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力提升洪泽湖生态文明建设质量

2020-09-06黄良勇

唯实 2020年8期
关键词:洪泽湖渔民水质

黄良勇

洪泽湖是我国第四大淡水湖,地处淮河生态经济带和大运河文化带两大战略交汇点,既是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调蓄湖泊和苏北地区的重要水源,也是江苏生态安全保障的核心绿肺,具有重要的生态区位价值、优越的资源环境禀赋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近年来,随着江苏高质量发展步伐的加快,人民群众对生态河湖和绿水青山的美好期盼与日俱增,洪澤湖区域渔民民生问题和生态环境问题逐渐显现。如何破解洪泽湖民生之困、生态之困、发展之困,实现洪泽湖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是需要各级党委政府需要深入思考并推动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洪泽湖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渔民生活质量尚未从根本上改善,不利于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20世纪80年代,受地方“走水路奔小康”的政策影响,洪泽湖周边二市六县(区)圈圩围网养殖业迅速发展。因养殖区域变化和当时经济条件限制,渔民大多建造船只住在湖上,岸上没有土地和住房,绝大部分住家船人员年龄超过50岁,生活来源以捕捞和养殖为主。据初步统计,洪泽湖蓄水范围线内有住家船只约6500条,主要分布在出入湖河口及湖湾、养殖塘口附近、船塘船坞等。渔民没有上岸安居,势必对江苏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造成不利影响。一是渔民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近40%的住家船位于入湖河口,存在安全隐患并危及住家船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如洪泽湖老子山区域为行洪通道,洪泽湖主要来水河道淮河干流由老子山区域入湖,入湖水量平均每年超过200亿立方米,但老子山滩地上有超过1万人住在船上。二是渔民身体健康难以保障。多数住家船因位于湖区,没有安全的饮用水源,绝大多数只能打取湖水,然后通过投放矾简单过滤,难以达到健康饮用水标准。三是渔民的“两不愁三保障”(“两不愁”即不愁吃、不愁穿,“三保障”即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难以达标。渔民在船上居住,他们的住房安全保障达不到省定标准。

污染造成水域面积萎缩,不利于保障南水北调工程高质量送水。南水北调是国家水资源配置的重大战略性工程。近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等国家战略对南水北调工程供水水量和水质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由于水污染、水域面积萎缩等问题尚未得到根本治理,洪泽湖的水量和水质难以高质量保障南水北调国家战略。在水量保障问题上,由于圈圩养殖等原因,《洪泽湖保护规划》明确的湖泊蓄水范围为1780平方公里,现自由水面已萎缩至1300多平方公里。2013年起,江苏省水利厅大力推进洪泽湖清障行动,累计清除2010年以来形成的非法圈圩372处共52.7平方公里,恢复洪泽湖调蓄库容1亿多立方米,并推行网格化长效管理,非法圈圩势头得到有效遏制。但由于历史存量较大,且部分被划为耕地或基本农田,清退工作量和清退难度较大。在水质保障问题上,由于洪泽湖氮、磷超标,水质现状处于Ⅳ至Ⅴ类,距离Ⅲ类水质目标存在较大差距。2010年以来,洪泽湖营养状态有好转态势,但水质问题依然突出。从内源污染看,湖内还有超过60万亩的圈圩养殖和围网养殖,远超《江苏省洪泽湖渔业养殖规划(2011—2020年)》确定的25.5万亩控制面积。大量的残饵、代谢物、药物严重污染水体,加之有约3.2万涉渔人口在湖区生产生活,产生了大量生活污染。从外源污染看,虽然近年来洪泽湖主要来水河道淮河干流水质总体控制在III类,除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外总体稳定,但江苏省境内维桥河、高桥河、古山河、黄码河等入湖河道水质长期超标。

水生态环境退化趋势尚未彻底扭转,不利于维护国家生态安全。2019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强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保护以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洪泽湖区域分布着江苏泗洪洪泽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洪泽湖东部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极具代表性的内陆湿地,承担着苏北地区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调节湖区气候、降解污染物等重要生态功能。受圈圩、围网影响,洪泽湖区域生态岸线缩减,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湖区水生高等植物存在退化现象,野生土著鱼类种群大量减少,已由1981年的83种下降到2017年的48种,且种群趋于低龄化、小型化。湖区水生高等植物同样存在退化现象,水草资源的种类和数量明显减少,湖区面积不断缩减。在我国五大淡水湖泊生物多样性排名中,洪泽湖位列倒数第二。

二、提升洪泽湖生态文明建设质量的对策建议

2019年以来,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洪泽湖治理与保护工作,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洪泽湖生态保护和科学利用的实施意见》,由省洪泽湖管委会编制《洪泽湖治理保护三年工作计划》并牵头组织实施。2019年9月,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在考察洪泽湖湖区时指出,要高度重视洪泽湖系统治理,坚持生态优先、水陆统筹、区域联动,为打造流域性湖泊治理保护样板、探索流域生态文明建设新模式指明了方向。洪泽湖治理保护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和省委主要领导同志的指示精神,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坚决把事关人民群众生存发展的民生问题放在首位,推动洪泽湖区域高质量发展迈出新的更大步伐。

压紧压实各方责任,增强整治紧迫感、责任感。当前,洪泽湖民生问题和生态保护修复问题已经进入窗口期。如果现在不抓紧,将来解决起来难度更高、代价更大、后果更严重。必须紧紧围绕江苏省洪泽湖管委会《洪泽湖治理保护三年工作计划》明确的7大项22个任务,进一步清单化、属地化整治重点项目,落实责任主体,统筹安排资金,明确时间节点和整治线路图。要扭住关键,落实省级部门监督责任、市县政府主体责任、各级河长牵头责任,以及市县职能部门和乡镇的直接责任,实施“一月一统计、两月一会商、三月一通报”的量化管理考核模式,确保既定目标任务顺利完成。要发挥洪泽湖治理保护相关单位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发挥县级部门和临湖乡镇、村组等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着力解决洪泽湖区域渔民民生保障和水污染、水生态、水空间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推动渔民上岸安居工程,确保扶贫攻坚战成效。洪泽湖渔民上岸安居工程,是江苏高质量脱贫攻坚的重要环节,是一场必须打赢打好的硬仗。要如期完成全省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现行农房改造、城乡住房和社会保障相关政策,多渠道支持渔民上岸安居。要发挥政府脱贫攻坚兜底保障功能,扎实做好渔民上岸后的房屋安置、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精准帮扶工作,确保高水平全面小康路上一户渔民不少、一个渔民不落。

加快退圩还湖生态修复工程,提高生态环境亮色。洪泽湖退圩还湖综合治理工程,必须以退还湖泊水域空间为核心,通过清理圈圩围网、自然恢复或人工修复等措施,改善河湖水系,提升水质水环境,恢复湖泊生态空间。加快实施退圩还湖工程,完善土地等各类优惠扶持政策,平衡资金需求,协调生态效益、防洪效益和经济效益。逐步核减退出湖区内划定不实的基本农田,恢复水域面积,提升湖泊调蓄能力,提高湖泊环境容量,切实保障南水北调工程调蓄和水质安全,保障全省生态安全的核心绿肺。

引导生态旅游有序发展,保障全省生态文明高质量发展。改变洪泽湖周边作为产业转移“接受者”、发展模式“跟随者”的固化形象,从根本上摒弃传统的工业化老路,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路子。发挥洪泽湖大湖湿地独特优势,突出滨水资源特色,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挖掘文化内涵。实施生态保护和绿色产业发展双轮驱动战略,积极推进历史古镇、古村建设,保护古遗址类、古建筑类、革命遗址类、古水利工程类等物质遗产,依托绿色生态、红色经典、历史人文“三大”资源优势,重点发展休闲观光、文化体验、康养度假、文化旅游等生态产业。强化洪泽湖重要景区的联动共享,打造洪泽湖全域旅游新品牌。深入实施“旅游+”工程,发挥旅游业的牵引、融合和集成功能,推动旅游业与农业、健康、文化、体育、科普教育等产业融合发展,加强水生态文明城市与美丽乡村、绿美乡镇、特色小镇、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融合发展。

建立省、市、县三级资金奖补政策,充分发挥资金撬动作用。洪泽湖周边区域是江苏经济薄弱地区。据统计,2017年洪泽湖区域周边涉湖县区人均GDP5.97万元,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的56.1%。洪泽湖区域还有三个贫困县,在江苏六大重点扶贫地区中有西南岗、成子湖两大片区在洪泽湖,经济欠发达,财政压力大,整治实施难,市、县资金保障难度大。建议省级层面参照太湖治理的模式,筹建洪泽湖综合治理省级专项资金,增强其示范引导效应和杠杆撬动作用,建立省、市、县三级资金奖补政策,着力提升专项资金实际效能。通过多方施策、同向發力,以实际成效践行初心使命,让洪泽湖生态资源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增强滨湖区域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作者系中共江苏省委党校第34省管干部进修班学员,江苏省水利厅二级巡视员)

责任编辑:刘志刚

猜你喜欢

洪泽湖渔民水质
“中国·洪泽湖”渔业品牌发展观察
洪泽湖绿
洪泽湖渔家
“实验与探究”的变式应用
观水色,辨水质
观水色,辨水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