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与本科“3+4”分段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2020-09-05徐小未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80期
关键词:中本分段课程体系

【摘 要】中职与本科“3+4”分段培养模式是国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的重要项目之一。如何有效做好“3+4”中本衔接工作,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实践与优化,需要各地、各个层面不断地探索试验,总结提升。本文结合护理专业实际,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管理、培养理念、就业质量等五个方面进行一些探索,提出一些思考,以期更好实施“3+4”中本衔接,发挥其在国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的作用。

【关键词】中职;本科;“3+4”分段培养;思考与建议

中职与本科“3+4”分段培养模式(以下简称“3+4”中本衔接)是国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的重要项目之一,目前各省还处在试点阶段,如何有效地做好“3+4”中本衔接工作,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实践与优化。本文结合护理专业实际,提出几点思考,以供交流与探讨。

一、合理定位“3+4”中本衔接培养目标

中职教育是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支柱,直接担负着向生产第一线培养、输送大量合格技术人才的职责。所以,中职教育既要为学生终生学习提供必要的学业基础。通俗一点说,中职教育学生的培养目标就是,一方面教会学生做人,从养成教育抓起,做好学生德育教育;一方面教会学生做事,从技能训练抓起,落实学生知识与技能教育。高等教育培养的是高等专业人才,是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具备全面素质的人才。不同层次的高校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与期待不同,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是应用型人才培养,而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则倾向于精英型人才。

作为“3+4”中本衔接项目,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根据生源条件,明确其职业取向,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要本着适度的原则,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笔者认为,“3+4”中本衔接项目应该定位为应用型高级人才培养,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得太高,则会导致中职学生跟不上,最终会因不切实际而无法落地;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得太低,则会导致中职学生感觉要求不高,中专毕业后没有继续深造四年的必要。如“3+4”护理专业培养目标,可定位为学生在学习七年护理专业后,进入护理行业,能够从初级管理岗位做起,经过三到五年的工作实践与发展,能够胜任中级以上管理岗位工作。

二、恰当设计“3+4”中本衔接课程体系

三年中职教育与四年本科教育都有着各自完整的专业课程体系,“3+4”中本衔接虽然形式上是中职学校与本科学校分段培养,但在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上要内涵一致,融会贯通,真正实现“七年一贯制”。“3+4”中本衔接项目,在课程体系设置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基础”与“提升”两个主要环节。前三年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基础教育,弥补学生文化素质薄弱的部分,注重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与生活教育,同时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与情感,学会专业基本技能,打好基本功。后四年教学中,要侧重于让学生全面掌握与熟练运用新技能、新技术,提高工作能力与工作效率,同时还要涉猎与掌握一定的专业技术理论,达到对专业实践知识与技能的深入理解,以便将来更好地实现职业发展与专业提升。除此之外,还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其具有较好的创新意识与团队精神。

笔者认为,“3+4”中本衔接项目课程体系设置可以考虑采取“厚德+载物”的分段模式,如“护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当中,中专阶段除基本技能课程外,要着重加大旨在培养学生专业情感、责任担当的课程,如专业礼仪、职业道德、法律法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等课程,这是“厚德”的部分;本科阶段,全面学习专业新技术、新技能,重点培养创新与团队合作意识,提升合作共事能力,这是“载物”的部分。

三、充分对接“3+4”中本衔接教学管理

中职学生入学时,年龄较小,大多在十四、五岁,文化基础相对薄弱,思想不成熟,行为习惯较差,自我管理能力弱,所以,中职学校大多采取的策略是,教学上要求不多,管理上要求严格。教学上学生学多少算多少,管理上不惜人力物力,甚至实行封闭式管理,以最大程度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学生进入高校后,学习上任务陡然加重,压力较大,管理上则开放自由,主要依靠自觉及自我管理。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中职学校与高等院校要结合“3+4”中本衔接七年一贯制学生自身的特点及学习过程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教学与管理,并做好充分融合与对接。教学上,中职阶段就要严格执行教学计划,完成既定教学目标,打好基础;进入高校阶段后,逐步提升专业学习层次,深入实践与探索,提高专业能力,从而实现应用型高级人才的培养目标。管理上,中职阶段不能“严看死守”,让学生24小时在老师的眼皮底下,寸步难行,相反,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锻炼学生的自学与独立思考能力;高校阶段也不可一味放任自流,浪费光阴,辜负继续深造的机会,而要做到有放有收。

“3+4”中本銜接的学生,在中专阶段的学习成绩与管理表现(包括奖励与处分)要写进档案,带入高校,作为高校教学管理因材施教的基础,而不能换了学校,往事一笔勾销。学生在高校期间的学习与表现,也要及时反馈到中职学校,尤其是学生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更要认真详细地与中职学校交流,一来从源头上分析问题,查找原因,二来利于中职学校总结与提升,进一步优化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从而更好地培养下一届学生。比如护理专业学生进入高校后,学生普遍反映《专业英语》课程学生难度大,高校与中职学校就可以召开两校教学处、英语教师及相关人员专题会议,共同分析原因,研究问题,制定对策,交付实施。

四、重点保障“3+4”中本衔接就业质量

对于学生来说,选择中职毕业之后的深造,就是要提升学生自身的工作能力与发展潜力,从而得到更好的工作岗位,实现自己更大的人生价值。对于国家来说,要通过“3+4”中本衔接项目的实施,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对于社会和企业来说,要选择更有创新能力、更能适应市场变化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这一切期待,最终都落脚在七年后的学生就业质量上。学生毕业时就业质量高,社会认可,学生满意,国家需要,两校受益,良性循环;相反,招生困难,企业抱怨,国家无益,项目就不能得以可持续发展。笔者认为,“3+4”中本衔接中学生的就业质量能不能得到根本的保障,是决定“3+4”中本衔接工作成功与否的重中之重的要素。因此,负责实施“3+4”分段培养模式的中职与本科院校要特别注重人才培养的质量,以培养质量实现就业质量,以就业质量倒逼培养质量,从“质量保证”出发,抓好学生的培养过程与就业结果的双重质量。以“护理专业”来说,中职与本科院校要让学生读完七年护理专业课程之后,能很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得到护理行业的认可,顺利进入相关行业初、中级岗位工作,并能实现持续发展。

总体来说,目前全国中职与本科“3+4”分段培养模式成功经验并不多,还需要各地、各个层面不断地探索试验,总结提升,以便更好实施“3+4”分段培养模式,发挥其在国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国庆.“3+4”中本衔接内涵差异化融合的分析[J].江苏教育(职业教育版),2015(3)

[2]徐国庆,石伟平.中高职衔接的课程论研究[J].教育研究,2012(5)

[3]张代宇,戴淑娇.现代职业教育视域下中本“3+4”分段培养模式思考[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24)

作者简介:

徐小未(1984—),女,合肥庐州卫生科技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为护理职业教育。

猜你喜欢

中本分段课程体系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2018年—2020年山西省普通高考成绩分段统计表
分段函数的常见题型及其解法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比特币的谜底,很多年后才会揭开
例谈分段函数单调性问题的解决
寻求分段函数问题的类型及解法
“中本贯通”政策的逻辑、隐忧及理性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