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伤性假性动脉瘤应用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的效果

2020-09-04韩济南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19期
关键词:假性瘤体创伤性

韩济南

(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内蒙古 呼伦贝尔 021008)

创伤性假性动脉瘤是假性血管肿瘤中常见的一种[1]。该疾病可在全身各部位发生,且不同部位均会有不同的临床症状以及相应的体征出现,若处理不当会导致假性动脉瘤瘤体出现血肿块或瘤体破裂[2]。针对此疾病既往大多采用外科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但随着介入技术的不断发展,腔镜治疗逐渐取代了外科手术用于治疗创伤性假性动脉瘤[3]。本次研究意在讨论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创伤性假性动脉瘤的临床治疗效果,现将研究的结果做出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资料来源2011年11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110例创伤性假性动脉瘤患者,依照数字随机法将两组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的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35.17±5.64)岁,其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9例,其中颈内动脉创伤性假性动脉瘤11例,肱动脉创伤性假性动脉瘤12例,髂总动脉创伤性假性动脉瘤10例,股动脉创伤性假性动脉瘤11例,腘动脉创伤性假性动脉瘤11例。研究组的年龄21~66岁,平均年龄(36.41±3.94)岁,其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8例,其中于颈内动脉创伤性假性动脉瘤13例,肱动脉创伤性假性动脉瘤11例,髂总动脉创伤性假性动脉瘤12例,股动脉创伤性假性动脉瘤9例,腘动脉创伤性假性动脉瘤10例。纳入标准:有外伤史以及医源性创伤史;创伤部位出现持续应增大的搏动性包块;显著血管杂音;创伤侧肢体有不适感;经动脉血管造影(DSA)以及磁共振(MRI)确诊。排除标准:真性动脉瘤患者;凝血功能异常患者;精神疾病患者。本次研究的方法及过程均告知患者,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并且已通过伦理委员会同意。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组间对比结果差异小,没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实验方法: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前均进行了DSA以及MRI确诊创伤性假性动脉瘤所在准确位置、直径、形态以及所在位置侧支循环情况等。根据检查结果进行手术方案的制定。对照组:采用传统外科手术治疗,术中给予心电监护、建立中心静脉通路维持生命体征。研究组:取仰卧位,麻醉方式:局部麻醉,采用利多卡因5 mL皮下注射。静脉滴注肝素0.8 mg/kg,颈内动脉、肱动脉创伤性假性动脉瘤采用经右股动脉逆行穿刺,髂总动脉创伤性假性动脉瘤采用经同侧股动脉您行穿刺,腘动脉创伤性假性动脉瘤采用经同侧股动脉顺行穿刺,股动脉采用经对侧股动脉逆行穿刺。术中在导丝与导管的交互使用下降导管松紧举例创伤性假性动脉瘤2~3 cm处,术中DSA确定创伤性假性动脉瘤的位置、形态以及是否累及重要分支血管等因素后,当导管送入未病变段血管中,建立通道。通过DSA路径图定位后将支架释放,支架的选择为覆膜支架,若患者病变部位累及多支循环可选择多层支架重叠。术毕,进行血管缝合缝合,穿刺点止血,方法为:局部压迫10 min后采用弹力绷带加压,将脉穿刺点进行包扎,24 h后拆除加压包,48 h后取小弹力绷带。术后进行常规抗炎治疗。

1.3 观察指标

1.3.1 治疗有效率:创伤性假性动脉瘤成功标准:有效:置入支架后进行DSA造影,造影显示动脉瘤破口立即消失、瘤腔无显影、无内漏、瘤体所在动脉远端通畅。显效:置入支架后进行DSA造影,造影显示动脉瘤破口缩小、瘤腔显影小、有内漏出现、瘤体所在动脉远端通畅。无效:置入支架后进行DSA造影,造影显示动脉瘤破口存在、瘤腔显影、瘤体所在动脉远端未改善[4]。外科手术治疗成功标准为常规标准。

1.3.2 术后创伤愈合时间、并发症:并发症:支架断裂、支架后血管出现严重狭窄或闭塞、术后高热、术后出血、手术部位压迫感、术后疼痛等。

1.4 数据处理:在本次研究中,使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进行表示,采用t检验法。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法。若P<0.05则认为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100%与对照组92.73%相比差异显著(P<0.05),说明研究组的治疗方法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临床治疗效果对比[n(%)]

研究组患者的术后切口恢复时间与术中出血量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说明研究组患者恢复时间短,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患者术后切口感染风险降低。研究组仅有3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2例支架位移、1例支架多支架中1支架断裂;对照组患者共有16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8例术后高热、4例术后疼痛明显、4例手术位置压迫感显著,并发症发生率对比:研究组小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切口恢复时间对比

3 讨 论

创伤性假性动脉瘤大多由于外部重力冲击所导致出现,但随着时间的变化,现在越来越多的医源性以及注射吸毒导致的创伤性假性动脉瘤患者日益增加[5]。严格意义界定创伤性假性动脉瘤不属于真正的动脉瘤,它与真性动脉瘤的区别在于真性动脉瘤是具有动脉血管外膜、中层弹力纤维以及内膜三层结构[6]。由于瘤体为纤维组织,一般不会出现自然愈合现象,且大多瘤体随着血液流动的冲击会逐渐增大,长此以往瘤体易出现破裂出血现象,危机患者生命。血管内壁上的血栓脱落造成远端动脉栓塞,对远端邻近的静脉和神经进行压迫,造成严重后果。

创伤性假性动脉瘤的传统方式大多采用切开后载瘤动脉结扎、动脉瘤切除端吻合、血管移植、动脉瘤囊内血管修补等方法。但外伤造成的创伤性假性动脉瘤局部水肿严重,侧支弯曲增加,肿胀部位粘连严重,组织结构不清,不利于手术进行。传统的手术方式术中出血量较多,手术时间长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与血管腔内介入治疗效果比较,治疗效果较差[8]。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是介入术中的一种,本次研究中纳入的研究样本均为直径较大的血管或主干血管通路出现创伤性假性动脉瘤,支架闭塞假性动脉瘤是目前使用的较为广泛的治疗方式。该方法的优势在于术中通过DSA透视下直视操作,通过微小切口将支架植入,通过支架表面的PTFE膜直接覆盖动脉瘤体破口或远端,覆膜形成物理屏障将血液与动脉瘤体的腔室分离,阻止血流对瘤腔的冲击,且血液循环不受影响。动脉瘤腔室被隔离后会自动进行动脉管腔的重建,逐渐的恢复病变区域的血流,瘤腔内压力下降,瘤体内部血栓成形,动脉瘤体逐渐闭塞[8]。因此使用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患者损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安全有效。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100%与对照组92.73%相比差异显著(P<0.05),说明研究组的治疗方法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术后切口恢复时间与术中出血量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说明研究组患者恢复时间短,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患者术后切口感染风险降低。研究组仅有3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2例支架位移、1例支架多支架中1支架断裂;对照组患者共有16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8例术后高热、4例术后疼痛明显、4例手术位置压感显著,并发症发生率对比:研究组小于对照组(P<0.05)。上述结果虽可体现血管内支架置入术的治疗优势,但覆膜支架释放后依旧存在贴合不严想象,仍有出现内漏,内漏近中期对患者不会造成影响,但长期不愈合会造成症状出现反复。远期效果由于支架的存在,患者身体会出现部分排出反应以及瘤体转化的血栓逐步形成,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是否存在威胁仍需进步一研究与观察。

综上所述,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是针对外伤性假性动脉瘤治疗效果较为显著的治疗方法,使用覆膜支架的优点众多,临床应用后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效果显著,且手术安全性高,在患者身体条件允许,血管条件符合手术指征时,建议患者采用该术式进行治疗。

猜你喜欢

假性瘤体创伤性
慢性胰腺炎并发胰腺假性囊肿及脾动脉假性动脉瘤1例及文献复习
血液抽吸联合射频消融治疗肝血管瘤患者疗效研究*
胰十二指肠上动脉前支假性动脉瘤1例
如何分辨真假宫缩?
颅内小动脉瘤患者基于心动周期的血流动力学特点及其对瘤体破裂的预测价值
分析舒适护理在创伤性骨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右美托咪定抑制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
膝关节创伤性多发韧带损伤中后外复合体重建的临床疗效
Nd:YAG激光在孕期妊娠性牙龈瘤治疗中的应用
双源64排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评估肝脏血管瘤血供在介入治疗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