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增权视角下民族地区农村养老的思考

2020-09-05刘广青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78期
关键词:社会工作老龄化

【摘 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为老服务需求也将越来越大。老年人由于其机体功能退化、人际关系弱化和社会功能降低等原因,在老服务中属于“无权”的群体。增权理论建立在无权及权力缺失等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微观、中观、宏观层面的增权,对弱势群体进行帮助,试图更好的解决农村的养老问题。

【关键词】老龄化;社会工作;增权理论

一、问题的提出

自1999年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以来,养老逐步成为我国关注的重点问题。面对复杂的老龄人口问题,党和政府为保障养老积极采取行动,以“三无”、五保、高龄、独居、空巢、失能和低收入老人为重点,逐步形成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

基于此,本文选取D村贫困老人为主要研究对象,以该村作为典型个案,分析老人“无权”的表现,探讨增权视角下老人个体层面、人际交往层面和社会支持系统层面社会工作介入的可能路径,试图探索本土化的农村养老模式。

二、增权的定义

(一)增权的定义

增权理论最初是被西方政治学家用来解决种族问题、提倡黑人自强运动而提出,其后被扩展到弱势群体的研究中,并成为社会工作文献和实务中的核心概念和突出主题。1976年巴巴拉·所罗门(Barbara Solomon)出版的一本著作《黑人增权:受压迫社区中的社会工作》,把增权定义为:增权是一个过程,由此,社会工作者和案主一道参与一套活动,目的在于减少由于作为被耻辱烙印化之群体的成员而由负面评价造成的无权。其目的是减少案主的无力感,此系列的活动有其特定的目标去抵消其负面价值取向①。

(二)增权的层次

增权取向的实务模式涵盖以下三个层面:一是微观层面的增权。所谓微观层面的增权是指个体处理权力、无权和压迫以及它们如何造成个人、家庭或社区问题的议题。二是中观层面的增权。中观层面的增权目标是增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帮助案主争取资源的重新分配,以便采取行动改善他们的处境。三是宏观层面的增权。宏观层面的增权目标指向对社会政策的影响,将社会政策变为社会服务活动,缓和社会成员在生存条件、发展机会等方面存在的巨大差距。②

三、D村老人生活“无权”表现

1.身体机能衰退,慢性病比例高

D村老人常见的疾病有关节炎、风湿病、高血压、哮喘、慢性支气管炎,除此之外,胃病、眼疾、睡眠质量差等也是D村老人常见的疾病。老人由于身体机能衰弱,患有慢性病的几率增加,这是不可避免的事实。同时,子女因外出务工、分家等原因一般不在老人身边,老人生病时无法得到很好的照顾。

2.缺乏人际交往,精神生活空虚

村中老人通常从事农业生产,或者处理家务、陪伴孙辈,或者静坐早睡,他们唯一的兴趣爱好就是在家里看电视(据老人反应,其实他们也看不懂电视,仅听听声音,看看图像,这样显得有个人陪着自己)。根据调查数据可知,大多数老人精神满足缺乏,感觉空虚、孤独、落寞和缺乏安全感,这部分老人占调查对象的79.1%;希望得到经济帮助的有12人,占13.2%。

四、D村增权路径:农村敬老院老年社会工作的介入

老年社会工作的目的是帮助老年人解决因年老而带来的问题,维持良好的日常生活功能。杜波依斯和米利指出,在增权实践中,实践者把助人过程看作是一种伙伴关系、一种合作的努力,以及和案主“一道做”。社会工作对于农村养老的介入,主要是从个体的微观层面、社会支持网络构建的中观层面和社会政策倡导的宏观层面。

(一)从个体层面增权

老人个体层面的增权,社工扮演协助者和陪同者的角色,突出老人的重要性及平等权和参与权。③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应该运用专业的社会工作知识和技巧服务于老人。为老年人提供可以联络的人际资源,激发其潜能,鼓励老年人重新梳理参与社会的自信;帮助老年人寻找可利用的社会资源,扩展老年人的社会支持网络,增加老年人把握生活及控制周围环境的能力及感受;为无权感的老人提供咨询,出谋划策,帮助他们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二)从人际关系层面增权

从人际关系层面增权,社工扮演支持者和观察者的角色,突出团队的重要性及参与权,这一过程一般需要运用小组工作的方式进行。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可以做以下的一些工作:开设兴趣小组活动,如早操小组、周末電影院小组、纸牌兴趣小组、唱红歌小组、写字小组、卫生评比小组、等。鼓励老人积极参与活动和主动承担小组任务,协助老人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小组,主动与老人商讨和共同制定小组目标和计划,强调老人主动参与的积极性,重点培养老人的人际关系认知权利。同时应该协助构建非正式支持的人际关系,其中电话为沟通的最佳方式,鼓励老人与远方亲戚朋友聊天,使老人在其中能够获得亲人的尊重、支持、帮助和关心,强化其权利意识观念。

参考文献:

[1]何楠.增权理论与老年社会工作实务[J].法制与社会,2010(2).

[2]范斌.弱势群体的增权及其模式选择[J].资料通讯,2004(12).

[3]陈树强.增权: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的新视角[J].社会学研究,2003(9).

[4]孙琼如.增权:受虐待老人社会工作新理念[J].老龄问题研究论文集(七),2005.

[5]付再学.增权:老年服务工作新理念[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8(2).

[6]陈春连.老龄化背景下老年弱势群体社会支持网络的构建[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12).

[7]王靖涵.增权理论:机构养老之问题解决新思路[J].青春岁月,2013(3).

[8]龙海燕. 增权视角下农村敬老院老年社会工作介入[J]社会福利,2016(6).

注释:

①范明林.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7;

②王丽群. 增权理论视角下老年社会工作介入研究[J].法治与社会.2016(2);

③龙海燕. 增权视角下农村敬老院老年社会工作介入[J]社会福利.2016(6);

作者简介:

刘广青,男,1993年1月4日出生,硕士,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讲师,助教,民族社区发展。

猜你喜欢

社会工作老龄化
老龄化是医药行业的福音吗
全国深度老龄化省(市)增至7个
健康月历
结构性嵌入:社会治理视域下强制隔离戒毒“民警+社工”工作模式研究
社区退休老人的老有所为与社会工作介入
社会工作介入流动儿童需求与服务研究
北京超老龄化将持续50年以上
以社会工作视角解决四大国有控股银行服务质量提高困境
浅析儒家文化对老年社会工作的影响
韩国将成为第二大老龄化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