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失效及效应分析模式(HFMEA)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0-09-04李旭
李 旭
(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辽宁 沈阳 110001)
手术室是临床针对各科疾病患者实施治疗的重要场所,也是构成医疗机构的重要环节[1-2]。对于医院手术室护理工作而言,由于手术室每天需要治疗大量且不同疾病类型的患者,在针对其实施治疗过程中极易受内外在因素影响而导致不良事件发生,且要求手术室护理工作人员长期处于高强度工作状态中,不仅对于工作水平质量造成影响,也会影响其自身工作的积极性[3-4]。因此,针对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工作应做进一步提升,并选用更为合理有效的分析模式进行干预,明确问题风险拟定解决措施以对护理水平及质量提供保障。本院围绕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开展研究,整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7年1月~12月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1500例患者及2018年1月~12月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1500例患者,根据接受治疗时间不同分为观察(2018年1月~12月)组和常规组(2017年1月~12月)。研究组男780例,女720例,年龄14-88岁,平均(51.4±1.8)岁,其中普外科手术254例、骨外科手术253例、神经外科手术245例、烧伤整形手术248例、妇产科手术251例、急诊手术249例;麻醉方式:全身麻醉790例、其他麻醉方式710例;常规组男788例,女712例,年龄15-89岁,平均(51.6±1.7)岁,其中普外科手术258例、骨外科手术248例、神经外科手术240例、烧伤整形手术241例、妇产科手术254例、急诊手术259例;麻醉方式:全身麻醉795例、其他麻醉方式705例;两组患者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研究组采用HFMEA模式干预,具体内容如下:①建立手术护理管理小组。建立手术室护理管理干预小组,由护士长、护师、护士、主管护师等组成,共12名。小组成员选取中应确保其工作时间超过3年,并能够严格按照临床要求实施护理工作;小组成立后医疗机构管理人员带领小组成员开展失效及效应分析的相关知识培训工作,使其自身水平得到提升;②手术室流程图失效事件处理。围绕手术室护理工作失效事件分析结果指出,其主要事件包括探视失败、护手术室器械准备不充分、术中患者体温过低、患者在等候室停留时间>30 min、器械或异物残留、手术标本丢失、术中输血或输液存在过敏反应、留置针或引流管脱落等,均发生在手术护理工作中,即:接患者至等候区、术前探视、手术中护理、术后转运,小组成员应该全程围绕手术室工作开展流程进行分析,深入了解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失效事件及存在的潜在性风险;③计算危急值。合理探讨工作中存在的失效事件,明确各类事件高发阶段及严重程度,可优先处理严重事件;工作过程中,小组成员参照FMEA危急值RPN计算公式对失效事件危险性进行评估,参照失效事件的频率、侦测度和严重度进行计算,其乘积数值为危险值,数值越高表明危险程度越高,可列为优先解决事件;④效应分析及改进措施。小组成员针对失效事件进行综合评估,可咨询工作经验丰富及相关专业人员,根据其经验拟定改进措施。针对探视失败,其原因在于访视护理人员未能准点前往,应在探视前提前与患者越好访视时间,手术室护士准时前往;针对护手术室器械准备不充分的问题,由手术室人员与消毒供应中心沟通不畅导致,未能按照手术要求及需求提供相应器械,应定期对消毒供应中心及手术室护理人员沟通能力开展培训工作,充分了解不同手术开展所需要的器械,合理选取对应型号的器械以确保手术顺利实施;针对术中患者体温过低,主要由手术时间过长或体表暴露面积过多导致,故而手术治疗工作开展中,护理人员应注重患者皮肤温度观察,并做好保暖防寒准备,术后及时将其送回病房,避免体表皮肤长期暴露而导致体温流失;针对患者在等候室停留时间>30 min,主要由护理人员责任性不强,并未能做好预判工作导致衔接失误,故而护理人员应积极提升自身综合水平,提出接待申请时,应确保手术是接近尾声,以避免长时间逗留情况发生;针对器械或异物残留,主要由巡回护士、施术者未能严格按照相关制度检测手术器械,应指导其严格按照香相关清点制度实施操作,使其自我责任心得到提升;针对手术标本丢失,其主要原因包括标本未贴标签、转运途中流失、未放到固定位置等因素导致,因此,在取得标本后应及时贴上标签,并交由专业人员进行保存和运输,严格执行标本交接记录制度;针对术中输血或输液存在过敏反应,主要原因包括血型核对失误、过敏史不详、药液混合反应等,应严格控制核对制度,对患者病史及过敏史进行详细讲解,更换药液前实施冲管处理,按照相关标准控制药液流速;针对留置针或引流管脱落,主要由未做好固定措施或未镇静导致;对患者实施妥善固定,并密切观察患者苏醒状态。
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质量风险控制管理模式,手术室护理人员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并在管理人员带领下接受相关知识培训工作,针对其中已经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解决。
1.3 研究指标:观察干预效果,包括手术室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护理满意评分及护理工作质量评分。手术室不良事件包括坠床、手术部位错误、标本流失、烧伤、异物遗留、用药错误。护理满意评分采用我院自制的评分标准进行评定,总分100分,分值越高表明临床满意水平越高。护理工作质量采用我院自制的考核标准进行评定,总分100分,分值越高表明临床工作质量越高。
1.4 数据处理:采取SPSS21.0统计学软件包处理本次研究数据。数值变量资料以()表示,采取t检验;无序分类资料以百分比率(%)表示,采取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室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研究组手术室不良事件发生率1.47%(22/1500),低于常规组的10.00%(150/1500),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手术室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n(%)]
2.2 护理满意评分及工作质量评分对比:研究组护理满意评分及工作质量评分分别为(90.64±1.28)分、(91.42±1.31)分,常规组护理满意评分及工作质量评分分别为(72.59±1.18)分、(72.43±1.21)分,研究组护理满意评分、工作质量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t=401.554、412.423,P=0.000、0.000)。
3 讨 论
手术室是医疗机构重要场所之一,主要针对危急患者或病情严重患者实施手术治疗,通过采用内外科等诸多术式对患者实施治疗来对其健康提供保障[5]。在医疗机构中,手术室工作量、工作负荷、周转速度、各项手术及手术工作人员综合能力均处于较高水平,实施手术过程中不仅需要工作人员长时间保持高度专注的精力,也需要面对各种种类繁多疾病患者的突发情况,对其自身工作水平及精力均使一种巨大的挑战。而且,手术室也是医疗护理事件高发风险,诸如坠床、手术部位错误、标本流失、烧伤、异物遗留、用药错误等,均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治疗效果及患者健康造成影响[6-7]。
以往临床针对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均采用常规措施干预,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确保手术室护理工作顺利实施,但整体干预效果不佳,无法满足患者及临床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水平的满意需求[8]。医疗失效及效应分析模式(HFMEA)工具在临床中是由故障分析模式及故障分析模式结合演变而来,能够利用失效及效应分析工具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风险进行评价,给予有效分析拟定解决措施,从而对工作质量提供保障[9-10]。本研究结果,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发生率(1.47%),低于常规组的(10.00%),临床护理满意水平及工作质量均得到有效提升,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将HFMEA应用于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工作中,能够将不良事件本身作为分析点及出发点,结合工作实际情况对问题进行分析,从多方面了解问题产生的因素和原因,针对其原因实施改进措施;同时开展改进工作中,能够针对失效事件实施危急值评估,就频度、侦测度及严重度等参考对事件本身进行评估,优先解决严重事件,从而对干预效果提供保障。
综上所述,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应用HGMEA干预具有显著效果,可减少手术室不良事件发生对护理工作质量造成的影响,提高其工作质量及护理满意水平,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