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因素分析及质量控制

2020-09-04王文志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19期
关键词:试剂准确性合格

王文志

(辽宁省北票市中医院检验科,辽宁 北票 122100)

微生物检验在临床诊断疾病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感染性疾病,检验结果将直接关系疾病确诊准确率。特别是脓毒血症等严重感染性疾病,及时、准确的微生物检验报告对患者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微生物检验是临床操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准确才能够保障临床各项活动有效率。但是微生物种类多、体积小、检查程序繁琐,同时检验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操作不规范等,很难确保检验结果准确[1]。如微生物检验操作中存在任何因素对检验结果构成影响,必然会影响临床疾病诊断,继而影响患者临床治疗效率。为确保微生物检验准确性,有必要分析影响微生物检验结果因素,才能够采取针对性的质量控制措施提高检验结果准确性。本文探讨影响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因素,采取有效方法提高微生物检验准确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从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标本中选出2600份微生物标本。挑选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应用于质量控制策略的3000份微生物标本,标本采集需无菌容器。两个时间段的微生物标本均来自本院16个科室。所有受检标本采集的患者各类资料并无明显的区别。

1.2 方法:为确保标本采集的有效性,可于采集前1 d向患者展开宣教。标本采集后需使用容器,并遵循医嘱采集标本。由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对标本进行核对、检查标本,分析标本采集的时间、标本外观以及检测方法。确定不合格标本,并分析探讨造成标本不合格的原因。

1.3 统计学方法:研究活动产生的各类数据使用软件包SPSS19.0检验。计量资料应用均数(),并利用t检验组间差异;(%)则表示计数资料,χ2检验表明组间;如P<0.05,则说明数据符合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分析对比发现,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检验的微生物中共有380份不合格,不合格率为14.6%,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共有111份不合格,不合格率为3.7%,检验数据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对微生物检验结果准确性产生影响的因素主要有人为因素、操作因素、标本因素以及其他因素。

表1 微生物检验结果[n(%)]

3 讨 论

微生物检验,能够为临床疾病诊断与治疗提供可靠根据[2]。收检标本质量是否合格,将会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为保证检验结果的可靠性,需严格对待检验标本不合格情况,不断完善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减少标本不合格现象。

3.1 影响微生物检验结果的主要因素:在此次研究活动开展期间,随机从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选出2600份微生物。通过分析影响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因素采取相应的质量控制策略,并并用于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待检测的3000份微生物。分析对比发现,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检验的微生物中共有380份不合格,不合格率为14.6%,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共有111份不合格,不合格率为3.7%,检验数据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影响微生物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主要有人为因素、操作因素、标本因素以及其他因素。可见,患者接受微生物检验期间,受到内外因素的共同影响致使检验结果失真。而一旦检验结果不够准确,就必然会对临床确诊与治疗构成影响,继而影响患者身体健康。

系统分析就会发现存在多种因素对微生物检验结果产生影响。首先,人员因素。微生物检验依赖于医护人员共同协作方可完成。而微生物检验工作要求操作者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准。唯有高水平的专业水准,才能够在检验过程依据形态学、生理学反应准确检验每一个微生物标本[3]。就当前大部分医院微生物检验中使用的仪器设备,均来自全自动、半自动化。这些仪器的使用,能够为微生物检验提供可靠性的保证。但在实际中不难发现,部分微生物检验人员在实践操作中,因自身经验匮乏、专业知识掌握不够以及判断失误,造成微生物检验结果缺失必要的准确性。如操作人员自身素质存在问题,那么再精准的仪器也会在检验中出现差错,致使检验结果失真。与此同时,操作者缺乏应有的责任心,工作积极性不够,操作不够仔细,使用仪器的方法错误,同样也会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其次,操作因素。微生物检验期间,如存在操作不规范,必然会对检验结果的准确度构成影响。因检验操作造成结果失误主要表现在这么几点。第一,记录不符合要求。检验室检验标本,应当根据试剂和培养基详细做好记录,同时依据试剂的具体分型贴好标签。如试剂没有贴标签,那么在实际操作中就会出现适用错误的情况,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第二,试剂质量存在问题。试剂质量会对微生物检验产生直接性的影响。如果试剂质量不合格,有细菌污染或包装不合格的情况,那么检验结果必然会受到影响。第三,使用仪器不当。微生物检验中,仪器的准确操作是确保检验合格的前提性要件。微生物检验中常使用无菌隔离系统与蒸汽灭菌器等相关设备。如出现仪器操作不当,就很容易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再次,标本因素。微生物标本是检验的检验的载体,如标本存在的问题,那检验的结果必然不够准确。主要体现在这么几个方面:标本类型的确定应在采集前就应详细记录[4]。如针对体检对象,没有记录年龄等基础情况就会对检验结果构成影响;采集标本前,并没有记录好标本的类型。体检标本没有记录采集对象的年龄等基础性情况,从而影响检验结果;采集标本中存在不规范的行为,致使标本被细菌污染,导致微生物检验结果出现误差;采集标本后,并未及时送检,标本送检的时间超过2 h,就会影响检验结果;标本采集后,保存标本的环境不达标,如温度不适宜就很容易引起病菌变化,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最后,其他因素。除去以上几种原因,同样还存在其他因素对微生物检验结果构成影响。如培养基选取是否符合要求、微生物检验方案是否符合相关规定、实验室条件是否与相关标准相符以及微生物检验工具灭菌不严格等都会对检验结果准确性构成影响[5]。

3.2 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策略:在实际操作中,存在较多的因素对微生物检验结果构成影响。为确保检验结果准确,为临床疾病诊断、治疗提供可靠性参考根据,就需要采取质量控制策略,这样才能够保证微生物检验结果。第一,提高微生物检验人员素质[6]。事实上,人员因素在微生物检验中产生的影响是可控,可提高微生物检验人员素质。对于这方面可从这么几点着手。①培训技能。微生物检验人员技能可通过培训得以提高。可组织微生物检验人员参与技能培训。技能培训可利用网络与集体授课的方式,为检验人员提供学习渠道,提高检验人员的理论素质。②加强考核。在对检验人员进行培训后,应利用考核的方式评估学习情况。考核应包含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两方面。针对考核结果不达标的检验人员,需组织重新学习,直至考核达标。③加大宣传力度[7]。对于检验人员责任心缺失、工作态度不严谨这一问题,需通过动员大会的方式扭转不良价值观,以提高检验人员对微生物检验重要性的认识,减少结果不合格情况的发生。④落实奖惩机制。为保证检验结构准确,可每个月对微生物检验人员的工作结果进行考核与评价。对于表现较好的工作人员,可予以物资奖励,以此激发工作积极性,促使其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相关知识内容,并不断提高自身技能,以降低微生物检验误差的发生。第二,严格操作流程。操作因素是微生物检验中难以避免的。但在实际中可针对具体的原因采取具体的规避手段[8]。一方面,准确记录。对于检验中使用的试剂需准确记录,培养基应严格记录。不同的试剂类型依据具体情况粘贴标签,保证记录完全和准确。另外试剂的质量也是非常重要的。要先确定试剂质量是否有问题,可仔细观察试剂的沿颜色,确定试剂中是否有气泡等。如确定试剂质量存在问题,检验时应更换新的试剂。还有一方面就是要保证仪器操作的规范。检验人员可在检验前准确评估仪器运行状态,以保证仪器能够正常运行。及时校准存在误差的仪器,避免微生物检验时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对于高压室热气灭菌器,可使用含有化学剂的纸片灭菌。第三,提高送检标本质量。在采集标本前,需准确记录好标本的类型。体检标本需记录好标本来源的具体信息,以便采集到的标本符合质量要求[9-10]。同时采集标本应规范。严格遵循无菌操作的原则,采集标本的量应适中,不可过多,也不可过少,以免影响微生物检验结果。采集标本后,应确保在2 h内送检。如标本对环境比较敏感,应立即送检,以免产生影响。对于不能及时送检的标本,需采取有效的方法保存。将标本保存适宜的温湿度状态,保存标本的时间尽可能减少。一般情况下,标本保存的时间不得超过8 h,这样才能够有效减少微生物检验期间产生的误差。如所检验的标本时间比较长,为保证检验结果,应重新采集标本检验。第四,其他措施。为保证检验准确,应每天使用紫外线对检验室进行消毒灭菌,灭菌的时间应控制在半小时内。检验室维持通风状态,控制人员流动。检验期间所使用的器械,使用完后还应冲洗,并加强消毒措施。消毒和清洗结束后各类检验器械应分开存放,预防与废弃物出现混淆,同时还可避免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针对检验室内的使用物品,短时间内不使用,再次重复应用时需再次灭菌。

综上所述,微生物检验中,针对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因素,通过提高微生物检验人员素质、严格操作流程、提高送检标本质量以及其他质量控制策略提高检验准确率,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性根据。

猜你喜欢

试剂准确性合格
浅谈如何提高建筑安装工程预算的准确性
国产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注册数据分析
理解语境与名句的关系,提高默写的准确性
检验科试剂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不合格的洗衣工
影响紫外在线监测系统准确性因子分析
做合格党员
句子的合格与不合格
高中生物学中几种特殊试剂的应用
物质鉴别题的解题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