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压疗法结合补气活血法治疗气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
2020-09-04谭海灯文雯罗屏
谭海灯 文雯 罗屏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由于本病起病隐匿,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胰岛素缺乏和高血糖是始动因素,神经缺血,多元醇通路活性增高,神经营养因子减少,炎症反应和自身免疫等共同参与,出现临床症状时可能已存在病理改变多年,故治疗起来比较困难。属于祖国医学”痹证“、“血痹”、“筋痹”范畴。使用气压疗法结合补气活血法(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前期观察已证实该方案疗效满意,与硫辛酸组治疗对照,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5月~2020年4月广州市白云区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64例气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其中男33例,女31例;年龄 35~70 岁,平均年龄 42.3 岁;糖尿病病程 5~15 年,平均糖尿病病程8.2年;神经病变病程6~48个月,平均神经病变病程18个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健康教育,调整生活方式及降糖治疗,使血糖控制在空腹血糖 <8.0 mmol/L,餐后 2 h 血糖 <10.0 mmol/L,维持基础治疗后分别给予两组不同的方法治疗,进行临床观察。
1.2 诊断、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考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国际协作研究关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标准:①糖尿病史;②具有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如肢体麻木,肢末发凉,针刺样疼痛,感觉异常,肌肉萎缩,行走无力及腱反射减弱等;经感觉神经定量检测提示末梢感觉神经轻度受损或中度受损。
1.2.2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中有关气虚血瘀证的辨证标准辨证为气虚血瘀证。气虚证:①神疲乏力;②少气懒言;③自汗易感;④舌质淡苔薄或舌胖有印;⑤脉细或弱。具备两项可诊断。血瘀证:①定位刺痛,夜间加重;②肢体麻痛或偏瘫;③肌肤甲错;④口唇或舌紫黯,有瘀斑或可见舌下络脉色紫迂曲。有1项可诊断。
1.2.3 纳入标准 ①符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标准[2](参考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国际协作研究关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标准);②中医诊断标准;③血糖控制稳定;④年龄<70岁;⑤患者同意受试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4 排除标准 ①年龄>70岁;②其他原因所致的高血糖患者。③严重糖尿病并发症,如心肌梗死、脑梗死、肾功能不全等;④其他原因所致的周围神经病变。
1.3 治疗方法
1.3.1 治疗组 治疗组给予气压疗法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气压疗法采用韩国进口型号为DL2003V3的气压治疗仪对患者的双下肢进行治疗,30 min/次,q.d.。内服用药补阳还五汤:黄芪 60 g、当归尾 6 g、赤芍 10 g、地龙 10 g、川芎 9 g、红花 6 g、桃仁 10 g。加减:肢冷者,加炮附子 10 g(先煎 );麻木重者,加全蝎 6 g;肢体偏热者,加忍冬藤30 g。随证进行适当加味,但不可减少上述药物,所加药物不能超过3味。用法:水煎口服。用量:1 剂 /d,复煎,共煎煮为 400 ml,200 ml/次,2 次 /d。制剂工艺:以上中药饮片均由来源于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经本院药剂科鉴定为纯正道地药材,制作过程符合要求,采用北京东华原中药煎药机煎煮成水煎剂,并包装成袋。连续治疗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1.3.2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硫辛酸注射液(重庆药友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66706)治疗,450 mg/次,避光静滴,q.d.,连续治疗 2 周为 1 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6周后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观察6周后两组患者血常规、尿常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腹部B超、心电图情况。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对相关症状和体征进行评分),①显效:症状明显减轻或者消失,症状积分减少百分比≥70%;②有效:症状有改善,症状积分减少百分比≥30%且<70%;③无效:症状无改变,症状总积分无变化或者未达到以上标准者。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75.00%高于对照组的5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正中神经、腓肠神经、胫神经的MCV、SC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正中神经、腓肠神经、胫神经的MCV、SCV均提高,且治疗组患者正中神经MCV(45.61±5.13)m/s、正中神经SCV(44.21±4.46)m/s、腓肠神经MCV(43.42±2.91)m/s、腓肠神经SCV(41.21±2.33)m/s、胫神经MCV(44.42±2.24)m/s、胫神经SCV(43.24±2.13)m/s均高于对照组的 (42.38±4.54)、(41.52±4.27)、(41.68±2.05)、(39.95±2.12)、(41.55±2.08)、(40.65±2.56)m/s,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正中神经、腓肠神经、胫神经的MCV、SCV有提高趋势,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比较(±s,m/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比较(±s,m/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正中神经 腓肠神经 胫神经MCV SCV MCV SCV MCV SCV对照组 32 治疗前 39.12±4.41 38.39±5.52 38.19±2.01 37.12±2.21 38.12±2.15 38.13±2.05治疗后 40.38±4.54 40.52±4.27 38.68±2.05 37.95±2.12 39.00±2.08 39.05±2.56治疗组 32 治疗前 38.00±4.99 38.59±5.30 38.22±2.15 37.17±2.12 39.24±2.37 38.02±2.52治疗后 45.61±5.13ab 44.21±4.46ab 43.42±2.91ab 41.21±2.33ab 44.42±2.24ab 43.24±2.13ab
2.3 两组患者血常规、尿常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腹部B超、心电图观察 两组患者血常规、尿常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腹部B超、心电图在整个试验中均控制在规定范围内,同时也排除这些指标的波动对研究结果的影响。
3 讨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起病隐匿,进展缓慢,随着病程的延长,其发病率也逐步上升。现代医学关于该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尚缺乏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因此,发挥中医药优势,探寻一个切实有效的治疗方案,显得愈加迫切。古代医家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早有论述,如代谢紊乱、微血管损害、神经营养因子缺乏、神经组织缺血缺氧、神经膜细胞异常、轴突变性、氧化应激、免疫损伤,线粒体能量利用障碍等。治疗方面:控制血糖,营养神经,醛糖还原酶抑制剂,抗氧化,糖基化产物抑制剂,N-乙酰基-L-肉毒碱,氢化麦角碱,血管扩张剂,改善微循环[3],对症止痛等。气压疗法通过加压泵由远心端向近心端充气,加速肢体静脉回流速度,改善血液循环,增加神经及组织的氧合作用和血液灌注。气压疗法在2型糖尿病下肢神经血管病变患者中的应用目前已经得到认可,其在改善氧供,血供及神经轴索功能方面有积极作用[4]。补气活血疗法方解:君药—黄芪:重用,大补脾胃之元气,使气旺血行,瘀去络通。臣药—当归尾∶长于活血,兼能养血,因而有化瘀而不伤血之妙。佐药—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助当归尾活血祛瘀;地龙∶通经活络。功能:大量补气药与少量活血药相配,气旺则血行,活血而又不伤正,共奏补气活血通络之功。主治:气虚血瘀之痹症。在常规降血糖的基础上能有效改善肢体微循环状态,调整脂质代谢,使受损的神经组织得到充分的营养和修复[5-8]。
综上所述,运用气压疗法结合补气活血法治疗气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临床疗效肯定,提高患者深浅感觉、腱反射、神经传导速度,其内在机理值得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