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围绕南京智谷打造产业地标

2020-09-06王生

唯实 2020年8期
关键词:南京人工智能智能

王生

栖霞区作为南京人工智能产业布局战略核心区,辖区内有国家级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拥有11所高等院校的仙林大学城,产业基础和科研实力雄厚。近年来,栖霞区积极贯彻落实南京市委、市政府创新驱动发展“121”战略部署,抢抓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加快建设“中国(南京)智谷”,全力打造人工智能产业新地标。

栖霞区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的成效

栖霞区原本拥有较为厚实的智能传感设备、智能制造装备等产业基础和科研实力。2016年以来,栖霞区加快人工智能产业布局,产业发展取得初步成效。

完成人工智能产业布局。产业体系覆盖基础层、技术层和应用层三大层级。其中,应用层拥有以上市公司为代表的龙头企业(智能制造领域的熊猫装备、康尼机电等)和独角兽企业(科沃斯、蔚来汽车等),技术层拥有独角兽企业和知名高校前瞻布局(人脸识别领域的旷视科技、机器视觉领域的创新奇智、人机交互领域的艺赛旗等),基础层有上市公司、独角兽企业和知名高校进行布局(传感器领域的三宝科技、高华科技,智能芯片领域的地平线和宇都通讯,机器学习算法领域的南京大学等)。

形成人工智能研发优势。与清华大学、南京大学、斯坦福大学等国际知名高校院所合作,共建以人工智能为主攻方向的新型研发机构21家,其中,由姚期智院士领衔的图灵人工智能研究院成为全国AI技术创新风向标。截至2019年底,栖霞区累计聚集人工智能领域研发人员超5000人,其中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领军人才超50人,在该领域拥有专利(含软件著作权、集成电路版图等知识产权)近1000项,在AI算法、模式识别、机器学习等领域集聚了较强优势。

扩大人工智能产业影响。近年来,栖霞区加快建设总面积70平方公里的“中国(南京)智谷”,先后成功举办国际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创新生态大会、中国人工智能峰会、全球人工智能应用大赛等高端主题活动,不断放大活动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截至2019年底,集聚京东智能城市、中智行、创新工场、大疆创新、宇都通讯等重点人工智能企业和研发机构240多家,产业核心业务年产值突破60亿元,人工智能产业正在成为栖霞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栖霞区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的做法

栖霞区创新引才育才、企业引育等四项机制,大力优化创业环境、创新生态,推动人工智能科研成果孵化、转化落地、产业化及规模应用。

规划引领,制定产业发展长远目标。栖霞区顺应世界产业智能革命的大潮,将人工智能产业定位为该区继光电产业之后又一特色鲜明、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资金聚集的地标产业。以争创“全省第一、全国领先、世界知名”的人工智能产业高地为目标,编制完成中国(南京)智谷实施方案和产业发展规划,不断完善产业顶层设计,合理配置各项要素。以建设“中国(南京)智谷”为契机,统筹栖霞行政区、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仙林大学城三个板块的资源禀赋,以栖霞高新区、新港高新园等重大平台为载体,打造人工智能创新的策源地、人工智能产业的集聚地、人工智能人才的培育地和人工智能应用的示范地。重点在智能制造、智能网联汽车、机器人等行业级应用,智能社会治理、智能医疗、智能生活、智能交通等生活级应用方面布局,形成各环节有龙头企业、关键点有核心技术的产业体系,打造自主可控、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地标特色产业集群。

人才为本,构建全面引才育才机制。栖霞区重视发挥领军人才的引领作用,着力打造人工智能高端人才队伍。一是引进一批人工智能领军人才。将人工智能产业人才纳入区重点人才引进目录,通过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在“创业栖霞”等计划中单列人工智能产业人才名额等方法,目前已集聚图灵奖得主姚期智院士、清华大学张钹院士、清华大学吴澄院士、南京大学周志华教授、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刘多研究员、旷视科技印奇博士、地平线机器人余凯博士等一批国际国内顶尖专家。二是培养一批人工智能科研人才。支持更多高校设立人工智能学院及专业,南京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先后在栖霞区成立人工智能学院。三是培育一批人工智能一线人才。结合企业智能化升级改造需求,充分发挥创新工厂、京东、科沃斯和旷视科技实训基地作用,支持高校、院所联合区内企业建立教学基地,采用“订单式”模式培养企业所需的一线人才。

企业为主,构建重点企业引育机制。栖霞区突出企业主体地位,不断壮大人工智能企业阵容,加快形成集聚效应。一是重点培育一批本地企业。建立人工智能重点企業培育库,集中政策资源,实施定向培育,构建梯度发展,在平台建设、品牌培育、兼并重组、模式创新及“走出去”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工智能重点企业。二是靶向引进一批龙头企业。通过精准招商,一企一策,引进一批人工智能头部企业、细分领域冠军企业和竞争力强的创新企业。目前已引进涵盖芯片、智能软件、智能制造、机器人等领域的企业近100家。三是大力引育一批产业链配套企业。推进产业链、资本链招商,利用智能网联汽车企业间的配套关系,产业基金与被投企业的投资关系,补链、拓链,完善产业配套,形成产业链集聚效应。

载体为基,构建优质平台打造机制。栖霞区加快构建以人工智能重点企业为主线、产业链为牵引、研发平台为依托、示范应用为后盾的政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与中国信通院合作,重点打造江苏省唯一的新港人工智能公共服务平台。大力建设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南京大学“双创示范基地”等创新载体,打造国家级“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创新孵化链条。先后引入中科院南京先进激光技术研究院、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南京物联网技术研究与应用中心、清华大学—南京人工智能高等研究院、清华大学—南京智能制造研究院、南京图灵人工智能研究院等一批高端平台。与清华大学、斯坦福大学等国际知名高校院所合作,共建以人工智能为主攻方向的新型研发机构21家。推动产学研无缝对接,人工智能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攻关突破。

服务为要,构建企业服务提升机制。栖霞区不断优化企业服务,着力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一是强化人工智能领域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深化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出台《栖霞区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专利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成立栖霞区打击侵犯知识产权专项行动领导小组,保护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利成果和创新积极性。二是健全人工智能企业资金扶持体系。探索成立人工智能引导基金,创新知识产权质押、股权质押等科技金融方式,从创业投资、信贷担保、融资租赁等方面加大对各阶段人工智能企业的扶持。与美国丰元资本、创新工场、哈工大机器人集团等合作组建8只基金,总规模达24亿元,专注于人工智能项目投资。三是加大人工智能创新产品推广力度。以“智谷大道”命名为契机,结合智慧城市建设、产业智能化升级、民生智能化应用等区域重大项目应用工程,推进应用场景建设,加强本地AI产品和服务的首购首用,发挥示范效应,促进产品推广。

栖霞區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的启示

回顾栖霞区布局人工智能产业的历程,有以下几点可资借鉴的启示。

抢抓产业发展机遇。当前,人工智能已进入爆发式增长的红利期,未来5—10年将在制造、金融、商务以及医疗、出行、环保等领域加速应用落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地方政府要拓展全球视野,保持对经济科技领域重大现象的敏感度和快速反应能力,抢抓机遇,及早明确发展目标,制定发展规划,布局产业基础,才能抢占每次发展窗口期的绝佳机遇,在发展进程中立于不败之地。

发挥人才关键作用。产业的发展,人才是关键,领军型人才是关键的关键。必须不断优化人才创业所需的服务体系、配套保障,提升人才干事创业的环境,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凝聚力。对于高层次、领军型人才,要采取千方百计,争取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为产业发展实现关键性技术突破做好人才准备。同时注重其他科研、产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为产业发展壮大储备强大的人才队伍。

突出企业主体作用。企业是产业创新和发展的最终承担者,产业发展的目标最终要依靠企业来实现。首先,要重视领军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着力引进在本行业具有重大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其次,要鼓励有条件、有创新能力的本地企业有序进入人工智能这一朝阳行业;再次,要重视人工智能产业外围配套企业的引进和培育,注重产业链的完善和延伸,形成集聚效应。

重视平台载体作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产学研互动,平台是产学研互动的桥梁和载体。要打破信息壁垒、实现产学研用无缝对接,必须高度重视平台的桥梁和载体作用。要依托科研院所,对接龙头企业,搭建起高品质、高效率的载体,促成院所与企业加强沟通合作,形成优势互补,迸发创新活力,推动本地人工智能企业实现转型升级,不断向产业链高端攀升。

激活服务催化作用。适宜的创新环境对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企业的成长具有催化作用。当前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面临知识产权保护不到位、资金不足、市场认可度不高等各种问题。政府要致力于提升企业服务,完善人工智能创业孵化、成长体系,帮助企业解决难题、冲破发展瓶颈。要鼓励创新,宽容失败,让良好的环境氛围成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温室”和“摇篮”。

(作者系中共南京市栖霞区委副书记、区人民政府区长)

责任编辑:张蔚菊

猜你喜欢

南京人工智能智能
南京大闯关
南京博物馆18件“镇院之宝”
2019:人工智能
智能烹饪机
人工智能与就业
超智能插秧机
数读人工智能
自由光2.4L专业版+智能包
下一幕,人工智能!
南京:诚实书店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