益普及的今天,微信在人际传播之中以其简洁、高效的传播优势,赢得了越来越多的智能手机用户的信赖,并且在其他电子媒介端口也不断发展。随着企业微信的推出,标志着微信不再仅仅只是活跃于人们社交生活的人际传播之中,而是向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等多方位延伸。
以微信社交为例,在人际传播之中,语言符号具备任意性、强制性、线条性、系统性的特点;而非语言符号则展现出发展性、辅助性、个体性的风貌。两者一主一客,各有不同却又兼并交融,共同为追求高效传递有效信息的当代人际传播服务。微信社交的普及与发展充分体现了人们在社会生活不断丰富当代,对人际传播的多样化、具体化需求;以及對人际传播效率要求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42.
[2]倪恒.手机短信传播心理探析[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141.
[3]余志鸿.传播符号学[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28.
[4]刘萍萍.非语言符号的话语意义研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2,14(1):148-149.
[5]代莉.微信表情包使用对大学生社会资本的影响研究[J].今传媒,2020,28(4):9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