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班牙内战时期的文学发展分析

2020-09-06于剑利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0年8期

内容摘要:国内对于1936-1939年西班牙内战时期文学的发展鲜有关注。不少观点认为内战期间西班牙文学凋零,作品更是缺少文学价值。因其战争性质,作家的政治阵营,以及作品表达效果等问题上使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无论是在内容还是表达方式上都具有其独特性。不难看出,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主题深谙人文主义思想,在浪漫主义文学的复兴,及女性主义文学发展都在一定程度上对世界文学产生了切实的影响。因此放眼世界文学探讨研究西班牙内战时期文学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战时文学 西班牙内战 西班牙文学发展

西班牙内战是西班牙政治体经济制转型的重要节点。以共和党政府军为首,工业资产阶级先进分子组成的人民阵线与以弗朗哥为首的右翼激进分子,长枪党,保皇派,民族主义者,军队以及教会人员展开了持续三年之久的全面热战,战争影响广泛,对西班牙社会各个方面产生巨大影响。它从多方面,深层次对西班牙艺术和文学产生了历史上最大的影响。

一.文学发展受国际因素影响

西班牙被征服的阶段通常不被认为是西班牙人之间的冲突,而是西班牙人与外来侵略者之间的冲突。从战争类型来看,这一时期国内政府军与右翼军队分子的政权争夺与被征服时期西班牙人团结一致的反侵略战争,这两种战争性质上的区别使在相对时期内产生的文学作品具有本质上的不同。以其中以[1]被征服时期的文学创作为例,被征服时期的文学创作,是在全民族抗战的情况下进行,显然是没有意识形态和价值冲突的。尽管在当时文学仍然受到外来侵略的影响,但其影响性是较为有限的,因为整个民族的历史基础没有得到质疑与讨论,“艺术”阶级之间也没有内部斗争。事实上除了始终存在的文体斗争之外,意识形态斗争使不同类型的作家(文学作家、画家、雕塑家)能够真正发挥他们的全部潜力。这种情况下,在对外反抗斗争中,这种文化上的征服影响对西班牙来说并不等同于如十六世纪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或天主教国家的[2]反新教改革那样对整个文艺界以及社会的巨大影响。反观1936年西班牙内战,这场因国内不同阶级尖锐的社会矛盾而最终引发的战争,虽起源于两个截然不同的阵营,却共处于同一民族意识形态之下。它持续时间短,但后果却不容小觑。这一点在文化、政治、社会、乃至民众意识上都是很明显。在战争中,征服者无需对被征服者进行文化同化,以弗朗哥所在的右翼联盟来说,唯独需要完全消灭与共和国有关的所有意识形态和文化表现。今天我们来看战时文学,显然这一期间的主要的文艺作品产出是要着手进行宣传和训练的艺术。在这些新要求下为文艺界带来了无数形式上的变化,超现实主义和立体主义的最后残余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以朴素的现实主义为主导的风格与表现力。表现形式又具有多样性特征,诸如这一时期以内战为主题的报告文学、通讯、政论文、诗歌、小说、戏剧、绘画、照片等作品均有大量产出,内容上也包含了多个领域,诸如文学、历史学、政治学、国际关系等。其中需要说明的是,这些作品中,相当大的一部分诸如报告文学、通讯、政论文以及小说并非由西班牙语创作,而是主要由德文、法语、俄文、英文创作。只有少数抗战谣曲,战时通讯,书信是由西班牙语创作。这其中原因是西班牙自内战开始,人民阵线便受到了国际文学界的声援与实际支援,共和党所在的人民阵线受到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在1938年8月在德意法西斯公开干涉西班牙内战后,在[3]格奥尔基·季米特洛夫(Georgi Dimitrov Mikhailov)的积极推动下,多个国家的共产党应声派遣,组建了一只来自不同国家的由具有战斗经验的坚定的反法西斯主义者组成国际纵队远赴西班牙作战。据统计,在西班牙民族革命战争期间,参战国际纵队成员共达50000人,[4]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7000多名国际纵队战士在西班牙反法西斯战场上献出生命。

在战争期间,苏联、美国和英国等其他国家多家媒体机构均派遣战地记者前往战场,从他们所报道的内容文章来看,这些刊物在反法西斯问题上立场鲜明,政治立场态度显而易见,即支持政府军人民阵线一方。在由战士、记者、以及从声援到奔赴战场的富有正义感的文学家们组成的国际纵队之中,除了在战争上对政府军的贡献,更有他们用笔记录的所见所闻,真实的还原了内战时期西班牙社会的各个方面,记载了战争下的国家、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真实场景。毫无疑问这一期间分属于国际纵队所产出的文学作品推动了西班牙内战期间文学发展。主要作品比如,路易斯·菲舍尔(Louis Fischer)。在内战期间他一方面完成战地通讯工作,另一方面参加国际纵队,支持人民战线的政府军一方。并于1937年出版著作[5]西班牙战争(The War in Spain),[6]《西班牙的国际纵队》(International Column of Spain)两部作品。在这两部作品中,作者以自己参战的真实经历还原了战争期间人民战线与弗朗哥所在的右翼阵营的激烈角逐,书中也包含撰写了大量战时评论报告,对国际纵队同政府军并肩作战等都有深刻描述,被看做是了解西班牙内战的一手资料。再如苏联记者米哈伊尔·科尔佐夫(Mikhail Koltsov)。他曾两次旅行至西班牙,第一次是在1931年5月至7月之间(旅行的成果是他为《真理报》撰写了文章,并于1933年以俄语出版为《西班牙之春》),随后并报道了1936年8月至11月之间的西班牙内战。另外其著作西班牙战争日记(Spanish War Diary)。他本人与俄罗斯共产党的当代政治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一名不同寻常的记者,他的作品中凸显出了他的个人勇气、非凡的政治和军事才能、不可否认的分析深度、以及准确而富有诗意的语言运用。他在西班牙的作用比普通战地记者的作用重要得多。他的写作视角有一种特殊的方式,融合了客体的视觉表现、以及客體所引发的抒情情感并将这种对象加以政治化目的的加工。这种风格描写典型的是对巴塞罗那和托莱多的描述,以及马德里被围困的白天和黑夜的景象。除此之外更有部分作家在内战期间相继发表了记述国际纵队内战期间经历的文章。如英国左翼作家马菲尔德的《国际纵队行军记》。[7]美国,费雪著写的《西班牙战争中的国际纵队》,以及德国籍的特埃尔·韦纳特(Er Welnert)著写的《国际纵队歌》等相关作品.此外,在此期间不乏军事评论性的文章,诸如德意两国记者更关注双方作战方法布局以及战后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二.本土文学创作的白热化

除了国际方面助力西班牙文学发展,内战期间西班牙国内经典文学作品同样并不匮乏,同国际纵队的战地记者,国际作家来相比,本土作家在面对战争下的自己的祖国家园则更具有强烈的认同感。他们记录战争所带给人民的血和泪,痛苦与迷茫,渴望用文字为人民群众发声,他们希望最大话的传播和记录战争所对文明与文化的摧残并引以为戒。与此同时,从属于不同阶级领域的文艺作家们都在这场战争中为各自所在阵营宣传造势。由于战争原因,作家们缺乏相对稳定的安全环境以及良好的物质条件来保障其文学创作,尤其影响明显的是在长篇幅的文学创作中,这一时期长篇幅文学创作十分稀少。加上国内国际的战争形式,创作者们首要任务是在短时间内让读者了解其创作意图,起到宣传,调动民众情绪的作用。由此一来这一时期诗歌类题材的文学作品得到蓬勃发展也就不难理解了。在诗歌方面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一期间,浪漫主义文学的复兴一种惊人的诗意活力的现象。大量的流行诗歌通过口头和广播传播,并最终通过书面形式得以收集,诸如1936年统一汇编的[8]内战浪漫主义文选(Romancero de la guerra civil)和[9]西班牙战争浪漫主义文学总选(Spanish War Romantic Literature General Election)。两本诗有效的使得优秀的文学作品得以分类汇编,使其不至于被战火所摧毁。它们是艰苦岁月中人们生活的信仰,而现今,这些诗句同样发挥着告诉我们历史的作用。

这一时期进行大量文学创作的西班牙本土作家基本上包含了我们所熟知的像1898年一代、1927年一代、1936年一代的文坛巨匠,内战期间他们创作了非凡的文学作品。如1927一代作家马努埃尔(Manuel Altolaguirre),創作于1937的《警惕,马德里民众》(iAlerta,los madrilenos!)。同属于1927年一代,被誉为西班牙白银年代最伟大的作家拉斐尔阿尔贝蒂(Rafael Alberti),于1938年所作《保卫马德里》(Defensa de Madrid)以及1936年一代的安东尼奥·阿帕里西奥(Antonio Aparicio),《步枪在前面》(Fusiles al frente)。在该作品中深刻的记录里在战火下马德里人民痛击反动分子的不屈不挠的英勇形象。是对战火下的马德里人民团结奋战,不屈不挠的的讴歌。另外以及加利西亚民族主义者,同时在内战期间为共和党杂志如[10]《蓝工装》(El Mono Azul)和[11]《西班牙时刻》(Hora deEspana)撰写文章的洛伦佐·瓦雷拉(Lorenzo Varela)著作《五月的花》(El Flor de Mayo)。及1898年代作家中的年轻代表,安东尼奥·马查多(Antonio Machado)著名的《格拉纳达所发生的罪恶》(El Crimen Fue en Granada),他在战争期间执笔为剑,撰写了高达63篇散文作品和22篇诗歌作品,他捍卫了知识分子,青年和人民的形象,并公开批评法西斯主义者给社会留下的悲伤。更有维森特·阿利桑德(Vicente Aleixandre)于1937年所作的《被弹片杀死的马德里孩子的颂歌》,安东尼奥·阿格拉斯(Antonio Agraz)《星期二的晚上》(Ayer martes, por la noche)。诗人莱昂·费利佩(Leon  Felipe),乔斯·贝加米(Jose Bergamí),佩德罗·加菲亚斯(Pedro Garfias),等多位诗人均不同程度上以内战为主题,为人民发声、为自由、正义发声。同时在小说方面,这一期间以战争为主题的小说走进人们视野。其中比较著名的要数《向加泰罗尼亚致敬》(Homenaje a Catalunya)一书。全书第一人称记载的西班牙内战期间的个人经历。这本书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 于1938年4月25日出版。1938年至1937年间,奥威尔通过反斯大林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统一工人党(workers' party),加入了加泰罗尼亚和阿拉贡的前线。这本书中奥威尔讲述了他在1936年最后几天最激动人心的时刻以及抵达巴塞罗那的故事。这一作品详细的描述了巴塞罗那的无政府主义者是如何控制这样一个大城市的,以及他们是如何按照自己的自由主义原则来管理这个城市的,它改变了平民的日常习惯和生活习惯,以至于在这些环境中建立了无政府主义,对政治和社会研究方面具有深刻意义。紧接着奥威尔讲述了他从1937年1月(阿尔库维耶雷)到1937年5月在前线的生活,5月20日,他在阿拉贡前线被枪手打伤,被送回巴塞罗那。再有著作《鲜血与火焰》(A Sangre y Fuego),该书由塞维利亚记者曼努埃尔·查韦斯·诺加莱斯(Manuel Chaves Nogales)于 1937年撰写。是一本包含了西班牙内战中的9个故事的书,这本书中的故事被许多人认为是西班牙内战中最好的故事,最初发表在几家国际杂志上,描述了查维斯亲身经历的战争的不同事件,每一个故事都取自一个真实的事实,他的每一个英雄都有真实的存在和真实的个性。作者查维斯是20世纪上半叶西班牙最重要的作家和记者之一。从战争开始到1936年底,他一直住在马德里,直到共和国政府搬到瓦伦西亚,他决定流亡国外。对那些亲身经历战争恐怖的人的团结和同情使查维斯能够以惊人的等距离和清醒的头脑观察战争的事件。鲜血与火焰这本书无疑是关于这个主题所写的最聪明、最生动的书籍之一,堪称西班牙文学的经典之作。

除此之外我们需要了解的是这一期间的文艺作品起着政治的绝对宣传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这决定了这一时期文学作品都具有很强的政治色彩。在西班牙国内由于文化日益政治化,乃至其后的很长一段时间这种“时代印记”都具有明显的政治色彩在其中。更是在之后到来的弗朗哥统治时期,禁锢,血腥镇压有正义感的知识分子,培植支持其专制政权的知识分子。其中引人注目的案件之一是作家[12]米格尔·埃尔南德斯(Miguel Hernandez),西班牙人,一名忠诚的共和党战士和诗人。内战期间逃离西班牙,被葡萄牙警方逮捕,移交给西班牙当局,西班牙当局判处他死刑。后被减为30年的监禁直到1942年去世,享年31岁。正是在这种高压的文艺政策之下,西班牙出现大批流亡作家,近百分之九十的知识分子流亡国外,其中有我们熟知的以佩德罗·萨利纳斯(Pedro Salinas)与阿德里亚诺·德尔·瓦莱(Adriano del Valle)为代表人物的1927一代的作家基本全部流亡海外。对西班牙文艺界造成极大损失。这也很大程度上为弗朗哥统治时期文学发展停止不前埋下伏笔。西班牙文学黄金时代也已一去不返。

小结:当我们今天再回顾西班牙内战时期的文学发展,有必要的从以上国际角度与国内角度来进行分析的,因为这场战争并不是单一的国内的政治层面的权力更替,更因为其背后所支持的不同国际力量,加之所处的时代背景,很容易吸引了国际上具有相同统一战线认同的知识分子加入这场国家战争及文学革命之中。正如[13]简克莱托(Jean Lacouture)曾用鲜明而清晰的话语毫不犹豫地指出:[14]“毫无疑问,西班牙内战同样是作家之战。世界各地的作家和知识分子都喜欢这场战争,甚至第二次战争都没有引起世界如此广泛的关注。他回忆说,在1936年至1939年间,这场西班牙内部战争却使得世界作家的精华得以在西班牙聚集在一起。”如此说来加深印证了这场内战中文学发展的对于西班牙,以及世界的意义。浪漫主义的重塑,诗歌的繁荣,小说的进步以及多种题材的文学作品的共同发展使得这一时期的文学发展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之后西班牙国内的文学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赵卓煜.论佛朗哥在西班牙的威权主义统治[D].西北大学,2008.

[2]"Romancero General de la Guerra de Espana". Seleccion de Emilio Prados. Valencia, 1937.

[3]Olivares Briones, Edmundo: Pablo Neruda: Los caminos del mundo: tras las huellas del poeta itinerante II (1933-1939). Lom Ediciones, 2001 ISBN 9789562824200.

[4]丁夫·西班牙內战和“国际纵队”[J].上海集邮,1998(7): 22-23.

[5]Munoz, M. B. (1986, January).Bibliografia de la creacion literaria sobre la guerra civil espanola. In Anales de la literatura espanola contemporanea (Vol. 11, No. 3, pp. 357-411). Society of Spanish & Spanish-American Studies.

[6]Bertrand de Munoz, M. (1977). Las novelas recientes de la Guerra Civil espanola.

[7]黄加佳.保卫马德里[N].北京日报,2013-06-04(017).

[8]张万杰.(2019).季米特洛夫与共产国际对西班牙内战的援助(1936-1939).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04),27-32.

[9]曲楠.“满天吹着西班牙的风”:抗战时期的中国诗坛与西班牙内战[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8(1):71-88.

[10]孙怡冰.(2018).《向加泰罗尼亚致敬》与西班牙内战.临沂大学学报,(2018年04),63-72.

[11]张静波.乔治·奥威尔的永恒影响力[J].名作欣赏,2016(08):159-161.

[12]张绪华,施永令.当代西班牙文学概况[J].译林,1983(4):23.

[13]Nogales,M.C.(2011).A sangre y fuego. Libros del Asteroide.

[14]Pisani E, Lacouture J. La passion de l'Etat: entretiens avec Jean Lacouture[M]. FeniXX,1997.

注 释

[1]此处指公元8世纪到15世纪间西班牙被穆斯林统治时期.

[2]在16世纪和17世纪的天主教内为了反对新教改革而进行的运动,同时寻求自身的内部更新,被称为“反宗教改革”.

[3]格奥尔基·季米特洛夫(1882年6月18日—1949年7月2日)保加利亚共产党领袖。国际共产主义的杰出活动家。1934年至1943年间共产国际秘书长.

[4]王礼训,等:共产国际新编[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

[5]作者路易斯·菲舍尔(Fischer),1937年出版于美国纽约.

[6]人间十日,1937年第1期.

[7]《新学识》,1937年第1卷第3期.

[8]1936年在马德里出版,它收录了创作于内战战争期间35部由不同的西班牙诗人、著名作家、年轻作家、民兵和“自发的、强烈团结起来支持和反对战争的民间歌手”创作的文学作品.

[9]由诗人拉斐尔·阿尔贝蒂(Rafael Alberti)收集整理,该书的第一版于1944年在布宜诺斯艾利斯.

[10]ElMono Azul是在西班牙内战期间在反法西斯知识分子联盟捍卫文化的同时在共和党方面发行的杂志,该杂志的第一期于1936年8月27日问世.

[11]Hora de Espana 1937年1月到1938年11月出版,分别在瓦伦西亚(当时的第二共和国的首都)和后来在加泰罗尼亚的巴塞罗那出版,由西班牙内战期间忠于第二共和国的知识分子创办.

[12]Josefina Manresa, viuda de Miguel Hernandez, muere a los 71 anos. 19 de febrero de 1987. El Pais. Consultado el 7 de octubre de 2017.

[13]法国历史学家和新闻记者.

[14]Munoz M B. Bibliografia de la creacion literaria sobre la guerra civil espanola[C]//Anales de la literatura espanola contemporanea. Society of Spanish & Spanish-American Studies,1986,11(3):357-411.

(作者介绍:于剑利,西班牙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大学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比较文学,现实主义文学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