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定真暴雨天气怎样趋利避害
2020-09-05本刊编辑部整理
文/本刊编辑部整理
据统计,全球洪涝灾害损失占各种自然灾害损失的40%,而我国洪涝灾害损失约占全国各类自然灾害总经济损失的62%,居于自然灾害之首,严重威胁国民经济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今年我国南方汛期降水异常多,大范围强降雨引发各地汛情告急,险情频发。
暴雨天气系由哪些原因形成?
面对极端天气,人们又该如何应对?
8月7日晚间,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气象服务首席科学家朱定真,以“南方暴雨背后的天气密码”为题,连线 “首都科学讲堂”,讲述暴雨的形成机制并详尽科普了怎样躲避暴雨天气危害,特别提示人们前置减灾防灾需率先读懂天气预报,以及时获取预警信息;与此同时提请社会各界思考并探寻汛期尤其是洪峰峰值来临如何留下大量降水,以作为珍贵的淡水资源的有益补充。他说这既是一个科学问题,也是一个严肃的社会问题。
利用汛期大量降水探寻缺水季节补水之道
由于我国显著的季风气候,夏季风主要是东南季风带来了丰沛的降水;还由于我国降水特点为单峰谱型,汛期降水集中,洪峰出现会造成洪涝灾害,由此人们就挡水排水,让它白白地流走,而在汛期前后的两头又会因降水少而缺水。由此引发我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作为全球都缺少的淡水资源,随着生产发展与人口基数增加,还会变得越来越少。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考虑我国单峰型降水汛期如此大的降水量,除避免洪涝灾害外,有没有什么办法留下大量降水为缺水季节补水?
我国南北跨3 个纬度带为世界上多暴雨国家之一
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地形西高东低,南北跨高、中、低3个纬度带,受地理位置、地形因素及季风气候影响,是世界上著名的多暴雨国家之一。
据统计,全球洪涝灾害损失占各种自然灾害损失的40%,而我国洪涝灾害损失约占全国各类自然灾害总经济损失的62%;居于自然灾害之首,严重威胁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每年4~9月是我国雨季,也是暴雨发生的主要时期。在区域雨季内,形成了独特的区域性暴雨,主要有华南前汛期暴雨、江淮梅雨暴雨、北方盛夏暴雨、华南后汛期暴雨、华西秋雨暴雨、西北暴雨。
那么,暴雨会引起哪些灾害?暴雨不仅直接导致平地积水、河道漫溢、农田毁坏、房屋倒塌等最严重的洪涝灾害,还会引发山洪、滑坡、泥石流、病虫害、瘟疫、饥荒等多种次生和衍生灾害。
何为暴雨及我国暴雨四大重要特点
何为暴雨,见下表。我国的暴雨,无论是发生频率还是发生强度,其地理分布的一般规律大致是:由东南向西北减少减弱,呈现出南部多北部少、东部多西部少,以及山脉迎风坡多而背风坡少等分布特征。我国暴雨四个重要特点:
1. 暴雨主要集中发生在5~8月汛期期间。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夏季的降水和暴雨深受来自印度洋和西太平洋夏季风的影响。大范围的雨季,开始于夏季风的暴发而结束于夏季风的撤退。暴雨强度和变率与夏季风波动密切相关。如在长江中上游地区,6~8月的暴雨占总数的71%;华北与京、津、冀地区大暴雨集中出现在7月下旬到8月上旬夏季风达到最北位置,其间雨量占全年总降水量的66%。
何为暴雨
2. 暴雨强度大、极值高。与相同气候区其他国家相比,我国暴雨强度很大,不同时间长度的暴雨极值都很高。我国24小时出现大于或接近1000毫米的降水量并不少见,在1931—2006年中至少出现5次。
3. 暴雨持续时间长。暴雨的持续性是我国暴雨的一个明显特点,暴雨持续时间可以从数小时到数十天,绝大多数暴雨过程都持续3天以上。
4. 暴雨区范围大。按暴雨范围大小,我国暴雨分为局地暴雨、区域性暴雨、大范围暴雨和特大范围暴雨4类。
由此可见,我国暴雨的特点是:中期明显、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分布范围广,尤以梅雨期间江淮暴雨区面积最大。
我国暴雨成因三点主要因素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影响我国雨带和暴雨最为重要的一个天气系统,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它常年位于西太平洋副热带地区,因此而得名。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南北移动和东西进退的位置以及强度,直接决定我国夏季雨带和暴雨的位置以及旱涝区域的变化。
充足的水汽(浇透你为止)。水汽、上升运动、大气层结的不稳定:
● 暴雨发生发展和维持,必须有充足的水汽供给,充足的水汽是暴雨所需“燃料”。
● 暴雨是发生在空气的上升运动区,低层的空气只有通过抬升才能达到饱和,从而产生凝结,降落下来成为降水。
● 暴雨还需暴雨区中大气层结不稳定,不稳定能量迅速释放产生强烈的上升运动,使暴雨持续。
上升运动、地形(碰见就发火)。今年流行的“超级暴力梅”说法,学术上本无这个专有名词,是媒体的形象比喻。
梅雨是季节性气候特征的反映,是东亚夏季风向北推进的阶段性产物,系指始于初夏时节从中国江淮流域到韩国、日本一带雨期较长、降水连绵不断、多雨闷热易生霉的天气气候现象。
历史上梅雨季持续时间长、梅雨量大的年份有1954年、1969年、1983年、1998年、2016年等,其中后面3年分别与1982/1983年、1997/1998年、2015/2016年的3次超强厄尔尼诺有关。
今年的“超级暴力梅”
今年“超级暴力梅”有多“暴力”?
梅雨雨量大,极端降水事件频发;梅雨期入梅时间早,出梅时间晚,梅雨期持续时间长;雨区重叠度高,累计雨量大;单日雨量大,极端性强。
今年长江流域降雨量486.8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54%,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总之:
●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系统长时间持续异常。
● 中高纬度经向环流发展,冷涡活跃;来自南海和西太平洋的热带海洋暖湿气流强盛。
● 春季前期结束的弱“厄尔尼诺”以及赤道印度洋海温异常偏暖。
● 北极地区的异常增暖与青藏高原前期积雪偏多因素。
躲避暴雨天气危害率先读懂天气预报
暴雨蓝色预警信号 12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准备工作;学校、幼儿园采取适当措施,保证学生和幼儿安全;驾驶人员应当注意道路积水和交通阻塞等情况,确保安全;检查城市、农田、鱼塘水系统,做好排涝准备。
暴雨黄色预警信号 6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准备工作;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路况在强降雨路段采取交通管制措施,在积水路段实行交通引导;切断低洼地带有危险的室外电源,暂停在空旷地方的户外作业,转移危险地带人员和危房居民到安全场所避雨;检查城市、农田、鱼塘排水系统,采取必要的排涝措施。
暴雨橙色预警信号 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应急工作;切断有危险的室外电源,暂停户外作业;处于危险地带的单位应当停课、停业,采取专门措施保护已到校学生、幼儿和其他上班人员的安全;做好城市、农田的排涝,注意防范可能引发的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暴雨红色预警信号 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10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10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应急和抢险工作;停止集会、停课、停业(除特殊行业外);做好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防御和抢险工作。
读懂天气预报,及时获取预警信息,还需注意时效——预警发布时效、预报涵盖时效:今天夜里到明天白天:是指当天20时至次日18时;今天夜里到明天:当天20时至后天08时;下午到夜里:指当天14时至次日05时;今天白天:指当天08时至次日20时。
为暴风雨天气做准备:检查、清理屋顶、水沟和落水管;检查户外易松动的物件;准备塑料购物袋,在需紧急引导雨水时当沙袋使用;将家用怕湿的物品、电器移往高处;取消不必要的出行计划;山区注意地质预警,并注意监测。
暴风雨天气应急包:可使用电池的收音机和手电筒、蜡烛和防水火柴或煤气灯、适量饮用水和罐装食品或干粮、急救药箱和基本的个人用药品、用来装衣物和贵重物品的防水袋、紧急联系人电话号码列表、汽车适用的手机充电器。
当暴风雨临近:停止在河道、户外游泳;行人和驾车应避开山体、树木、电线和低洼处;躲进坚固的建筑物,避免使用电话。
暴风雨结束后:检查周围环境损害情况、远离掉下的电线并打电话报告、绕开不熟悉区域的水体、围墙、山体、如有需要、帮助邻居。
个人防范暴雨的主要措施:应对暴雨侵袭,需做好堵、疏、查、关、躲、离。位处低洼地势的居民住宅区,可因地制宜采取围堵措施,如砌临时围墙、放置沙袋、门口放置挡水板、配置小型抽水泵等;确保各种水道畅通,及时清理下水道附近的垃圾、杂物,疏通排水通道,防止水道堵塞,造成暴雨积水;修好屋顶防漏雨,暴雨来临前,城乡居民应仔细检查房屋,尤其要注意及时抢修房顶,预防雨水淋坏家具或无处藏身;预防雨水冲灌使房屋垮塌、倾斜;关闭电源防止伤人,底层居民家中的电器插座、开关等应移装在离地1米以上的安全的地方。一旦家中进水,应当立即切断家用电器的电源,防止积水带电伤人;尽量减少外出,暴雨多发季节,注意随时收听收看天气预报预警信息,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和出行计划;远离危险山体,山区大暴雨来临时,有时会引发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附近村民或行人尽量远离危险山体,不在坡边停留,谨防危情发生。
尤为需要注意的是,人、车避免陌生地段涉水;适时做好临时撤离;提前了解预警信息,避免在河道及附近逗留、宿营。与此同时还要防范伴随而来的雷电、大风发、冰雹、龙卷风等造成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