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2020-09-04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19期
关键词:肠溶片持续时间氯吡

袁 丹

(辽宁省鞍山市台安县恩良医院心内科,辽宁 鞍山 114100)

不稳定心绞痛是心内科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黏附,预防血栓形成,扩张冠状动脉和改善微循环是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常用方案[1],其中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是目前临床常用的两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本研究旨在研究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服用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科治疗的9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46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21例;年龄41~76岁,平均年龄(61.73±7.68)岁;病程1~7年,平均病程(3.12±0.74)年。观察组患者46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19例;年龄43~74岁,平均年龄(60.55±7.92)岁;病程1~7年,平均病程(2.96±1.14)年。所有患者性别、年龄和病程等一般临床资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均符合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标准,患者及家属知情并同意本次研究。除外有心肌梗死及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除外有凝血功能异常及药物过敏史者;除外有活动性消化系统溃疡及1个月内有重大手术史者。

1.2 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嘱卧床休息,予以持续低流量吸氧、止痛、扩张冠状动脉、降血脂和改善微循环等治疗,并完善心电图、血常规及生化检查。对照组患者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每天1次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观察组患者每天1次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同时每天1次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片75 mg。连续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

1.4 疗效评定。显效:患者胸闷气短、胸痛等不稳定心绞痛症状完全消失,心电图各项指标基本恢复正常;有效:患者胸闷气短、胸痛等不稳定心绞痛症状明显减轻,发作次数显著减少,持续时间显著缩短,心电图各项指标明显改善;无效:患者胸闷气短、胸痛等不稳定心绞痛症状无减轻,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无变化,心电图各项指标未改善。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比较:对照组患者46例,显效15例,有效21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8.26%;观察组患者显效20例,有效2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1.30%。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发作频率均低于治疗前(P<0.01),疼痛持续时间均短于治疗前(P<0.01),但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疼痛发作频率低于对照组(P<0.05),疼痛持续时间也短于对照组(P<0.05)。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对照组患者消化道出血1例,皮疹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4.35%;观察组患者消化道出血1例,皮疹1例,恶心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6.52%。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观察组,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稳定型心绞痛是指在冠状动脉严重狭窄基础上由于心肌负荷增加造成心肌急剧而短暂的缺血缺氧后出现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胸骨后部压榨性疼痛和憋闷感,有时可向心前区和左上肢尺侧放射,常在劳累后出现,一般持续数分钟,休息或者应用硝酸酯制剂后能够消失。不稳定心绞痛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临床表现,其特征是心绞痛发作频率更加频繁,疼痛程度更加严重,持续时间更长,较低量的活动甚至休息时也可出现,应用硝酸酯制剂后症状无缓解或者缓解不明显,心电图出现短暂性的ST段压低或者升高和(或)T波倒置[2-3]。任胜男等[4]对我国广东省、湖北省、上海市、山西省及黑龙江省等5个省进行抽样调查发现,吸烟、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和有冠心病家族史的人群发生心绞痛的风险明显增加。而陈世华[5]研究显示,年龄大于55的男性患者非典型性心绞痛的发病率更高。

变异性心绞痛如果得不到及时准确的治疗,很容易发展成为急性心肌梗死。有研究报道[6]约30%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在发病后3个月内发生心肌梗死,而不稳定心绞痛的发生与灰白色血栓为主的非闭塞性血栓形成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此类血栓中纤维蛋白原非常少,血小板含量很高,因此,不稳定心绞痛的治疗原则为通过抑制血小板的释放、聚集和黏附达到预防血栓形成的作用。目前临床常用的抑制抗血小板聚集和黏附药物是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能够通过抑制血小板环氧化酶达到阻断血栓素合成的作用,从而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冠状动脉的收缩[7]。虽然阿司匹林口服方便且吸收快,但众多研究显示[8],部分患者会随着服用阿司匹林时间的延长逐渐出现耐药性,而随着药量的增加胃肠道不良反应会明显增加。氯吡格雷经肝脏代谢后的产物能与二磷酸腺苷受体结合,减少黏附在血小板表面的纤维蛋白原,同时还能够拮抗血小板激活后造成的级联放大反应,从而抑制血小板的活化和聚集,改善人体的微循环[9]。另有研究认为[10],氯吡格雷还能抑制降低血小板腺苷环化酶的活性,减少斑块内巨噬细胞数量,降低血脂水平,增加血液循环,同时还能减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周围炎性因子的释放,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机制不同,二者联合应用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而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8,11]。本研究中,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应用的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未见增加。朱芳萍等[12]研究报道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联用与单纯口服阿司匹林相比能够更加显著的降低血清中hs-CRP、IL-6和TNF-α等炎性因子的水平。

综上所述,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应用能更加显著的提高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黏附的作用,显著改善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效降低心肌梗死和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疗效性和安全性更高。

猜你喜欢

肠溶片持续时间氯吡
曲美他嗪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
1例氢氯吡格雷致糖尿病肾病患者球结膜出血报告
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双嘧达莫治疗脑血栓的临床效果观察
氯吡格雷抵抗须防范
氩气凝固术联合艾司奥美拉唑肠溶片治疗260例Barrett食管患者的疗效观察
“肠溶片”该怎么服
近10年果洛地区冻土的气候特征分析
外部冲击、企业投资与产权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