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时代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2020-09-05李萌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78期
关键词:道德德育小学生

李萌

【摘 要】工业4.0的社会到来,让互联网深入普通民众的生活当中。在网络社会的背景下,教师通过了解小学生心理,建立起家校合作的道德教育方式,确定道德教育的形式和总目的,给家长和各个科目的教师提出各自教育的目标;制定互联网使用道德规范以及互联网使用信息管理规程教给学生和家长,树立起家长和教师共同监督引导的责任,提升学生对信息使用方面的道德意识,完善使用互联网的正确方式。

一、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的内涵

作为小学生的班主任,德育的工作是时时刻刻都需要进行的。无论是对于每个科目的教师,都要求教师在教授学生基础科学知识的过程中,对于教授学生日常行为当中的对错明辨需要有所涉猎,在利用互联网的便利性、便捷性的同时,也要考虑如何培养学生使用互联网的道德,如何在日常的生活当中遵守道德,形成自己的道德规范。利用互联网工具来让家长和老师共同合作教育学生,如何帮助家长利用互联网并且遵守互联网的信息收集和使用原则,是班主任应该提前定好的目标[1]。

当代小学生大多数从小就接触了手机,并且能够在手机上进行常规化的操作,例如应用商店下载游戏,使用视频软件看动画片,利用QQ和微信各种软件进行语文文字的拼写和发送消息。儿童还比较小,自身的行为来自于模仿家长和老师。对于如何正确使用手机,如何正确使用互联网收集寻找与课程和时事相关的观念和内容,观念比较单一,无法正确地形成有效的使用方法。用好搜索引擎,教授学生基础信息管理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对学生担负起道德教化传递的责任。

二、小学班主任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自身对于信息使用规范并不重视和明确

大多数的小学班主任教师都是刚刚步入社会的24-26岁左右的大学生,他们在接受前15年教育的时候,还没有互联网相关的工具的使用的基础意识。大学已经将《信息素养》这门课作为大学必修课之一,也不知道自己在利用互联网的过程中,要如何传递给身处互联网时代的学生们。刚出生的这一代人,往往是浸泡在互联网电子设备的世界里长大的。虽然大多数的年轻教师,对于互联网的使用有着自己的见解和习惯,但是怎么样将这种正确的认知传递给学生和家长,却并没有一个比较完善的方式和方法。

教师自身对于互联网的运用并不是特别的得心应手,在大学学习的过程中,大部分的大学生都是以理论学习为主,就算有部分信息化的基础学习过,但是在日久的学习过程中,往往会忽略掉这部分信息伦理以及信息搜集处理技能的重要性[2]。

2.小学生互联网信息系统道德渗透不足

大多数的家长从小孩会自己动手自己玩开始,为了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能够留下一些时间给自己学习和做家务,往往会用手机来代替玩伴来让孩子沉迷进去,孩子对于手机这种电子产品的使用的意义并不清晰。家长在手机上应用商店安装的各种应用也并不有利于孩子了解到这个世界,只知道浅显的模仿家长以及通过手机所看到的那些,就像玩游戏入迷的孩子一样。

儿童们对手机和其他互联网电子设备没有完整的认知,会让孩子陷入到注意力无法集中的情况,涣散孩子的注意力,无法将宝贵的注意力集中到有意义的事情上面来,孩子因为喜欢玩手机而产生厌学的情况也不少见。小学生对于自己的道德世界观还没有建立起来,教师和家长并没有对孩子的行为作出有效地引导。互联网使用道德规范和正确使用方式较为少见,互联网信息道德渗透不足。

三、网络时代小学班主任德育渗透的基础对策

1.确定德育目标和章程,逐步渗透

德育是以德服人,做事将道德,做人将道德,有基本的道德价值观念。儿童的世界观里只有自己看到的这个世界,他们疯狂吸取的知识来源于周边人以及从手机上,书上看到的东西。他们行为的改变,都是来自于对这些信息的模仿。只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有什么样的需求。并且自己喜欢什么,怎么样做自己心里快乐。但是却并不知道这样做到底对不对,有没有维护自己的权利,有没有侵犯别人的权利和隐私。日常行为所涉及的道德伦理以及法律法规对于学生来说,远没有游戏和短视频重要。

在这种环境之下,班主任需要就道德教育这方面制定好目标:帮助小学生建立一个明辨是非的过程,了解哪些基础的行为当中道德的界限划分。教师和父母共同为学生引导道德品质这种处于精神层面的东西,让小学生能够从日常的学习生活当中,从教师和父母的引导过程中,能够深入地思考道德品质的含义以及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3]。

教师确定好德育的目标,将一些适当的小游戏与课堂内容结合,利用更加真实有趣地生活场景吸引小学生的兴趣,带领小学生从无知到建立比较正向的世界观。例如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学生日常能够接触到的生活各个方面,带着学生熟悉周围生活的场景,从了解自己最为熟悉的生活场景开始,引导学生在当中进行思考,思考其中存在的不合理的行为,以及不合理的原因并给出相应的解释。在小学体育课堂上,如何帮助别人以及帮助别人可以获得怎样的感受,教师将自己的一些正确的做法通过实际案例传递给学生,把价值观通过一个一个有趣的游戏和活动,带着学生们主动思考。

2.家长引导学生规范互联网使用行为准则

家长的很多行为小学生提供了参考,他们的一些思想观念,以及对于一些事情的處理方式,都在一定程度上给儿童形成了一种解决问题的参考方法。家长对于某些社会现象的解释,家长对于儿童遇到了困难和麻烦时候的处理态度和处理事情的行为,是儿童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学习处理类似事件的模板参考。为此,家长的行为道德是给孩子的一种参考,为此要培养好孩子的道德,需要家长需要和班主任共同商定,帮助孩子树立正确认识世界的角度,从多个角度学习了解这个世界这个社会。网络的应用是把双刃剑,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解决老师布置给他的一些比较难的作业,陪着孩子一起完成整个过程。孩子在父母陪伴的环境下,逐步引导孩子了解正确使用互联网的方式,在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以及获得更多知识的情况下,还可以获得该获得的轻松和奖赏。对于玩游戏的过程,则主要需要家长进行监督和引导。教师可以从如何搜集信息这方面入手,培养学生搜集相关学习资料以及使用互联网过程中应该遵循的信息道德规范,保证将互联网相关信息道德规范教授给小学生,帮助他们树立起道德底线。

结束语:

网络时代,教师的大多数工作都将要通过互联网完成。在教授学生互联网工具使用前,需要提前制定好教授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工具的机制。通过互联网及微课,以及亲子游戏,学校团队合作游戏等的方式告知学生及学生家长关于信息使用伦理道德方面相关的事宜,家长和教师一起为孩子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帮助孩子早日建立起对互联网的正确认知,不再沉迷于手机或者是电子游戏,而是真正能够站在两者之间,平衡好自己的好奇心以及实际的行为行动,为自己的学习过程加把力。网络时代,教师更加应该成为学生德育方面的主导,主动做起连接学生以及各个科目教师和家长的纽带,带着孩子一起从无知走向完善。

参考文献:

[1]庞晓文,王晓明.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小学生挫折教育[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0,14:72-75.

[2]张莹.小学生挫折教育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扬州大学,2018.

[3]任锋,王绍文.基于现实观照的小学生挫折教育提升策略[J].中国德育,2019,12:30-33.

猜你喜欢

道德德育小学生
跟踪导练(五)(2)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道德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我是小学生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道德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