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亲子真人秀节目过度娱乐化对家庭教育的影响

2020-09-06韩红梅张莹

传媒论坛 2020年13期
关键词:娱乐化家庭教育影响

韩红梅 张莹

摘 要:当下部分亲子真人秀节目出现了过度娱乐化现象,譬如消费明星、儿童成人化、游戏功利化等,背离了亲子节目教育的主题,对家长教育方式与方法的选择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误导的作用,甚至使家长与儿童的价值观发生偏离。本文通过对亲子真人秀节目过度化娱乐现象的透视,指出亲子真人秀节目制作应聚焦教育主题,降低节目过度娱乐化引发的负面效应;只有净化亲子节目创作环境,才能制作出有益儿童身心健康的节目。

关键词:亲子真人秀节目;娱乐化;家庭教育;影响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20) 13-00-02

随着亲子真人秀节目的热播和同质化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亲子真人秀节目出现过度娱乐化倾向。在此背景下,2019年4月,国家广电总局发布《未成年人节目管理规定》,明确要求“未成年人节目不得诱导未成年人谈论名利、爱情等话题,不得宣扬童星效应或者包装、炒作明星子女等等。”[1]本文拟针对亲子真人秀节目中出现的过度娱乐等负面因素,分析其对家庭教育产生的不利影响。

一、忽视教育,过度娱乐化

亲子真人秀节目的本质和使命,应该是以教育为主。在节目中表现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亲密与温馨,表达对家庭教育的重视,对广大观众可以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和教育意义。近几年,随着节目的同质化竞争,亲子真人秀节目出现了过度娱乐化倾向,忽略了教育的本质。大量的亲子真人秀节目在娱乐功能的传达上跑偏,“娱乐”仅仅只是娱乐,不再是寓教于乐。

随着电视节目的激烈竞争,亲子真人秀节目制作方片面强调对观众眼球的吸引,追逐高收视率和高收视份额,挖空心思制造“卖点” “看点”,营造非正常热度,结果滑向了过度娱乐化的歪路,使亲子真人秀节目“变了味”。例如网络亲子节目《放开我北鼻》,制作方记录素人萌娃和明星哥哥们共同生活成长的点滴生活,节目凭借着哥哥们与萌娃之间有趣的互动及温馨的相处模式进入到公众视野中。虽然这档节目披着探讨孩童教育的外衣,但其本质还是靠少年鲜肉吸引目光,并满足年轻女网友的期待。虽然节目制作方一直在寻求新的突破口,尝试把《放开我北鼻》做成兼具育儿价值和传递娱乐双标准的节目,但未能达到预定的制作目标,渐渐滑向了过度娱乐化的误区。

当亲子真人秀节目过度娱乐化越过观众的接受底线,由“娱乐”走向“愚乐”,亲子节目“寓教于乐”功能偏离甚远,必然对家庭教育产生负面的影响。随后,观众关于“以猎奇心态窥视儿童隐私” “消费儿童,娱乐大人” “儿童成为成人制造娱乐的卖点”等批评的声音也越来越多。当亲子真人秀节目的教育意义以及节目传递的社会价值被节目过度娱乐所伤,节目随之招致社会和观众的抵制,招致政府管理部门的批评。

节目制作方为了收视率,过度追求娱乐,忽视教育,造成节目导向失偏,会对儿童的身心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在某种程度上,也會影响家长的价值判断,影响年轻父母的教育方式与方法的选择。因此,国家广电总局适时颁布了《未成年人节目管理规定》,引导亲子节目制作方正确理解“寓教于乐”节目内涵,力争为亲子节目传播营造一个健康的播出环境。

二、消费明星,儿童成人化

随着节目的热播,制作组为了追求节目的传播效果,塑造了一个个招人喜爱的潮童形象,这些节目中的“小嘉宾”着装风格突出,语言和行为俨然一个个“小大人”,他们在镜头前卖弄做作,哗众取宠,节目的传达在一定程度上对电视机前的儿童观众产生了负面的示范效应。譬如在深圳卫视《闪亮的爸爸》节目中有一个举办晚会活动的场景,一位留守儿童被观众们戏称为“小吴镇宇”,因为这名儿童在舞台上将吴镇宇模仿得惟妙惟肖,言语堪称完美复刻。但是这名儿童却向扮演学生们的儿童重复地说“你说啊” “给我说” “你们这什么意思”,假装像吴镇宇老师一样发脾气,并按照吴镇宇平时教学中的样式装扮自己。孩子说话的语气和神色宛如大人,发脾气的样子也十分逼真。站在儿童成长和家庭教育的角度看,未免使人细思极恐。

许多亲子真人秀节目的制作追求包装效果,嘉宾的服饰及生活用品等都来自节目赞助,加剧了儿童嘉宾成人化倾向。“亲子真人秀的泛滥,使得儿童甚至儿童家长都形成一种错觉,认为节目中对于形形色色事物的介绍可以直接取代儿童亲身对于该事物的感受,但如果单纯依靠节目中的介绍来认知事物,容易出现认知偏差,这一偏差一旦形成,在成年之后就极难纠正。”[2]对于3~6岁的儿童观众而言,他们的好奇心和模仿能力都很强的,对于电视节目传播的内容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他们很容易模仿节目中儿童的服饰与装扮,对比自己的衣食住行,“逐渐产生攀比、炫耀和虚荣心理,甚至会产生拜金思想和注重物质享受等行为。”

课题组通过对童装市场的调查,发现童装“成人化”俨然成为一种流行趋势。很多家长也会模仿节目中明星的做法,想把自家孩子打扮得更加时尚和精致。对此,育儿专家表示,过多的“成人化”装扮易导致儿童产生性别意识、价值观的偏差,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会造成不利影响。

三、意义跑偏,游戏功利化

在亲子节目同质化竞争的前提下,许多亲子节目制作方为了提高节目的收视率,提高节目的播放效果,存在故意曲解儿童游戏规则和方法的现象,并将其融于节目内容中,迎合观众“获取娱乐”的收视趣味,从而导致节目的教育意义跑偏。许多亲子节目中设计的互动游戏越来越倾向于功利化,违背了游戏本身的规则和意义,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例如在深圳卫视《闪亮的爸爸》一期节目中,学校组织拔河比赛,明星嘉宾参与其中助力孩子们赢得比赛。嘉宾吴镇宇在节目中使出浑身解数,甚至躺在地上靠自身体重去牵制住拔河对手,而对手也违反规则加派队友助力。明星嘉宾在孩子面前直接暴露出过度的求胜欲,健身游戏被涂上了功利化色彩,这无疑加重了孩子们的功利心和求胜心。

对于在电视机前观看节目的儿童观众来说,他们沉浸在节目的亲子任务和游戏中,在节目游戏揭晓结果后会对节目中的小朋友产生同情、厌恶、嫉妒等心理,甚至通过强烈的共鸣将自己代入到电视节目的角色中。此时此刻,家长如果没有及时的教育和引导,很有可能对儿童产生负面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当他与其他朋友做游戏时,与其他同学争夺老师的奖励时,儿童过度的好胜心以及不健康的心理想法会使其陷入到自我纠结、自我伤害甚至伤害他人的怪圈中。

在儿童的成长阶段,游戏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形式,在游戏中父母可以找到合适的角度对儿童进行教育。“游戏教育的出现为儿童教育注入了新活力,可以有效地引导和启发幼儿的好奇心,帮助幼儿学习和掌握新知识。”但如果某些过于强调目标的功利性游戏对儿童的身心健康无益,那我们便要坚决抵制,规避其对儿童的错误引导。

四、理念误读,传达歪曲化

为了节目的收视效果,节目制作方往往改变节目进程安排,设计戏剧化情节,营造节目嘉宾之间的矛盾、冲突,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节目的观赏性。但节目的这种策略设计往往会挑选家庭教育中的极端案例进行制作、拍摄,同时很可能会对节目选题及主题内涵误判,误读教育理念,传达嘉宾不正确的教育方式,甚至会对节目传达的价值观模糊化处理,违背了节目教育的意义。

有些亲子真人秀节目为了提高收视率,邀请明星嘉宾参加节目,传播那些能产生戏剧效果的家庭教育案例。譬如在芒果TV《妈妈是超人》节目里面,马雅舒所展示出的育儿观念有失偏颇。她和儿子一起去逛菜市场时,不敢让儿子触碰生鲜,为了防止孩子磕碰,搬空了客厅中的所有家具,家人吃饭只能席地而坐。这种极端家庭教育案例的传播,确实收获了较好的收视效应。观众吐槽:“孩子明明需要的是探索,需要的是尝试,需要的是玩耍跌倒后再爬起来,但马雅舒却只给了她想给的,剥夺了孩子自我探索的机会。”同样,嘉宾包文婧的教育方法也引来观众热议。由于女儿饺子不愿睡觉,包文婧开始发脾气,她把平板电脑摔在床上,又把女儿的玩具扔到地上。有网友认为:“饺子才两岁,完全是不懂事的状态,烦人是正常的现象,包文婧当着女儿面直接摔东西着实显得幼稚。”有网友评论:“包文婧摔东西本就不对了,还直接把女儿的玩具全摔了,可想而知对女儿的影响。”这些极端的教育方式的传达,在一定程度上给电视机前的观众传达一种错误信息,即可以随性选择自己的家庭教育方式。这种极端家庭教育案例与不当教育方式的传播,无疑传递了一种模糊的价值观,对家庭教育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五、结语

亲子真人秀节目的热播,在很大程度上引发了人们对于教育话题的探讨,在亲子节目播出的初期,节目确实传递了正向的价值观,并得到了观众肯定。但随着节目的同质化竞争,节目过度娱乐化倾向愈演愈烈,忽视了节目教育意义的传达,对家庭教育产生了不小的负面影响,引发观众的激烈批评。亲子节目的制作应聚焦家庭教育的热点问题,从亲子关系的核心入手,做好正向家庭教育的引导,在发挥娱乐功能的同时,还应切实承担起电视节目的“教育功能”使命。

参考文献:

[1]新華社.广电总局发布《未成年人节目管理规定》:禁止宣扬童星效应炒作明星子女[EB/OL].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9-04/03/c_1124323413.htm,2019-4-03.

[2]逄晨.亲子真人秀节目对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3):65-69.

其他作者简介:

张莹,女,汉族,天津人。研究方向:广播电视编导。

猜你喜欢

娱乐化家庭教育影响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从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看影视剧字幕翻译的娱乐化倾向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浅谈中国电视媒介教育功能及思考
浅谈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