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中生角度探究一带一路战略面临的障碍与对策
2020-09-05颜铭希
颜铭希
【摘 要】新中国发展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曾在2014年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八次会议上指出,要不断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即“一带一路”战略。根据一带一路战略情况来看,直接贯穿了整个欧亚大陆与欧洲经济圈相连。该战略的实施是对我国古代丝绸之路的传承与发扬,受到了广泛人民群众的认可。本文主要内容从高中生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当前我国一带一路战略存在的障碍及对策。
【关键词】高中生;一带一路战略;障碍与对策
前言:
新时期背景下,随着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经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人民生活条件得到改善,生活水平和質量不断提高,面对严峻的外部环境,国家沉着应对,加快政策调整,保证国家安全稳定发展[1]。
一、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性
新时期发展过程中,世界发展逐渐呈现出多元化、信息化趋势,在此背景下,“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应顺应世界发展潮流,始终秉持开放、合作的精神,坚决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实现开放型世界经济。此外。根据“一带一路”战略的实际应用情况来看,该战略符合国际社会发展的根本利益,体现了世界人民群众对于美好未来的追求,是当前我国与国外合作,突进全球治理模式的重要手段。近些年来,中国的快速发展与世界经济之间存在紧密联系,在此过程中我国始终坚持对外开放这一原则,为构建全方位开放做了诸多努力。此外,有关“一带一路”建设的顺利开展,能够有效满足我国对外开放建设的基本需求,促使欧非亚国家之间深度合作,在能力范围内承担更多责任,为人类社会和平发展奠定基础。
二、“一带一路”战略面临的障碍
随着世界其他大国发展战略的相继介入,为“一带一路”建设带来诸多问题。近年来,世界大国竞争的重要战略要塞包括中亚、东南亚等地区。我国虽一直强调是为促进各国友好和谐相处,实现互利共赢,然而在其他世界大国眼中并非如此,因此,我国难免受到针对。且由于受外部环境因素影响较大,我国“一带一路”建设未来会面临复杂的难题。且战略实施中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主要是因为部分国家政治局势不稳定,内部混乱,严重影响投资和产业合作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以中东地区为主,内乱严重,政治形势难以短时间内稳定下来,导致该地区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落后性,严重阻碍“一带一路”建设的顺利进行。同时由于“一带一路”战略的沿线省份、国家范围较广,且较为分散,难以形成统一战略。
三、“一带一路”战略问题解决的有效对策
3.1加强各国间的政策沟通
通过有效加强各国间的政策沟通,能够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有力重要保障。因此,国家政府之间应加强合作,建立友好和谐的合作关系,构建多层次政府宏观政策沟通交流机制,为实现互利共赢,达成合作共识。“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加强经济发展战略与相关对策的交流和对接,共同制定区域合作的规划方案,协商解决问题,为务实合作及项目实施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持。“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我国与沿线国家建立了良好的外交关系,奠定了坚实的合作基础。新时期发展过程中,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已经一起走过“黄金十年”,目前,双方不断加强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共同走向“钻石十年”。我国与俄罗斯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也进入历史最好时期,双方的战略契合点和利益交汇点明显增多。
3.2确保各国间的设施联通
想要保障各国之间的通信设施相连通,一定要以尊重国家主权为前提,对有关技术标准体系进行对接,促使欧非亚三地能够实现基础设施网络的联通。在此过程中,要考虑绿色低碳化建设,对基础设施的运营进行管理。我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为更好地深化双边投资及产业合作,将自身利益与沿线国家利益相结合,为沿线国家提供其缺少的资本、技术和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从而有效推动资本、产能对外输出。这一做法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3.3扩大各国间的资金融通
资金融通作为“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关键,是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基本保障。通过加强各个国家之间的金融合作,促使整个亚欧大陆的经济体系得以稳定发展,有助于“一带一路”战略沿线国家实现本币互换,推动亚洲债券市场的开放发展[2]。
结语:
总而言之,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需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一带一路”建设有助于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发展,能够很好地实现互利共赢。中国在发展中应充分展现大国形象,积极发挥带头作用,保证各国间共同和平发展[3]。
参考文献:
[1]姜畅.基于高中生视角看"一带一路"战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J].经贸实践,2018,(003):90-91.
[2]马伊妃."一带一路"对我国未来进出口贸易发展的影响——基于高中生角度分析[J].祖国,2018,No.254(18):264-265.
[3]李泽麟.一带一路战略给区域金融融合发展带来机遇和挑战——以高中生视角为例[J].商业故事,2018,(06):114-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