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胃癌患者术后两种营养管不同放置方式的护理效果对比

2020-09-04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19期
关键词:造瘘泵入空肠

安 玲

(辽宁省抚顺市第四医院,辽宁 抚顺 113123)

胃癌患者大部分就诊时分期偏晚故而主要的治疗方式为进行手术[1]。手术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的副损伤,术中需进行消化道重建,这些因素的影响会造成患者出现肠功能紊乱、进食量降低继而引发营养不良。所以胃癌患者术后进行营养支持是非常重要的。本研究对比了空肠造瘘和鼻-空肠营养管营养支持两种放置方式患者术后营养状况的恢复情况及舒适度,现将具体方法与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4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行普外科胃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全部患者放置营养管。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两组每组40例。A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18~74岁,平均年龄(56.8±10.0)岁;体质指数16.2~24.1 kg/m2,平均(22.3±2.7)kg/m2。B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19~73岁,平均年龄(57.0±9.5)岁;体质指数16.0~24.2 kg/m2,平均(22.5±2.4)kg/m2。两组的一般资料经检验,P>0.05,无明显差异。

1.2 纳入标准:①首诊为原发性胃癌。②年龄在18~75岁。③采用普外科手术治疗,未经放疗、化疗等其他疗法治疗。④意识清楚,具有正常的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⑤患者知晓自身病情,对研究知情同意。

1.3 排除标准:①侵犯周伟器官和远处转移。③合并其他严重慢性疾病。③胃全切者。④具有空肠造口禁忌证。⑤非预期脱管。

1.4 方法:两组患者均选择12号德国福瑞可生产的营养管,管长为120 cm。

1.4.1 A组:A组患者术后留置空肠造瘘管,术后选择左上腹Roux~Y吻合口5~10 cm处作为腹壁穿刺点,选择Treitz韧带10~15 cm处作为空肠穿刺点,采用穿刺套管针将营养管引入后掰裂套管针并退出。以营养管为中心沿肠道走向做荷包缝合成隧道式潜行5 cm左右后行腹膜外固定。

1.4.2 B组:B组患者留置胃-空肠营养管,术中进行胃-空肠吻合操作,将营养管与胃管沿着患者一侧鼻孔插入,将胃管留置于胃内,将营养管末端置于吻合口40 cm处。

1.4.3 术后营养支持护理方法:①术后1 d:经营养管泵入将500 mL,5%糖盐水,控制泵入速率为10 mL/h的速率。其目的在于初步刺激患者机体肠道使其逐渐适应。若未见腹痛、腹胀则在5~8 h后增加速率至20 mL/h。②术后2 d:以10 mL/h的速度泵入营养液,营养液量约为2000 mL/d,若未见不适6~8 h后提升速率至20 mL/h。为防止管道堵塞采用100 mL生理盐水冲洗管道,每4 h/次。③患者肠道适应后逐渐增加滴速,控制范围在(10~20)mL/h~(70~90)mL/h。向患者讲解留置营养管的必要性及注意事项,做好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计划供给热量为(106~148)kJ/(kg·d)。如果泵入营养液期间患者出现不适可暂停,缓解后以原速度继续。调配肠内、外营养比例以达到机体所需能量可全部通过肠内营养均匀泵入。术后7~8 d减少泵入量,患者一般于术后5 d开始流质饮食,后逐渐过渡到半流质直至普食。

1.5 观察指标

1.5.1 舒适度:采用舒适量表进行评价患者术后第1、7天的舒适度状况。量表包括生理(11个条目,总分55分)、心理(5个条目,总分25分)、环境(3个条目,总分15分)、社会文化(6个条目,总分30分)舒适共4个维度[2]。由患者根据自身实际进行评价。量表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分制越高表示舒适度越高。量表信度系数为0.851。

1.5.2 实验室指标:分别于术后第1、7天测定患者HGB、TSP、ALB、PA、淋巴细胞计数以评价营养状况。

1.5.3 并发症: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6 统计学方法:采用Excel表格双人录入并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19.0软件统计分析,计数资料(%)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舒适度评分:A组患者术后7 d的生理、心理、环境、社会文化维度的舒适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数据分析结果显示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营养指标:A组患者术后第7d的HGB、TSP、PA水平均优于B组,统计学分析知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1 两组术后舒适度评分比较()

表1 两组术后舒适度评分比较()

表2 两组术后营养指标比较()

表2 两组术后营养指标比较()

2.3 并发症:A组患者术后发生腹胀1例、腹泻2例、恶心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4/40),B组患者发生腹胀2例、腹泻2例、感染3例、恶心呕吐4例,并发症发病率为27.50%(11/40),组间对比χ2=4.020,P=0.0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胃癌手术使得患者失去了正常的解剖结构与生理功能,术后患者消耗量增加需要进行营养支持[3]。空肠造瘘和鼻-空肠营养管营养支持是临床常见的两种肠内营养支持方法,其优势包括符合生理要求、营养物质能够直接被吸收利用、价格低廉、保护肠道结构等[4]。

本研究对比了两种营养管留置方式的护理效果。空肠造瘘营养支持是一种有创操作,较严重的并发症有造瘘周围渗漏,其原因为隧道缝合不严密。另外如果处理不当或者患者抵抗力下降容易出现感染等。鼻-空肠营养管营养支持由于营养管管质硬容易出现鼻黏膜出血、溃烂,并且会给患者带来极大不适[5]。而管道的存在会影响患者吞咽功能且刺激咽部降低口腔自洁作用容易引发口腔疾病[6]。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术后7 d A组患者的生理、心理、环境、社会文化维度的舒适度评分均高于B组。反映出空肠造瘘营养支持的舒适度要高于鼻-空肠营养管营养支持,与有关资料相符[7]。推测其原因为鼻-空肠营养管营养支持营养管和胃管会随着患者体位的变化而摩擦咽喉部造成唾液腺受损,影响患者吞咽功能,此时患者易出现进食量减少、不愿进食等问题。患者的舒适度降低与临床“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服务宗旨相违背,因此护理人员应及时发现并消除引发患者不适的因素,最大限度为患者提供舒适的护理服务。评价一种营养支持的有效性的主要标准为是否消除或改善营养不良[8]。本研究中选取的实验室指标均为评价机体营养状况的常用指标,从结果来看术后7 d A组患者的HGB、TSP、PA水平均优于B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反映出空肠造瘘管比鼻-空肠营养管营养支持患者的营养状况恢复要快,其可能的原因为前者没有管道刺激,患者更加舒适,有利于患者尽早经口进食。另外表3可知A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反映出留置空肠造瘘营养管并发症少。

综上所述,胃癌术后患者留置空肠造瘘营养管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营养支持途径,值得临床借鉴。

猜你喜欢

造瘘泵入空肠
胃癌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中不同食管-空肠吻合口加固方法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超细鼻胃镜辅助胃窦直视法空肠营养管置入术的应用
十全大补汤加味联合空肠营养管改善胃恶性肿瘤患者疗效观察
超声辅助法置入经鼻空肠营养管在急性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与护理研究
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与结肠造瘘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效果比较
奥曲肽持续皮下泵入给药在恶性肠梗阻姑息性治疗中的作用
肠扭转大肠破裂近端大肠造瘘与远端大肠造瘘效果对比
循证护理对结肠癌造瘘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幸福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血压正常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应用单硝酸异山梨酯微量泵入的疗效
持续泵入奥曲肽治疗重症胰腺炎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