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物羊膜镜和角膜绷带镜对翼状胬肉患者角膜影响研究

2020-09-05杨新爱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翼状胬肉羊膜

杨新爱

(郸城县人民医院眼科,河南郸城 477150)

翼状胬肉为睑裂部球结膜及附近组织出现异常增生类疾病,且增生情况逐渐向角膜组织发展,其所致牵拉力会导致患者眼睛出现眼球转动障碍及散光等问题,病情严重患者甚至会因此影响视力[1]。翼状胬肉手术治疗后因角膜上皮细胞损伤,容易出现异物感、眼痛等不适感受。为保证角膜上皮细胞快速修复,手术结束后需应用生物羊膜镜及角膜绷带镜以巩固患者手术治疗效果[2]。本研究比较了翼状胬肉患者应用自体游离结膜瓣移植术治疗,术后应用生物羊膜镜及角膜绷带镜的疗效差异,相关情况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择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0月收治161例(169眼)翼状胬肉患者。纳入标准:(1)临床诊断为翼状胬肉;(2)接受自体游离结膜瓣移植术治疗;(3)翼状胬肉侵入角膜边缘位置超过2mm,但小于5mm;(4)术前检查、术中治疗、术后疗效评价及随访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并发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2)并发各种眼科疾病,如泪道阻塞、眼睑炎等;(3)采用其他方式治疗;(4)存在自体游离结膜瓣移植术禁忌证;(5)存在眼部外伤或者手术史。

将术中应用生物羊膜镜、角膜绷带镜及不应用任何辅助材料治疗患者分别纳入羊膜镜组(n=51例,54眼)、角膜绷带镜组(n=54例,55眼)、对照组(n=56,60眼)。羊膜镜组中男29例,女22例;年龄32~78岁,平均(53.82±4.51)岁;左眼29例,右眼25例。角膜绷带镜组中男30例,女24例;年龄30~80岁,平均(53.96±4.71)岁;左眼30例,右眼25例。对照组中男30例,女26例;年龄31~77岁,平均(53.76±4.35)岁;左眼33例,右眼27例。三组患者一般资料如性别、年龄及眼别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自体游离结膜瓣移植术治疗,手术均由同一医师完成。羊膜组患者术中应用生物羊膜镜购于江西瑞济生物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国食药监械(准)字2013第2460502号。将生物羊膜镜基底层覆盖于患者角结膜手术创口上,同时应用10-0尼龙线行间断缝合。角膜绷带镜组患者术后应用角膜绷带镜(博士伦,国械注准20163220614),取镜片一片,居中覆于患者角结膜正中位置。对照组不使用生物羊膜镜或角膜绷带镜组,手术完成后在结膜囊上涂氟氧沙星眼膏,并用纱布遮眼。术后进行换药,并对术眼进行检查,判断是否存在缝线脱落、结膜瓣异常,确定取瓣结膜面以及角膜创面愈合情况,按照结膜瓣愈合情况在手术后2~3周进行拆线处理。三组患者均以每天4次频率滴加玻璃酸钠滴眼液、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液,使用时间为1个月。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三组患者手术前后的最佳矫正视力以及角膜情况、治疗效果。(1)角膜情况包括患者角膜地形图表面不对称指数、角膜散光度、表面规则指数,分别在患者手术前、手术后3个月时进行评价。(2)治疗效果:采用Prabasawa标准[3]将手术后效果分为4个等级。1级为手术创面显示出正常球结膜形态;2级为角结膜可以观察到新生血管,但尚未有纤维组织增生;3级为角结膜可以观察到新生血管,同时能观察到未侵入到角膜纤维组织增生;4级为角膜受到纤维组织增生侵入。患者病情复发为手术后翼状胬肉病情复发。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中各项资料应用SPSS 20.0软件进行处理,最佳矫正视力与角膜情况为计量资料,表示为均数±标准差,采用两因素方差分析;治疗效果采用秩和检验进行差异比较,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及角膜情况比较

三组患者手术后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较手术前显著上升,角膜地形图表面不对称指数、角膜散光度、表面规则指数均较手术前显著下降(P<0.05),角膜绷带镜组与羊膜镜组患者手术后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高于对照组,角膜地形图表面不对称指数、角膜散光度、表面规则指数均低于对照组,角膜绷带镜组患者手术后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高于羊膜镜组,角膜地形图表面不对称指数、角膜散光度、表面规则指数均低于羊膜镜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 意义(P<0.05),见图1~4。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绷带镜组、羊膜镜组及对照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绷带镜组、羊膜镜组患者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绷带镜组、羊膜镜组患者复发率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

附表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3 讨论

翼状胬肉采用手术治疗,不仅需要有效减少患者术后疾病复发情况,还要改善患者视力及角膜创面损伤,手术治疗同时还要应用辅助材料覆盖角膜创面,以避免角膜创面进一步损伤[4-5]。生物羊膜镜及角膜绷带镜为翼状胬肉手术辅助材料。

翼状胬肉侵入角膜后压迫角膜基质,致使角膜出现不规则散光,角膜基质受压同时灰质角膜逐渐变平,角膜中央逐渐变陡。翼状胬肉手术治疗会使患者角膜散光下降,诱使角膜曲度上升[6-7]。本研究结果显示,角膜绷带镜组与羊膜镜组患者手术后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高于对照组,角膜地形图表面不对称指数、角膜散光度及表面规则指数均低于对照组。生物羊膜作为透明胎盘绒毛表面薄膜,可以促进患者损伤角膜上皮快速愈合,减少炎症发生,改善治疗后患者角膜损伤情况[8]。角膜绷带镜作为硅水凝胶物质,具有较好的氧气穿透性,促进角膜上皮细胞修复,可以在眼睛表面形成性质稳定的泪膜,还可以将药物传至损伤角膜位置,提高药物利用率[9-10],因而两组患者术后角膜情况明显改善显著高于对照组。角膜绷带镜组患者手术后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明显高于角膜镜,角膜地形图表面不对称指数、角膜散光度及表面规则指数明显低于羊膜镜,绷带镜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显著优于羊膜镜组。角膜地形图表面不对称指数、表面规则指数可以有效地反映角膜规则情况,而应用角膜绷带镜则可以促进患者损伤角膜逐渐恢复正常规则状态,角膜绷带镜独有弧形收缩力可以使角膜创面在矫正及新鲜情况下进行塑形,并降低角膜散光度、改善角膜创面愈合速度。生物羊膜固定采用丝线缝合方式,常会因为眼球移动以及眼睑摩擦等原因导致羊膜镜脱落,而缝线是异物,常会导致眼睛出现炎症反应,延缓角膜创面修复速度[11-12],其可能是角膜绷带镜对于角膜修复情况及治疗效果优于生物羊膜镜原因之一。

总之,翼状胬肉患者自体游离结膜瓣移植术治疗应用角膜绷带镜及生物羊膜镜治疗均可促进角膜损伤快速恢复,减轻角膜散光度,改善患者视力,其中角膜绷带镜治疗效果更好。

猜你喜欢

翼状胬肉羊膜
刨根问底之翼状胬肉
产前诊断羊膜腔穿刺术改期的原因分析
翼状胬肉的治疗及其并发症
眼睛长胬肉要不要治
羊膜在眼科方面的应用
羊膜联合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治疗生石灰所致眼化学烧伤的临床分析
翼状胬肉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翼状胬肉自体干细胞移植术后口服中药治疗60例临床观察
眼翼状胬肉治疗的临床研究
人羊膜对创面愈合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