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流注纳子法配合艾灸治疗慢性腰腿痛的临床研究
2020-09-04欧阳意霞雷江徐凤宜冼丽燕邓海珊梁小妹钟凤娟温伟红
欧阳意霞 雷江 徐凤宜 冼丽燕 邓海珊 梁小妹 钟凤娟 温伟红
腰腿痛属于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在中医理念中,认为该疾病主要是卫外不固、正气不足,风寒邪气乘虚而入,进而引起经络痹阻、气血运行不畅。患者的临床表现为腰臀部及下肢部的疼痛难耐、坐立时无法直腰、转侧不利、活动受限,严重的患者甚至生活无法自理,对其生活质量影响较大[1]。在西医治疗中,多选择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为主,但是长期应用副作用较大,疗效欠佳。子午流注纳子法配合艾灸治疗能够最大程度的调理脏腑、疏通经络、补虚泻实,祛除组织内的邪气,缓解患者的肌肉痉挛状态,可以达到协同增效、重点刺激、整体治疗的目的[2]。本次研究中,让慢性腰腿痛患者接受子午流注纳子法配合艾灸治疗,评价其治疗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120例慢性腰腿痛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男女比例为33∶27,年龄18~60岁,平均年龄(38.81±7.06)岁;研究组男女比例为 27∶33,年龄 18~60 岁,平均年龄 (38.95±7.20)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慢性腰腿痛的诊断标准参考《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3,4],临床表现为:腰腿疼痛,活动不利,动则加剧。腰腿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静卧痛不减,受寒及阴雨加重,肢体发凉。舌质淡,苔白或腻,脉沉紧或濡缓;②患者同意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标准:①不同意本次研究患者;②妊娠期妇女;③存在严重心、肺、肾、肝功能不全者;④存在精神障碍;⑤存在肿瘤、强直性脊柱炎、结核等破坏性病变。脱落与剔除标准:①未能按时或按设计接受治疗者;②患者依从性差。
1.2 方法 对照组仅接受普通针灸与艾灸治疗,针灸治疗:选择环跳穴、丘墟穴、腰夹脊穴、大肠俞穴、委中穴、悬钟穴等穴位,采用一般的捻转提插的毫针泻法进行针灸治疗。艾灸治疗:协助患者采取俯卧位,选取患者的太溪、大肠俞、委中穴、肾俞、足三里、命门,将穴位所在皮肤暴露后采用温和灸,在行艾灸治疗期间,应注意艾条和皮肤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免艾条烫伤皮肤,以部分皮肤潮红最优。针灸和艾灸均1次/d,20~30 min/次,连续治疗 7 d。研究组接受子午流注纳子法配合艾灸治疗,针灸时按子午流注纳子法进行按时取穴,并施以针刺补泻手法。艾灸治疗与对照组相同。1 次 /d,针灸和艾灸 20~30 min/次。连续治疗 7 d。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3.1 VAS评分、JOA评分 ①疼痛程度评价:让患者在治疗前后对自身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采用VAS,0~10 分,用尺子进行测量,0 代表无痛,10 分代表剧烈疼痛,分数越高代表疼痛越严重。②JOA评分[5]:使用JOA评分对患者的功能障碍进行评估,0~29分为JOA分数,分数越低表示患者的功能障碍越严重。
1.3.2 疗效 参考《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6]进行评价,显效:患者的腰腿部活动不受限,腰腿痛消失;有效:患者的腰腿部活动轻微受限,腰腿痛较轻;无效:患者的腰腿部活动受限,腰腿痛未缓解。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JOA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VAS评分、JOA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VAS评分(1.84±0.31)分低于对照组的(2.83±0.92)分;两组JOA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JOA评分(25.28±4.92)分高于对照组的(21.87±2.4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疗效对比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8.33%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JOA评分对比(±s,分)
表1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JOA评分对比(±s,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对比,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bP<0.05
组别 例数 VAS评分 JOA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60 6.38±1.92 2.83±0.92a 12.85±3.95 21.87±2.48a研究组 60 6.29±1.83 1.84±0.31ab 12.58±3.44 25.28±4.92ab t 0.262 7.898 0.399 4.794 P>0.05 <0.05 >0.05 <0.05
表2 两组疗效对比(n,%)
3 讨论
腰腿痛主要是外邪入侵机体,导致经络不畅、血气运行不畅导致疾病发生[7]。在中医范畴中实属“痹症”,在《素问·痹论》记载:“风寒湿三气杂志,合为痹,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8]。在祖国医学中,认为腰腿痛的关键在于“风、寒、湿”,故而在治疗过程中应重点止疼、去风、去湿、去寒。对于慢性腰腿疼痛患者而言,长期反复遭受疼痛的折磨,导致肢体功能出现障碍,并且难以根治,即使在治疗后复发率较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较大[9]。腰腿痛的发病机制在于患者的机体软组织长期受到牵拉,引起的慢性损失,导致组织内部出现水肿、痉挛、粘连等症状,组织外部出现疼痛。在西医治疗中,多选择药物、物理治疗为主,但是长期副作用较大,疗效欠佳。在中医治疗中,其治疗原则为祛风除湿、散寒止痛,以“审证求因、审因论治”。现阶段,中医主要是采用针灸、艾灸等方法进行治疗,在接受针灸与艾灸治疗的同时以“子午流注”观点为基础选择穴位治疗,疗效较为显著[10]。
针灸是通过采取针刺疗法,针灸是中医常规的治疗方法,通过针刺促进器官以及气血功能的恢复。对患者体表的穴位进行刺激,进而促进气血疏通,能够有效的调节脏腑气血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11]。针灸疗法被广泛的运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在骨科病症腰腿痛、坐骨神经痛、颈项痛等治疗中疗效显著[12]。艾灸是在人体某穴位或患处将艾绒燃烧后熏烤的一种治疗方法,该方法可祛湿散寒、调和气血、温通经络、消肿散结[13]。针灸与艾灸共同运用于慢性腰腿痛的治疗,能够有效的促进经气通畅,尤其适用于风、寒、湿痹等经络闭塞不痛的痛症的标本兼治。在缓解患者临床症状的同时,能够有效恢复患者的腰腿部功能。“子午流注”是以“人与天地相应”的观点为基础的一种中医理念,祖国医学认为,人体内的病理变化以及功能活动受到自然界气候变化以及时刻变化影响,形成一定的规律[14]。其治疗特点是按时刻开穴,此时刻开穴处于接受刺激的最佳状态,施以针刺补泻,能够最大程度的调理脏腑、疏通经络、补虚泻实,尤其是对经络、皮肤、经筋分层刺激,能够祛除组织内的邪气,缓解患者的肌肉痉挛状态,可以达到协同增效、重点刺激、整体治疗的目的[15,16]。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VAS评分(1.84±0.31)分低于对照组的(2.83±0.92)分;两组JOA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JOA评分(25.28±4.92)分高于对照组的(21.87±2.4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8.33%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了子午流注纳子法配合艾灸治疗的疗效显著,对患者的肢体功能改善效果较好,患者的疼痛得到缓解。
综上所述,采用子午流注纳子法配合艾灸治疗慢性腰腿痛,该疗法显著的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最大程度的缓解了患者的疼痛程度,整体疗效较为满意,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