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东欧国家的弹性外交

2020-09-06付争

唯实 2020年8期
关键词:中东欧外交国家

付争

中东欧国家位处欧亚大陆的“心脏地带”,是中国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枢纽和支点地区。无论是在贸易还是融资方面,中东欧国家都对中国有着较强的市场需求,也是中国与欧洲展开合作的重要试水区。自欧债危机以来,欧盟对中东欧国家支持乏力,而中东欧国家恰恰对外部市场和国际贸易具有很强的依赖性。近几年来国际贸易保护主义与单边主义抬头,中东欧国家也在积极寻求更广阔的新市场与投资来源地。“一带一路”建设的基础和核心是互联互通,即打通原本处于全球化进程之外的断层与边缘地带,并将其纳入新的一体化进程。中东欧国家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为国内的转型发展以及自身地缘关系的重构提供了新契机,也因此可以借力实现国家的加速发展,提高国家和地区在全球范围内的相对实力,并引致地缘格局与结构发生相应改变。目前,中东欧16国①已整体加入“一带一路”的互通互联建设,并在基础设施建设、贸易运输、资金融通、互通互联以及人文交流方面取得了丰硕的合作成果。当然,我们也注意到,中东欧16国彼此在历史文化、宗教信仰、政治环境和社会经济方面存在诸多差异,这些差异必然会导致中东欧国家在加入“一带一路”建设后的利益诉求呈现多样化特点,也为中国在相关合作中协调各国甚至各区域联盟的利益诉求带来挑战。与此同时,中东欧国家既是俄罗斯的西部邻国,也是欧盟成员国或准成员国,中国与中东欧国家深化合作会不可避免触碰到地缘邻国在政治与经济利益上的敏感神经,疏导与缓解此类压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便是弹性外交。

当前,世界格局正发生深刻变化,中美俄欧外交大博弈局面已然形成——俄罗斯与美国缓和关系但也与中国保持友好;中美贸易摩擦波澜起伏、走向不明;美欧矛盾向外交和防务等关键领域拓展。值此之际,中国与中东欧国家进一步深化合作,可能会招致欧盟、美国和俄罗斯的误解、不满。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中国外交的成功经验便是准确把握全球政治、经济和安全领域发展变化趋势,根据中国的实力地位和阶段性目标,确立外交的战略方针和推进路线。[1]因此,在“中心—外围”结构的世界体系进入由解构到建构的历史过渡时期,中国在与大国博弈交锋地带——中东欧国家的合作中,如何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如何审时度势因地制宜地寻找合作机遇和可能性,在此过程中又如何避免与欧、美、俄的既定利益格局产生正面碰撞,这些是中东欧参与“一带一路”后中国外交已然面临且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一、务实合作制度下的多元外交

无论是“16+1”合作机制,还是中东欧16国作为整体加入的“一带一路”倡议,可以说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合作在务实制度主义框架下不断扩大与深化,并在政策沟通、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方面取得了丰硕的合作成果。然而,随着合作的深化与合作制度效率的不断提升,其间的矛盾与问题也日益显现。

首先是中东欧国家对中国履行倡议的能力以及是否能形成令人满意的合作实效缺乏信心。其次,欧盟担心中国通过与中东欧国家合作,进而在欧盟内部扩大影响力,创建更多的区域次级机制,从而破坏欧盟形成一致的对外政策,包括一致的对华政策。另外,俄罗斯担心中国会在其“后院”扩张影响力,抢占其贸易机会和政治力量。[2]当前中国与中东欧的合作,不以强规则、制度化和身份认同为目标,而是一个由各种双边、小多边和多边合作协议与合作安排构成的灵活开放的制度网络。[3]上述已显露的矛盾与问题,需要中国在这样制度网络合作框架下,进一步采取更具弹性的外交策略。

首先,合作框架虽然处于灵活开放的制度网络中,但中国的大国外交依然继承着新中国的外交优良传统,即连续性,以及支持连续性符合现实和长远需要的“合理性”。[1]对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的投资与经贸合作,前有中国与东盟建立的“东盟10+3”合作机制,后有“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倡议。因此,中国对东南亚的投资,无论是规模还是领域,必然因为合作历史久、信任度高而暂时领先于中东欧和其他地区。而正是有东南亚与中国合作成果在前,中东欧地区更应该对中国与中东欧地区的投资承诺充满信心,况且,中东欧地区的投资环境较东南亚地区也各具优势。①其次,从经济层面,中国没有不兑现投资承诺的理由。作为同处于“中心—外围”结构中的“边缘—半边缘”国家,合作实效的不平等问题也不应成为中东欧国家的顾虑。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会导致“债权危机”更是无稽之谈。[4]无论是早期与中国投资经贸往来密切的东南亚,还是近几年被中国投放了大量基础设施援助资金的非洲,都还未曾爆发债务危机。这些暴露出来的问题和误解,其实不难化解,因此这也凸显当前合作框架下政策沟通平台的乏力,必要时中国和中东欧国家可以商讨建立完备的组织架构为利益共同体合作机制建设提供支撑,增强对彼此的了解与信任。

相对于中东欧国家,来自欧美和俄罗斯的尖锐质疑,甚至可能会加大中国与欧盟和俄罗斯之间的嫌隙,这一考验中国大国外交智慧的问题则更为棘手。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合作共赢是直接可见或是可期的,但作为新兴市场大国,在国际格局转型之际,中国介入传统大国利益格局已定、地缘政治色彩浓厚的中东欧地区,从而招致来自三方的警惕与不满,也在情理之中。根据十九大报告精神,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立足于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基本国情”。无論从中国现阶段的经济发达程度,还是国际政治分属,中国都属于发展中国家,最多也就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崛起,是在美国霸权主导的“系统内的地位提升”,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挤压了中国在东亚和平发展的战略空间,中国不得已才借助“一带一路”倡议向东北、东南、西面寻找出路。[5]中国既无心无力插足中东欧地区的地缘政治博弈与地区资源竞争,更无意于扩大在欧盟内部的影响力。欧盟内部凝聚力的下降根源于欧盟内部体制设计问题,而非外力所能决定。中国在与中东欧合作期间,格外重视与欧盟和俄罗斯的外交关系,对大国关系与地缘政治形势变化审时度势、趋利避害,避免与既定利益格局产生正面冲突,以经促政,必要时也可以利用规则制定和议程设置,化解布鲁塞尔方面对中国的误解,巩固中国及其与俄罗斯的战略伙伴关系。

猜你喜欢

中东欧外交国家
冬奥外交促进团结,一起向未来
中东欧市场
近看中东欧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扁亲信为“外交案”出庭
希拉里喊出“巧实力”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