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灾难之下的生死情深

2020-09-04

中外文摘 2020年16期
关键词:寻子灾难新冠

□ 刘 娜

本能而又纯粹的反哺之爱

新冠肺炎没走,悲剧事故再发。

3 月7 日晚7 时许,福建泉州欣佳酒店坍塌,71 人被困,生死未卜。

新冠肺炎爆发后,欣佳酒店是泉州政府指定的集中医学隔离观察点之一。

这场事故的受害者,有58 人是从疫区到泉州探亲、务工或返乡,按照政府要求进行隔离的人员。他们当中,有不少人,是携家带口,躲过病毒攻击却没能躲过酒店坍塌的不幸者。

3 月8 日,一位妈妈幸运获救。

提到被埋在废墟中幸运活下来的待救时刻,她一次次提到了17 岁的儿子。当时,这位妈妈和她的大哥、儿子,都住在4 楼一个房间。吃完饭,躺在床上休息时,突然一声巨响,楼就塌了,她被一根横梁压住,动弹不得。幸运的是,她的儿子没有被埋住。17岁的少年,从未见过这种楼房倒塌、亲人命悬一线的惨烈。一开始,他恐惧地哭喊着“妈妈,妈妈”,但很快,他冷静下来,决定营救妈妈,还有舅舅。

房屋坍塌后,会产生大量的灰尘,进入被困者口鼻之中,堵塞呼吸道,很容易造成呼吸衰竭,直至窒息死亡。

听到妈妈喊“口渴”后,男生看到附近还有个素昧平生的叔叔,能自由活动,就跪在地上哀求,让对方施舍一点水,救救妈妈。

这位好心叔叔找到一瓶水后,丢给这个17 岁的男孩,但是没有接住,瞬间就不知道滚到哪里去了。后来,这个孩子帮妈妈找到一瓶红牛。

因为妈妈整个身体被压着,喝也喝不到,他就把饮料滴在妈妈手上,让妈妈用舌头舔手臂,保持喉咙湿润,呼吸顺畅。

救援人员赶到后,要先把没有受伤的男孩救走。这个读高二的孩子,不肯走,哭着跪在地上说:“一定要救我妈妈,一定要救我妈妈,妈妈没出来我不走。”

最后,这家三口人都获救了。

灾难让少年成长,让他想尽办法,保护生养他的妈妈。

为救妈妈,17 岁少年的两跪,还有他哭喊出的话,不仅给了废墟之下的母亲生的希望,也让我们听见这个春天最动人的情话:“一定要救我妈妈,一定要救我妈妈……”

同样让人泪目的,还有3 月8 日当天,另一个男孩和他妈妈的故事。

3 月8 日11 点25 分,消防员把一个12 岁的男孩救出。一片混乱和嘈杂声中,消防人员迅速把安全帽戴到男孩头上,并第一时间询问他:“小朋友,你感觉怎么样啊?”

获救的少年,来不及回答这个问题,脱口而出的是:“妈妈在我旁边,还活着。”

楼房坍塌救援,一是营救时间,二是确认位置。惊魂未定的少年,在获救的一瞬间,给出的这个及时又准确的信息,让救援人员马上投入新一轮营救。

5 个多小时后,妈妈被成功救出。

灾难和意外,一次次将骨肉相连的人分离,也一次次让我们确认谁是最亲最爱的人。

曾几何时,多少人感叹现在的孩子不懂感恩。其实,真正的爱,从来不求回报,更不必感恩戴德。我们好好爱孩子,孩子会感受得到。余生很多或重大或微末的时刻,他们会用本能又纯粹的爱,反哺我们,这爱多值得。

一个父亲的担当和深情

近日,除了酒店倒塌和疫情消息下,我还一直关注着另一个新闻:河南一个叫申军良的父亲,历经15 年倾家荡产的寻找,终于和他被人贩子拐走的儿子申聪团聚。

申军良是河南周口淮阳人。和很多底层父老一样,他19 岁南下广东务工,凭借踏实能干,一步步从基层收发员升职到部门负责人。

儿子申聪出生后,他有了更大的梦和更足的劲儿。但可怕的噩梦,从天而降。

2005 年1 月4 日,妻子带着一岁的儿子在出租屋内,家里忽然闯进来两个陌生人,把妻子迷晕绑住,抢走了一岁的申聪。

一个家,就这样塌了。

儿子被抢走后,妻子在自责和绝望中,患上了精神分裂。

为寻找儿子,申军良辞掉工作,打印100 多万份寻人启事,脚步几乎踏遍广东省,从繁华都市到偏远山区。

为让更多人提供线索,申军良不惜倾家荡产,打出“悬赏10万”的公告。

15 年,让一个父亲从悲痛青年步入苦涩中年,也让一个孩子从蹒跚学步长成高大少年,更让一场艰难异常的寻找,超越任何文字的承载。寻子,几乎成了申军良最后的救赎。

为方便一次次出发,他和妻子从河南周口搬到山东济南,靠打零工为生,攒一点钱就上路寻子,钱花完了再干一段时间,接着出发。

这是一位承受失子之痛的父亲的执拗,也藏着岁月无法阻断的深情。

2016 年3 月,拐卖申聪的人贩子落网。这群该被千刀万剐的歹人,一共拐卖了9 个孩子。但他们交代,被抢的孩子,都是由一个叫“梅姨”的女人联系买主,所以,申聪到底在哪里,依然是谜底。

新冠肺炎爆发的当下,申军良不停的寻找和广东警方不懈的努力,让这场旷日持久的寻找,终于有了答案:申聪找到了,他生活在广东梅州的乡镇。

听闻这个消息后,申军良几天彻夜未眠,和妻子给儿子置办名牌衣裳,买5 个N95 口罩,激动得像个孩子。

而这个消息,也让各大媒体蜂拥而至——病毒肆虐的中国,需要这样一条真实又催泪的新闻,刺激人们麻木又悲痛的神经。

但是,寻子时异常高调的申军良,这次让全国媒体失望了:他躲开长枪短炮的围追堵截,偷偷和儿子见了面。

看到生活在小镇上的儿子,已长成阳光高大的小伙,寻子15年的申军良,很是欣慰。

“我的儿子还未成年,现在还在读书,以后还要继续上学,所以就不带他和大家见面了。希望大家也能理解我,保护好我儿子的隐私。我真的不希望儿子的照片全都流露到网络上。”

这,真是一位令人起敬的父亲。

如果说,15 年如一日的寻找,是男人申军良的深爱和执念,那么找到儿子那一刻,他不迎合媒体、不为了流量伤害孩子的做法,更体现了一个父亲的担当和深情。

你该有多爱我,15 年风霜雪雨也挡不住你找我。

你该有多爱我,找到我后你又躲在无人的角落里,垂泪沉默。

亲情是所有情感的源头

还记得那个在阳台上“敲盆救母”的女儿吗?

新冠肺炎爆发伊始,由于种种原因,不少武汉的确诊者只能居家隔离,眼睁睁看着自己或亲人病情恶化。

看着母亲的病情一天比一天糟,向120、社区、医院和熟人都求助一遍无果后,女儿只好拿脸盆当冤鼓,站在阳台上哭喊:“大家谁能来帮我一下,我实在没办法了,我在这里敲锣,想救我母亲……”

有人把这一幕录下来,传到了网上,这个有着体面工作的女儿,为给母亲争取一个床位,放下面子,剑走偏锋,只为救娘一命。

舆论发酵后,她母亲很快住上了院。

还有那个90 岁老母亲彻夜陪护64 岁儿子的感人故事。

90 岁的老母亲,曾是国民少将之女,念过私塾,有胆识有文化,写得一手好字。由于儿媳和孙子都在国外,老人和儿子住在一起。

新冠肺炎爆发后,儿子被确诊,老母亲整日整夜守在儿子病床前。累了,就趴在儿子床边眯一会儿。医护人员劝她休息,她说:“我都这把年纪了,对死亡已经无所畏惧了,但我要让我儿子活着。”

儿子戴着呼吸机,不能说话,她就用笔和他交流:“儿子,要挺住,要坚强,战胜病魔。”

疫情之初,混乱之下,惊恐之中,为母敲盆的女儿和为子守护的母亲,让人想起讲述二战的电影《我们的父辈》:很多人以为,战争就是一场接一场的战役,其实不是的。战争最重要的,是等待,等待灾难过去。

在这漫长而绝望的等待中,点燃一个个希望火苗,让那个将死的人咬紧牙关活下去的,是一张照片,一个纸条,一封来信,一张笑脸,一个承诺。

是为最亲最爱的人,活下去的信念。

这信念,穿越了灾难和死亡,点亮劫后余生。

人这一生,不管做何事,去何方,有何种成就和地位,最难逃一个字,就是情。

亲情,爱情,友情,素昧平生的温暖之情,休戚与共的家国之情,人类共同体的相惜之情,对自然正道的敬畏之情……这所有的情中,又以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情感最原始、最深厚。

亲情,是所有情感的源头,也影响一切情感的走向。父母和孩子之间,是一场场生死之交;孩子和父母之间,是一场场至爱深情。

废墟之下,深爱母亲的少年,营救了妈妈,触动人类情感的源头。

15 年孤注一掷寻子的父亲,找到了孩子,诠释了父爱的深刻。

灾难之下,互相搀扶的母亲和子女,是白色恐怖中的人生实苦,更是血脉相连的骨肉深情。

生我的人,和我生的人,缘何是救命的人?因为,他们之间的爱,是一切爱的原点和底色,也是人类向母体的回归和致敬。

感谢生我的人,给我生命;感谢我生的人,让我重生;感谢这个多灾多难的春日里,所有生死之交的亲情。

猜你喜欢

寻子灾难新冠
雷击灾难
新冠疫苗怎么打?
您想知道的新冠疫苗那些事
宁愿死于新冠,也要自由?
珍爱生命,远离“新冠”
灾难报道常见问题及反思
从《换子疑云》、《亲爱的》比较东西方电影异同
话题
灾难不是“假想敌”
防范“抗生素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