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梁思庄图书馆精神探析及其对图书馆工作的意义

2020-09-03代晓飞

传媒论坛 2020年18期
关键词:图书馆学图书馆精神

代晓飞

摘 要:本文研究梁思庄的图书馆精神及其对当前图书馆事业的意义。简要回顾我国第一代图书馆学家梁思庄先生的生平事迹,并从自信自强、爱馆敬业、大胆创新、读者至上四个方面探析其图书馆精神。梁思庄先生对事业的坚毅与笃定堪称业界楷模,对当前处于转型发展期的图书馆有重要意义:图书馆员应胸怀民族精神树立文化自信;增强爱馆精神凝聚向上动力;以读者至上的精神引领服务创新。

关键词:梁思庄;图书馆精神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20) 18-0-03

一、引言

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至今,除了与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密切关联以外,历史人物的引领作用也起到关键作用。梁思庄先生是我国第一代图书馆学家,对夯实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基础作出了卓越贡献,她身上的图书馆精神是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宝贵财富。程焕文老师对图书馆精神作了5个层面的概括:自尊、自信、自強的民族精神;自爱、自豪、勇于牺牲的爱馆精神;大胆吸收、探索、改革的创新精神;读者至上的服务精神;嗜书如命的爱书精神[1]。这些精神都真实地反映在梁思庄先生身上。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回顾梁思庄先生的贡献与精神,既是致敬与缅怀,还有学习与鞭策。新时期,我国图书馆事业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图书馆员要在变化中笃定前行,在守成中奋发进取,亟须图书馆精神的激励与指引。为此,笔者回顾梁思庄先生的生平与图书馆实践,分析其背后蕴含的图书馆精神,重点阐述其图书馆精神的现实意义,以期为当前图书馆的服务变革提供有益参考。

二、梁思庄生平

梁思庄,祖籍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茶坑村,是梁启超次女,1908年出生于日本神户,5岁时随父母回国,一家人在天津居住。在1924年,梁思庄遇到了人生第一个转折点——母亲李蕙仙逝世,梁启超在丧妻后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安顿孩子。其时恰逢大姐夫周希哲被政府派往加拿大任总领事,于是,梁启超便让梁思庄跟随大姐梁思顺前往加拿大读书。1930年,梁思庄获得加拿大麦基尔大学文学学士学位,并于次年到美国专攻图书馆学并获得了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学学士学位。在外求学期间,梁思庄结识了三哥梁思永的好友吴鲁强。1931年梁思庄学成归国,并于同年8月到北京图书馆西文编目部当编纂员。1933年2月至1933年9月她被燕京大学聘请为西文编目员。1933年,梁思庄与吴鲁强在北平完婚,随后跟随丈夫回到广州生活,次年女儿吴荔明出生,一家人生活快乐温馨。但好景不长,1936年1月,吴鲁强因伤寒病逝世,年仅31岁,梁思庄遇到了人生第二个转折点。突如其来的悲痛并没有压垮梁思庄,她料理好丈夫后事后辞别公婆,随大姐重回北平娘家。逆境使人坚强,梁思庄重回燕京大学图书馆,投入到西文编目工作,并出任西文编目部组长、主任。抗战爆发后,1942年梁思庄随燕大南迁,1946年复员回京。1952年,燕京大学和北京大学合并,梁思庄任图书馆副馆长。“文革”期间,图书馆业务受到很大冲击,梁思庄更因长期从事西文编目工作以及梁启超女儿的身份而被“示众”和“批斗”。1976年,梁思庄被勒令退休,被迫离开苦心经营一辈子的图书馆,这对她又是一次沉重的打击。“文革”结束后梁思庄恢复原职。1979年,梁思庄当选中国图书馆学会第一届副理事长。1981年,长期劳碌的她突发大脑中动脉栓塞,在与病魔抗争5年后,于1986年5月20日逝世,终年78岁。

三、梁思庄的图书馆精神探析

梁思庄先生是我国第一代图书馆学家,她身上展现出同时代图书馆学家的特质:留美专攻图书馆学,见识丰富,贡献卓越[2]。梁思庄是一名历经家国沧桑的图书馆业务实干家,她对待事业的坚毅与笃定令人钦佩,其中蕴含的图书馆精神值得后辈学习。

(一)浓烈的民族自尊、自信与自强精神

近代中国,在内忧外患、山河破碎、民情疾苦的交困中,强烈的民族精神是先辈们的力量之源。梁思庄学成归国后旋即投身图书馆工作,数十年来上下求索、埋头深耕,始终利用其专业学识推动中国图书馆学的本土化。如果没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梁思庄如何能将全部精力奉献于图书馆,毕生为中国图书馆事业夯实基础。如果心中没有浓烈的自尊、自信、自强精神,梁思庄又如何能在丧夫寡居之痛、国家危难之时中仍然保持坚毅,矢志不渝地投身事业。这种精神既是时代环境促成的,也源自父亲梁启超的言传身教。梁启超在《图书馆学刊》发刊词中对中国图书馆学有此期许:“中国图书的特殊性,必须借用公共原则结合中国实际,创立一种适合中国图书的管理和研究方法,这就是中国图书馆学。这项事业一定要由中国人做,外国学者无论学问如何渊博,决不能代庖。[3]”

(二)朴实的爱馆精神

梁思庄与图书馆的缘分开始于加拿大。当时梁思庄遵照父亲的意见赴加拿大麦基尔大学学习生物学,以期填补现代生物学在中国的空白。但梁思庄对生物学兴趣寡然、深感苦恼,梁启超知道后立即写信给她,强调“学问最好是因自己性之所近”。在父亲的鼓励与支持下,梁思庄改学文学,毕业后到美国专攻图书馆学。归国后梁思庄在北京图书馆从事西文编目工作,这成为她最喜爱的图书馆业务工作,即便在日后担任北大图书馆副馆长,她的办公桌仍然安放在采编部。她常说:“只要是书的事,从贴书号标签,到典藏阅览,买书、订书、分类、编目、制片、入库、借阅、咨询……我什么都愿意管。[4]”由于对图书馆工作乐此不疲,人们一致公认梁思庄是一个“图书馆迷”。这些细节反映出梁思庄对图书馆的自爱精神是朴实的,她不图名、不为利、不贪权,一生与书相伴,投身馆务,乐在其中。这种精神反映到实践中催生出其他精神品质。①自豪精神。梁思庄认为一个国家的图书馆水平代表着国家的文化水平,她有一句名言“四化哪一化都离不开图书馆”[5],可见在她心中图书馆工作是一项崇高的事业。②牺牲精神。梁思庄先生一生经历多次厄困,但是,无论生活遭遇多大的变故,国家社会经历多大的动乱,工作条件多么艰苦,梁思庄始终坚守本分,忘我工作。“文革”时期,梁思庄被勒令退休,但是她不愿意离开苦心经营一辈子的图书馆,不怕承担“复辟”的风险继续在图书馆参加咨询工作,还给青年教师讲工具书课。

(三)大胆创新的精神

梁思庄在图书馆工作中能有所建树、惠及后人,主要归结于她能在业务工作中大胆创新。她不崇洋、不泥古,善于吸收古今中外图书馆事业的经验和成果,将其引用到实际工作中。在编目方面,梁思庄引入西文著者标目的做法对中文图书编目。在分类方面,梁思庄借鉴杜威分类法中莎士比亚专门类目下作品号码表的做法,针对西文文史哲学家的作品,在分类号和著者号上添加第三层号码——作品号。这套作品号码表使名家著作和有关研究作品集中揭示和排架,在国内独创一帜[6]。在主题标引方面,梁思庄坚持推动图书馆使用《国会图书馆主题词表》,并对主题词表中一些对我国及发展中国家含有贬义的主题词做适当修改。依靠个人的学识和胆识,梁思庄数十年的西文编目工作贡献卓越,成果惠及后人。1980年初,北大图书馆已建立了有著者、书名、分类、主题的完整目录体系。1990年起,这套质量上乘的目录体系成为回溯建立书目数据库的坚实基础[7]。

(四)读者至上的精神

读者是图书馆存在的意义。梁思庄在图书馆编目工作上的诸多创新,初衷都是为了方便读者更好地使用图书馆资源。在从事参考咨询工作时,梁思庄总是竭尽全力为读者解决每一个疑难问题。一次北京大学哲学系老师急需找到耐格里《自然科学的认识的界限》一文,梁思庄得知后立即着手查找馆藏,但没有结果。随后,她从《大英百科全书》中了解耐格里的资料及著作,又据此去查北大图书馆外文书目,终于在《進化论的机械生理理论》中找到这篇文章[8]。凭借广博的知识和精湛的业务,以及心中那股不嫌不弃,急读者所急的念头,梁思庄将一条条潜藏书海中的线索抽取出来呈现给读者,被誉为“书海领航员”。梁思庄是一个图书馆实务专家,她的著作不多,但很多研究者的研究成果有她的功劳。她的主要著作《怎样查找人名——西文人物传记工具书介绍》和《谈谈英美版大型百科全书》,也是为了方便读者更好地利用图书馆而写。行必为读者、言必利读者、心必念读者——读者至上的精神已深入梁思庄的骨髓,成为她一切工作的指引与归宿。

四、梁思庄图书馆精神对当代的意义

梁思庄先生的图书馆精神对当前处于转型发展期的我国图书馆事业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胸怀民族精神,树立文化自信

图书馆是全社会重要的文教机构,文化育人是其重要功能。在近代中国积弱之时,梁思庄等图书馆学前辈们正是把图书馆事业作为提高大众知识水平,振兴国人精神,最终振兴中华的一项事业,他们怀着强烈的民族自尊和自强精神投入到工作中,正是这股精神赋予了先辈们不竭的动力,以毕生的精力夯实中国图书馆事业的根基。迈入新时代,中国图书馆事业已取得了不俗的成就,图书馆作为社会文教机构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2019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国家图书馆老专家的回信中说,“图书馆是国家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滋养民族心灵、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场所。希望国图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服务方式,推动全民阅读,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再立新功。[9]”可见,在新时期中国图书馆事业需要继续增强民族精神,各界图书馆员需要胸怀民族精神。这反映到实践中就是:图书馆员对中华文化有强烈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对中国图书馆的发展有强烈的自信心。这股精神是新时期每个图书馆员所必须具备的,它使图书馆员面临大是大非时,面对艰难困阻时依然能够保持坚毅和定力,是做好新时期图书馆工作的基础条件。

(二)增强爱馆精神,凝聚向上动力

梁思庄先生是一位图书馆实干家,她对图书馆工作的默默坚守与无私奉献是爱馆精神最朴实的表现。爱馆就是热爱图书馆事业,反映到实践中就是:崇尚图书馆事业的价值与理念,以从事图书馆工作为荣,甘愿为图书馆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爱馆是一股强大的向心力,是全体图书馆人凝心聚力办事业的核心动力。在变化时,唯有爱馆才会守初心、守事业;在抉择时,唯有爱馆才敢担当、敢进取;在困境中,唯有爱馆才能奉献、能牺牲。在实践中,爱馆并非挂在嘴边的空话,而是客观的需要。当前,我国图书馆事业正处于由第二代图书馆转型至第三代图书馆的发展时期,跨界互融是这个时期的主题。从管理体制、组织形式,到服务方式、空间形态,再到业务流程、技术体系,图书馆正在以更开放的姿态融入社会组织,融入互联网环境,融入用户活动情景中。这是一次全方位的变革,涉及图书馆的方方面面,小到一个图书RFID标签粘贴位置的调校,大至图书馆空间改造方案的设计,都关乎变革的成效。客观上要求每位图书馆员必须具备爱馆精神,以主人翁的态度认真做好本职工作,以做好业务为荣,以疏忽怠慢为耻,以恶意刁难为恨。唯有如此,图书馆才能凝聚起奋发向上的正能量,图书馆事业才能在变革中取得进步。

(三)以读者至上的精神,引领服务创新

图书馆是社会的文教机构,离开了读者图书馆就丧失了存在的意义。因此,读者需求始终是图书馆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读者服务是图书馆最至高无上的工作。梁思庄先生备受读者爱戴的重要原因是她始终以读者为工作导向。她在西文图书分类、编目、主题标引方面的种种创新无一不是以方便读者使用图书为出发点,哪怕有些举措与当时的主流做法不一致,她依然大胆尝试。她从事参考咨询时给读者留下了平等待人、甘为人梯、不辞劳苦的形象,这是读者至上精神的真实反映。梁思庄先生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图书馆学家,但她从不自恃专业而凌驾于读者之上,始终以专业学识服务于读者。这种甘当绿叶的精神非常值得当今图书馆人学习。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图书馆读者服务是依靠两条腿走路前进的:一是服务平等化,二是服务便利化。在经过新世纪初“新图书馆运动”的洗礼,以及发生在各地区和国家层面的持续多年的图书馆立法实践后,服务平等化已经成为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铁律。而服务便利化正是当前图书馆界诸多变革的要义所在。服务便利化始于图书馆的延伸服务,如20世纪80年代的汽车图书馆服务。进入新世纪互联网普及应用有力地推动了图书馆服务便利化,数字图书馆和移动图书馆服务迅猛发展。当前图书馆正在经历从第二代图书馆到第三代图书馆的转型期。转型意味着原来的服务模式已经到了瓶颈区,必须通过大的转变才能获得新的发展空间,才能进一步地满足读者对图书馆服务便利化的需求。从这个角度看,图书馆界现有的实践探索包括:通过跨界合作的方式深入地融入社会组织;通过空间改造打破原有的物理分割将资源、服务、人员、设施按照读者需要重新整合;通过建设新技术平台突破系统壁垒和数据孤岛深度地融入互联网环境。归根结底就是为了更深度地推进图书馆服务便利化,使图书馆的资源更有效地下沉至用户端,贴近用户的活动情景。综上所述,结合当前图书馆的发展情况来看,读者至上绝非一句口号,而是当前实践的客观需要。图书馆应当比过去任何时期都要重视读者需求,它是图书馆一切工作创新的指挥棒。唯有植根读者,真正以读者需求为导向,大胆尝试服务创新,才能获得读者的认可,图书馆转型发展的脚步才能坚实有力地往前迈进。

五、结语

梁思庄是一位伟大的图书馆事业实干家,她的伟大在于命运多舛依然初心不改、爱国爱馆;面对厄困依然坚守本分、赤诚一片;她的伟大不在于著书立说,而在于实务兴馆、大胆创新;为馆兴而呕心沥血,为读者而甘为人梯;她是图书馆员的楷模,是读者心中的“书海领航员”。她的图书馆精神值得每一位图书馆从业者学习。当前,我国图书馆界正在经历转型发展的关键期,“变”成为常态,图书馆要在变革中发展必须依赖每位图书馆员凝心聚力干事业。我们学习梁思庄先生的图书馆精神既是缅怀,又是鞭策。虽然时代已不同,但是先生的图书馆精神——自强自信的民族精神、爱岗敬业的爱馆精神、读者至上的服务精神,依然是驱动当代图书馆人开拓进取的力量源泉。

参考文献:

[1]程焕文.论“图书馆精神”[J].黑龙江图书馆,1988(04):9-11.

[2]程焕文.论图书馆人才的特征——关于“图书馆四代人”的探讨[J].广东图书馆学刊,1988(03):22-29.

[3]李卫红.梁启超父女与百年中国图书馆[J].娄底师专学报,2003 (04):53-56.

[4]张新杰,江娜.梁思庄——图书馆精神的践行者[J].山西科技, 2016,31(05):99-101.

[5]岳爱华,刘孝文,郭红英.梁思庄图书馆学思想与实践评析[J].兰台世界,2008(17):62.

[6][7]林明,王静.梁思庄——我国现代图书馆事业的先行者——纪念梁思庄先生诞辰100周年[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8(05):105-109.

[8]彭莲好.梁思庄的图书馆隐知识研究[J].江西图书馆学刊,2006 (03):124-126.

[9]新华网.习近平给国家图书馆老专家的回信[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19-09/09/c_1124978597.htm,2020-04-11.

猜你喜欢

图书馆学图书馆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信息时代社会图书馆学的发展趋势
“创新与发展:新时代的图书馆与图书馆学”高端论坛暨《大学图书馆学报》2018年编委会在湖南大学举办
拿出精神
图书馆
去图书馆
图书馆学的过去、现在及未来
图书馆学概念衍进二百年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