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影响和康复治疗的有效性研究

2020-09-04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19期
关键词:初产妇盆底康复训练

杜 洋

(辽宁省妇幼保健院,辽宁 沈阳 110005)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是临床最常见的慢性多发性疾病之一,严重威胁和影响产妇的日常生活和生命安全。大便失禁、尿失禁和盆腔器官脱垂是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1-3]。压力性尿失禁与混合型尿失禁以及急迫性尿失禁是尿失禁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中压力性尿失禁是其中极为常见的一种类型。基于这样的情况考虑,采取有效的康复方法来对产妇进行康复是必要的,为评价初产妇应用剖宫产、阴道分娩对其压力性尿失禁的影响以及康复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价值,纳入我院接诊的80例初产妇开展调研。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纳入2017年8月31日至2019年8月31日我院接诊的初产妇共80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剖宫产组与阴道分娩组,40例/组。剖宫产组,产妇年龄22~30周岁,年龄均值(26.25±2.04)周岁。体质量在21~32 kg/m2,平均体质量为(26.54±2.76)kg/m2。产妇的孕周在38~42周,平均孕周为(39.62±2.98)周。阴道分娩组,产妇年龄21~32周岁,平均年龄为(26.24±2.14)周岁。体质量在20~30 kg/m2,平均体质量为(26.32±2.64)kg/m2。产妇的孕周在38~42周,平均孕周为(39.63±2.84)周。两组初产妇的基线资料相比,(P>0.05)统计学意义不存在。纳入标准:①入组研究的80例产妇均为初产妇;②已婚;③研究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④产妇对于本次研究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资料缺失者;②盆腔手术史者;③病情即为严重者;④血液疾病者;⑤严重传染病者;⑥依从性极差者。

1.2 方法:在两组产妇产后的2~5 d,让产妇填写国际标准格式的尿失禁调查问卷,对产妇的基本情况以及产前是否存在尿失禁现象进行调查,产妇产后6周恶露干净之后开始训练,每周3次,15次为1个疗程。同时结合盆底Kegel训练,每次15 min,每天2次。

1.3 观察指标:将两组产妇的尿失禁发生率、残余尿量、负面情绪改善情况进行比较。负面情绪评分的评定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

1.4 统计学分析:数据在确认后输入统计学软件SPSS20.0处理分析,应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数据,使用(%)表示计量资料。差异性分别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则P<0.05。

2 结果

2.1 两组初产妇的产后尿失禁发生率对比:剖宫产组产妇的尿失禁发生概率明显低于阴道分娩组产妇,(P<0.05)组间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两组产妇的盆底康复训练效果比较:在早期盆底康复训练之后,两组产妇残余尿量均优于治疗前,组间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组产妇明显低于阴道分娩组,两组之间的数据差异明显(P<0.05)。剖宫产组产妇残余尿量明显低于阴道分娩组产妇,组间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初产妇负面情绪改善情况相对比:两组产妇的负面情绪相比,(P>0.05)组间比较无较大差异,统计学意义不存在,见表3。

2.4 两组产妇的排尿状况评分:两组产妇的排尿状况有着较大的区别,差异明显(P<0.05),见表4。

表1 两组产妇的产后尿失禁发生率比较(n,%)

表2 两组初产妇的盆底康复训练效果对比()

表2 两组初产妇的盆底康复训练效果对比()

表3 两组初产妇负面情绪改善情况相对比()

表3 两组初产妇负面情绪改善情况相对比()

表4 两组产妇的排尿状况评分比较()

表4 两组产妇的排尿状况评分比较()

3 讨 论

尿失禁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的盆底功能障碍疾病。尿失禁的发病率较高,产妇分娩前的尿失禁患病率在15%~56%,分娩后的患病率在15%~35%,激素水平导致妊娠期发生变化。由于妊娠子宫机械压力的影响,导致产妇的盆底组织支持结构会受到损害,对产妇的盆腔软组织造成严重的破坏。近年来,在压力性尿失禁发病中,妊娠逐渐成为危险因素。根据以往的临床研究:妊娠的发展会导致膀胱、宫颈、肛门直肠连接处发生下移,随着盆膈裂孔的不断增大,压力性尿失禁会对产妇膀胱颈下移程度造成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尿失禁的相关因素进行有效的探讨[4-7,9-10]。

本次实验研究与临床医学界的研究结论相似,黄剑青[8]的研究结果为:产后5周,观察组SUI发生率31.67%,研究组SUI发生率为8.33%,观察组的SUI发生率高于研究组(P<0.05)。研究组残余尿量(61.32±23.54)mL小于观察组(143.12±50.43)mL(P<0.05)。两组均行早期盆地康复训练,治疗效果均优于治疗前(P<0.05)。本次研究中,剖宫产组产妇的尿失禁发生率(12.50%)明显低于阴道分娩组(32.50%),剖宫产组残余尿量(45.14±17.43)mL明显低于阴道分娩组(122.88±17.22)mL(P<0.05)。经过本次实验研究可以明确的得出结论:不同分娩方法对于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影响因素相对较大,阴道分娩相比于剖宫产,产妇更容易出现产后尿失禁这一疾病,对产妇进行早期盆底康复训练可以有效的缓解产妇身体状况,值得推广应用。经过本次实验研究可以明确的得出结论:不同分娩方法对于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影响因素相对较大,阴道分娩相比于剖宫产,产妇更容易出现产后尿失禁这一疾病,对产妇进行早期盆底康复训练可以有效的缓解产妇身体状况,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初产妇盆底康复训练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分析
无保护会阴接生法降低初产妇会阴侧切率的效果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无保护助产在促进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助产师对初产妇分娩疼痛的认识分析
气压差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