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美电影中英雄主义差异对比研究

2020-09-05王一帆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78期
关键词:英雄主义对比

【摘 要】本文以中美电影为视角,采用對比的方法来研究中美电影中英雄人物的形象,探讨中美两国的英雄主义文化差异。基于此基础,能对中美英雄主义文化有更深刻的认识,也能更深层地理解两国价值观差异,为更好跨文化交流奠定基础。

【关键词】英雄主义;中美电影;对比

一.中美电影中的英雄主义差异

1.英雄背景不同

在中国古代,农耕文明是主要的,自然灾害对庄稼的影响是致命的。在自然灾害最严重的时候,出现了三位英雄:尧、舜、禹。大禹为了控制洪水,全年在外,甚至“三次通过大门但不进入“,洪水被治理。这是中国历史上早期英雄主义的雏形。从此,“舍己为人”这一观念影响到了今天的人。电影《中国机长》中,在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时,机长和空姐都像普通人一样,出于责任去奋不顾身地保护乘客,甚至他愿意牺牲自己的生命,这就是中国的传统美德。

美国是一个大熔炉移民国家,他们的后代大多是移民的后代,不同的文化在美国发生碰撞,多元文化主义对美国的价值观产生了影响。自由、平等是他们对各自文化的态度。在电影《萨利机长》中,萨利机长表现出了决心和勇气,他依靠自己的能力确保乘客的安全。他的个人行为决定了是被表扬还是被质疑,这是典型的个人主义。为了证明自己,萨伦伯格用他的专业知识为自己辩护。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作为美国电影的常见手法,在萨利身上得到了体现。

2.英雄主义价值观不同

中国人的英雄主义大多源于战争年代、自然灾害、国家生死存亡。英雄大多是一个组织或群体。他们一起为一个目标而工作。他们认为团结就是胜利,英勇的斗争、牺牲、奉献与集体目标是一致的。在这种价值观的影响下,产生了中国式的集体主义英雄价值观。《中国机长》中机长和副机长负责飞机的正常运行,空乘人员负责向旅客解释注意事项,并对意外情况做出反应。指挥中心随时监视飞机的运动,并及时给出对策。各部门需要配合,以便及时处理突发事件,确保乘客的安全。集体主义和英雄主义伴随着所有成员的密切合作,推动了紧急着陆的成功。

普通人是历史的创造者和建设者,每个人都能成为英雄是西方的英雄主义价值观。美国人的英雄主义充满了战斗、独立和实用主义。对美国人来说,一切都要靠他们自己去争取。这一价值观奠定了个人英雄主义价值观的基础。因此美国影业打造出另无数年轻人都崇拜青睐的漫威DC电影系列,塑造出钢铁侠、蝙蝠侠、美国队长、蜘蛛侠等一系列个人主义为主的拯救世界的民族英雄。

二.差异产生的原因

1.国家性质

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亦是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在农业劳动力中,数量多的人是一个明显的优势,可以做更多的农业工作。因此,很注重集体劳动。所以中国电影中的英雄大多以国家利益为中心,强调团队合作。社会主义制度其基本要素是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坚持人民当家作主。

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大部分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美国梦”。所谓的美国梦(American Dream),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指美国的平等、自由、民主;狭义上指一种相信只要在美国经过努力不懈的奋斗便能获得更好生活的理想,亦即人们必须通过自己的勤奋工作、勇气、创意、和决心迈向繁荣,而非依赖于特定的社会阶级和他人的援助。

2.教育理念

教育是社会走向文明的阶梯,教育的产生和发展也是一个国家进步的必要条件。中美两国教育观念的差异直接影响着两国的价值观。中国父母为孩子选择的大部分地区或方向是稳定的工作和高收入,很多选择是父母为孩子做的,而孩子间接会失去一些独立思考的能力,大部分学生会选择对家长及老师的话听话照做。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中国人更尊重制度,尊重法律。在美国,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鼓励学生大胆批评,迎接挑战。美国教育告诉学生学习是自己的事,让学生思考自己想学什么,所以学生一般都是主动、灵活、快乐地学习。

3.宗教信仰

宗教信仰也是影响文化价值观的一部分。首先,宗教信仰是个人价值活动的前提。其次,宗教信仰通过对世俗价值的传播和对神圣价值的崇拜,缓解和摆脱人们对世俗功利主义的追求,从而调节心理。

我们都知道,美国人信奉基督教,他们大多数是清教徒后裔,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孩子直接称呼父母的名字是正常的,父母通常把孩子当作朋友。用询问或咨询的语气和他们说话,很少用祈使句。基督徒之间没有区别。因此,自由和平等成为美国人的认知概念。中国人在家庭中讲究“尊老爱幼孝”。父母可以为孩子做任何事。大部分的中国英雄电影中体现的都是尊重规矩,忠于集体,对家庭负责,符合中国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深受宗教信仰的影响。

三.结论

在中国文化中,首先,英雄的塑造体现了道德体系的价值。其次,为他人牺牲和无私的精神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对美国人来说,他们是英雄的崇拜者,在美国文化中,英雄必须足够强大,有一种不同于普通的超级力量。当他们被赋予巨大的力量时,他们就有义务为别人牺牲自己。

以COVID-19为例,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全国人民团结一致,服从领导指挥。疾病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控制。对于美国来说,政府对COVID-19的指挥不能统一,由于美国强调自由的价值观,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应该从各种因素来对待文化差异,认识到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是独特的,都有存在的价值,都有值得尊重的经验和智慧。

在全球化的趋势下,中西方不断的互补与融合。英雄主义文化作为跨文化交流的一个分支,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英雄主义,认识英雄主义的特征,理解塑造英雄主义的原因。通过研究中美文化差异,保护我们自己的文化市场,正确抵制美国文化对我们本土文化的冲击。其次要防止国内电影市场的逐渐西方化,更多地关注本土文化。最后通过电影向外国人宣传我们的传统文化,让我们的文化走向世界,促进更好的文化交流。

参考文献:

[1]陈青凤,陈沚欣.从电影《孙子从美国来》看中美家庭文化差异[J].学习月刊,2020(06):49-51.

[2]卢灶荣,王秀.中美影视中的英雄主义比较[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22(S2):153-155.

[3]穆青.从抗击新冠疫情期间中西方民众的不同表现看中西方文化差异[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0):110-111.

作者简介:

王一帆(1993.6),女,汉族,陕西省西安市,硕士研究生,助教,医学英语教学。

猜你喜欢

英雄主义对比
现在流的泪,都是当初求P图时脑子进的水
论中西方神话创作的异同性及成因
《贝奥武夫》英雄形象在文本中的呈现
美式英雄主义的颂歌——简析《美国狙击手》
不懈的坚守,孤独的“上坟”
俄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特点分析
影响脚斗士与跆拳道运动项目发展因素的对比分析
中日两国胶囊旅馆业的发展对比及前景展望
克里斯托弗·马洛与陶渊明田园诗的对比
英国电影中“愤青”与“暴青”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