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生活走进初中数学课堂的实践探索

2020-09-05徐军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78期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实践路径生活

徐军

【摘 要】数学和生活联系紧密。在初中数学课堂的实践过程中,围绕学生的生活进行数学知识的迁移和拓展,是一种促进学生对数学学科的深入理解和感知的重要路径。本文基于人本理念和生活化数学教学思想,对此做了一点简要的说明。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生活;实践路径

数学是人们从日常生活经验中系统归纳总结出来的科学知识,数学的教学也需要回归本质,借助于生活化情境的呈现,促进学生对数学的形象感知体验。教师要善于从生活出发进行数学课的设计和总结,不断提升数学和生活的融合深度,提升生活化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转变理念,培育学生的生活化预习习惯

预习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传统的数学预习工作主要是让学生自己看书做题,由于初中生理解能力和自主学习数学意识的不足,预习效果不佳。对此,教师就要转变理念,树立生活化数学教学思维,培育学生的预习效果和习惯。在全等三角形或者相似三角形的预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借助于直尺和三角板等工具,在纸上画出三角形,把画出来的三角形剪下来进行形状和大小的对比,通过手工操作,让学生对于三角形的全等和相似知识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促进课堂教学的顺利推进。生活化预习习惯的养成并非易事,需要教师多加引导,同时注意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纠正学生忽视预习,漠视预习的传统数学学习习性。

二、生活情境,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形象感知

华罗庚说:“人们对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脱离生活实际”。创造直观的生活化情境可以大大提升数学知识的表现力,脱离平面书本知識对于学生数学思维的束缚,既能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同时又能促进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比如在教学《线段、射线、直线》时,教师就可以借助于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手电筒的灯光和汽车的灯光,让学生对于射线的概念有一个直观的了解。或者让两位学生面对面站着,一位同学从A同学身边走到B同学身边,让学生对于线段的概念产生一个形象的认知。而在教学诸如“一元二次方程”等和生活关系十分紧密的数学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多给学生出一些生活情境应用题,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可感可见,促进学生的解题兴趣。

三、培育学生的数学文化基础和生活行为习惯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具有很强的文化内涵,对于个人和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初中生处于增进文化知识,养成良好个人学习和生活习惯的重要时期,作为初中生数学教师,在生活化数学课堂上要拓展教学视野,既要关注学生的考试和成绩,又要关注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素养。在讲解勾股定理的时候,教师可以展示中国古人认识勾股定理的过程和成果,让学生初步了解数学知识在中国古人生活中的表现,激发学生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自豪感。教师还可以讲一讲中国数学家的故事,比如华罗庚先生的统筹法,对于生活就很有用处,一方面可以激发初中生的听课兴趣,一方面可以规范和引导他们的日常行为,提高他们高效利用时间进行学习和生活的能力。一些初中生往往在数学学习上费了很大的劲,数学成绩也得不到明显的提高,既有学习方法的问题,也有学习效率的问题,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合理优化数学学习方式和时间,课外做好预习,上课专心听讲,利用好课堂四十分钟,增进学生的学习自信。

四、小组合作学习,让生活走到学生中间

教师的精力毕竟有限,生活化数学教学必须要发动学生,引导学生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小组合作学习是凸显学生自主性和独立性的数学教学模式。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首先要让生活走进学生中间,通过小组合作模式的推进,为数学的生活化落实创造机会。教师可以把一些适合学生一起探究的生活化习题发给各个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组员之间展开交流互动,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合作能力,教师作为参与者,可以和小组成员多互动,挖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小组合作学习不局限于课堂,还可以引导学生成立课外数学学习小组,小组成员在小组长的带领下经常举办一些丰富多彩的生活探究活动,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发现隐藏在生活中的数学秘密,提升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探究意识之同时,在班级中营造数学学习氛围。

五、实践性作业,促进数学学科的开放性

作业设计中,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特别是优等生的数学学习潜能,多给学生布置一些开放性的实践性强的数学作业,借助于生活现象和生活逻辑的指引,促进学生的深入思考。比如在教学完相似三角形之后,教师可以把这样一道作业布置给学生:只用一根直尺,不通过爬树测量学校操场上的一颗大树的高度。这道题不是选择题和填空题,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应用题,而是一道需要学生多方面的素养参与的习题,既要对三角形的知识有深入的了解,又要找到具体的实践方法,提升解题正确率。教师可以开展竞赛活动,看看谁测量出的数字最准确就给予奖励,并把方法贴到教室的墙上让大家学习和练习。针对一些后进生不爱写作业的问题,教师的作业设计更要注重趣味化和生活化,善于把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融入到作业习题中,促进学生的进步和成长。

六、增进实践意识,提高生活化数学教学本领

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并不容易,一方面需要初中数学教师对生活有热情,有了解,一方面需要有实践意识,此外还需要掌握好生活化数学课堂教学的节奏,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和兴趣进行融合,提供给学生的案例和习题不能让学生感到陌生,超出学生的理解范围。初中数学教师要不断提高生活化数学教学本领,在备课上多花一些时间进行生活化案例的搜集,保障在课堂上驾轻就熟,并注意案例和习题的新颖性和时代性。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掌握尽可能多的生活化数学教学手段,实物展示,情境常设,问题引导,课外实践,多媒体呈现等都应该多加练习,提高生活和数学的紧密关系。教师还要加强生活化语言的运用,具备把相对枯燥的数学知识通过生活化和口语化的方式呈现给学生的本领。

总之,教师要重视生活对于初中数学教学的引领作用,拓展生活实践空间,提升生活教学密度,尊重学生的数学运用潜能,创造多种形式的生活化数学教学模式,让生活成为推动新时期初中数学教学变革的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1]郝伊凡.生活化教学,让初中数学教学更精彩[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4}(08):244.

[2]于昊阳. 初中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现状调查与分析[D].沈阳师范大学,2019.

猜你喜欢

初中数学课堂实践路径生活
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实施创新教育的几点做法
以“大扶贫”理念开辟精准扶贫新路径
提高初中数学课堂例题教学的有效性探索
党的作风建设科学化的实践路径和保障机制研究
生活感悟
如何构建快乐的初中数学课堂
浅析高校党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
初中数学课堂运用信息技术的探究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