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策略研究

2020-09-06景风

成才之路 2020年9期
关键词:导学案生物教学智慧课堂

景风

摘 要:在新课改模式下,高中生物教学思想和模式发生了极大转变。生物教师要站在更高视点,对课程资源进行创新和优化处理,以提升生物课程教学效率。文章对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生物教学策略进行论述,指出教师应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创建智慧生物课堂,设计导学案,提高生物实验课教学效率。

关键词:新课改;生物教学;信息技术;智慧课堂;导学案;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0)09-0122-02

近年来,我国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教育理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课程改革对各个学科的教学标准和教学目标的要求不断提高,要求提高学科教学的有效性,高中生物受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但是,当下高中生物教学模式仍然存在较大问题,大大降低了高中生物的教学效果,需要教师创新符合新的教学理念的教学方法,对生物课堂和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从真正意义上实现生物的有效性教学,体现生物教学意义。本文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生物有效性教学策略进行探讨。

一、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引领着教育方法、教育模式的不断改革,微课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产物,可以促进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传统的教育模式无论在课上还是课下都对学习者的学习内容和范围有一定的限制,教师无法针对每个学生的学习问题进行面面俱到的辅导,学生基本都是依据教师的要求完成学习任务,并且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要有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运用微课教学则克服了传统教学的不足,学生通过微课学习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性学习,实现实质意义上的个性化发展,促进创新思维的培养。

微课以视频为展现形式,具有生动、形象的视觉效果,更有表现力和感染力。教师可通过微课让学生高效地学习,让学生快速获取所需要的知识。例如,在教学“DNA结构及转录翻译”时,教师以微课为载体将DNA三维结构图、转录、翻译的过程做成动画,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基因的整個表达过程。学生的感官受到刺激,能充分激发主观能动性,激发对生物学习的兴趣。另外,教师还可以将每个小部分精心设计成微课,上传到班级创建的云库中。学生课后可以下载每一小部分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可以随时掌控讲解速度,以参与到知识的生成过程中。遇到不懂的地方时,学生可以将视频暂停,对知识点进行自主探究,尝试自己解决遇到的问题。久而久之,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慢慢培养起来了,就能逐渐感受到学习中的乐趣。

二、创建智慧生物课堂

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教学模式,课堂极具灵活性。因此,教师的课堂设计也要符合灵活这一特点,促进学生更快更好地融入课堂。另外,教师要让课堂成为一个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课堂教学效率。首先,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层指导。智慧课堂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从学生的性格特点出发,挖掘学生的优势。因此,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指导,不仅能实质性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还能发现不同学生的不同优势。其次,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教师可利用“还课”的方式引导学生对课堂听课内容进行反思,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生物知识,思考知识之间的联系,掌握一定的生物思维方式,并通过反思构建良好的生物知识构架,提高生物学习效率。教师在智慧生物课堂中应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自己适当引导。再次,教师应注重教学成果的及时反馈。建立课堂反馈机制,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生之间进行多元交流,给学生提供发声和质疑的机会。

三、设计导学案

导学案是教师为指导学生主动学习而编制的有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流程的学习活动方案,是指引学生自主、高效学习的路线图,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具有“导读、导思、导做”的功能。导学案设计得成功与否关乎整堂课的质量和效率,教师应该根据生物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以及生物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联系实际情况,巧妙设计导学案,通过设问的形式更好地引导学生思考,开拓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还原糖和脂肪物质鉴定”时,教师在导学案中的问题设置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可以问学生:同学们知道还原糖和脂肪的分布吗?知道了它们的分布,同学们知道如何判断它们是否真正存在吗?我们能不能用一些易观察的实验现象比如颜色的变化去鉴定它们呢?这种导学案的设计体现了导学案的探究性、渐进性等优势,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提高生物实验课教学效率

高中生物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实验对于生物知识的形象化、生动化的学习起着重要作用。实验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加深学生对生物理论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高效率的实验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传统教授形式无法替代的优势。因此,在高中开设相应课时生物实验课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要注重实验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作用,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验课教学应该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模式,实现教师和学生角色互换,在一堂课中留部分时间让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提高生物实验课的教学效率和质量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师应该像注重理论教学一样注重实验课,在实验课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例如,在“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的实验中,除了实验室提供的还原糖之外,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可以问学生:本次的实验内容还能运用在何处呢?对我们的实际生活有何启示?有的学生可能会想到之前学过糖尿病的患病机理,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含有大量的还原糖,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会提出对健康人和糖尿病患者的尿液进行还原糖的鉴定。此外,教师应该建立起实验课的相关合作和学习效果反馈机制。教师要将实验任务进行合理的划分,让学习小组成员能够相互合作完成任务,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学生在思考和相互讨论的过程中,能够发现自己或者其他成员存在的实验操作和实验意识的优缺点,对自己的不足之处加以改正,取长补短,促进动手能力的提升。教师要对学生的整体实验状态和实验进度进行了解和把控,对学生的操作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提高实验效率。在实验操作结束后,教师抽出一些时间对实验课的结果进行评价和总结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对存在的问题要给予及时的纠正,对发言中的亮点应该给予表扬和鼓励,使学生树立生物实验学习的信心,从而培养他们对生物课程的学习兴趣。

总之,新课改对生物教学提出了新要求,这意味着需要对传统高中生物教学有所突破,以更新的观念与方法来切实提高高中生物教学质量。为此,教师在生物教学中应更新教学理念,不断探索生物学科的特点,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创建智慧生物课堂,设计导学案,提高生物实验课教学效率,从而促进高中生物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培养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刘兴林.新课改下高中生生物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内蒙古教育,2019(09).

[2]郑燕飞.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J].教育观察,2018(16).

[3]乔中全.高中生物课程改革的个性化思考[J].中学课程资源,2018(06).

[4]曹具田.谈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途径[J].甘肃教育,2018(11).

猜你喜欢

导学案生物教学智慧课堂
探究数学奥秘,创生智慧课堂
从渗透人文素养的角度论新课改背景下的生物教学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