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民生新闻的采访策略思考
2020-09-03李森
李森
摘 要:民生新闻是表达人民生活的主要媒体渠道,其能够涉及到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平视方向的报道将多种多样的信息传递给不同人群,满足人民对生活信息的需求,而且其新闻体制也能够反映出一个地区人民的生活状态和社会价值。因此,民生新闻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是不可或缺的大众传媒主体,但是目前电视民生新闻的采访尚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通过了解民生新闻发展的现状,分析当前民生新闻采访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电视;民生新闻;采访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20) 15-00-02
一、引言
民生新闻采访的高效性是民生新闻价值的保障,对于是否能够真正满足人民对信息的诉求具有直接影响。随着时代的进步,媒体市场的竞争也日渐激烈,在互联网的冲击下,电视媒体行业中的很大一部分参与者选择将民生新闻作为电视新闻的主打品牌,以减缓其他媒介信息产品对电视新闻的冲击。为此,民生新闻更需要将采访的生活性、时效性落到实处,这样才能够让人民消除距离感,真正围绕百姓所关心的话题予以报道。但目前,一些电视民生新闻采访由于主题选取、选题角度或内容形式上受到限制,而无法凸显出民生新闻的服务功能,可见,民生新闻的采访还有提升的空间。
二、电视民生新闻的采访现状
(一)选题策划不足
民生新闻的主要内容应当来源于人民的现实生活,其最能够体现的是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和信息,所以在新闻选题上应有侧重点。但是如今的很多民生新闻的采编人员对于民众的生活素材把控还有不足,一些民生新闻的采访演变成了对已发现新闻的线索整合,甚至出现明显偏差,这就会导致本质并不相同的民生问题发生同质现象,而不能真正反映出人民生活的状况。不仅如此,还有不少民生新闻所报道的主题只在于反映社会群众的多层面视角,表达不同阶层人民的呼声,但是这样的采访很容易受到地域条件的限制,只能单纯的表达出当地本土文化和民众社会习性,却没有与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进行有效契合,原本能够深入定向的采访主题丧失了更深层次的价值,新闻采访显得轻描淡写、无关痛痒,无法深入人心,这也是因为对选题策划把控的不足。
(二)采访形式单一
采访形式主要指的是面对不同的社会群体和同一事件上的不同角度,抑或是性格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等,各种可能面对的采访对象而相对采取的采访方式也应有所不同。比如性格开朗的人,采访形式就可以采取开门见山;而如果是性格内向的人,则应当注重循循善诱。然而,很多民生新闻的采访并不能注意到这一点,可能由于事件的突发性而缺乏时间上的准备,没有对采访对象进行全面了解,所以面对所有被采访人的采访形式千篇一律,很大程度上会导致,面对采访时,被采访者未能够及时说出事件相关的重要信息。民生新闻关系到的不仅仅是某一事件本身,也不仅仅是被采访者所说出的那几个观点,而是需要更进一步的挖掘事件背后的根本社会问题。采访形式的单一导致了关键信息的缺失,且无法反映出真正的社会问题。
(三)民生视角偏差
所谓的民生新闻,正是要将民生作为第一主题,无论是选题还是采访,都不能偏离民生的主体角度。民生新闻就是要表述百姓身边的事,为百姓说话,让百姓有发言的平台,关心百姓,必须时刻关注群众身边的热点话题。可是,在实际采访工作中,一些采访者从心理上没有认识到自己应在的位置。在采访过程中,自诩为一种居高临下的地位,认为自己高于普通民众,对事件有处置的权力。这样的工作态度,无疑会为采访工作带来障碍,不利于采访双方之间的有效交流。另外,可能受制于想要達到的节目效果,采访者在进行提问和报道时,在言语的组织上可能会存留主观意识,这样就会导致采访结果缺乏客观真实性,采访者的发言也会对广大群众产生引向作用。
三、电视民生新闻采访的策略
(一)重视选题策划
首先,面对一些日常化的新闻事件,在选题策划上可以更多的发挥主观能动性,采访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来确定选题角度,与此同时还应当注重深度的挖掘。周口广播电视台通过每天的策划晨会,对记者上报选题进行深入探讨,帮助记者发现挖掘选题线索背后的潜在信息。在选题策划得到初步进展后,采访的落实也能够有据可依,结合具体事件找出背后的问题,而在采访的过程当中采访者也能够接收到新的线索,此时再结合重点,对选题进行方向上的细节调整。其次,采访者如果面对的是一些需要酌情处理的案件,则需要明确采访的限度和步骤,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应当采取连续报道还是就此停止,把握可以采访的底线。有些事件的参与者可能不适合采访,而有些参与者却能够满足采访条件,这些都需要采访者进行一系列的规划,争取采访的真实性、权威性得到保证。
与此同时,采访者还会接触到一些较为重大的新闻采访,此类新闻事件可能存在一定的突发性,且关注度较高,这就要求采访者在有应对突发性策划的前提下针对具体事件进行调整。突发性的新闻最重要的在于确保其时效性,采访者需遵循“黄金四小时”的原则,行动更为快速、报道更为谨慎,在新闻的规模和形式上形成一种亮点,以此来增大新闻的吸引力,让更多的民众第一时间掌握最新动态,这样才能够确保该新闻应有的价值。
(二)丰富采访形式
民生新闻的采访所面对的对象大多都是能够展示真实面貌的普通民众,具有简单直接的特征,因此在采访形式上也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变化。采访者首先应当在采访之前向有关人士了解即将被采访者的基本状态,包括性格特征和文化素养。采访者本身也应当注重观察被采访者的行为习惯、语言动作,以对其心理状态、情绪状态等进行基本的判断,这样的准备工作有利于采访的顺利开展。而采访的形式则应是丰富多样的,需具体结合被采访者的情况。一般来说,民生新闻的采访者应当保持语言的通俗易懂,以当地日常的语言习惯进行采访且在提问时不夹杂个人偏见。如果采访问题过于复杂,会导致被采访者的回答找不到重心而达不到采访效果。此外,还可以通过丰富的提问方式,让采访者与被采访者不被拘泥于严肃的问答模式当中,而是营造出一种日常聊天的氛围,这样的采访形式能够让被采访者放松心境,进而产生二者思想上的交流。不仅如此,还可以让采访形式更具创意,根据被采访的主体随心发挥,从而让采访变得更加生动且让人印象深刻。
(三)明确民众视角
采访者作为采访工作的引导人,应当具有一定的亲和力,在采访过程中让被采访者感受到轻松的氛围,而不是将自身的地位看得过高,而阻碍采访工作。采访者应当明确认识到民生新闻的侧重点,应当时刻采取民众视角,真正融入群众集体当中,通过人民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学会与人民换位思考,这样才能够真正发现新闻事件的焦点,才能在被采访者所提供的诸多线索中筛选到最具代表意义的观点,让新闻采访的价值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民生新闻的采访一定要做到客观真实,而不能因被采访者的畅所欲言偏离主题,采访者在做报道时,需要提升自身对客观事实的判断能力,尤其是关系到人民利益的问题,务必摘掉有色眼镜,时刻保持警惕,减少主观臆断,这样才能够保持新闻的可信度,真正有利于完善人民群众的生活。
四、结语
综上所述,电视民生新闻所反映的是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事件,其发展潜力是始终存在的,若要保障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在新闻采访工作上就要做好充分的准备。采访者更要在采访工作中时刻发扬专业精神,保持新闻敏感性,针对不同的新闻事件做好策划,也要在面对不同的被采访人群时,采取最为适当的采访形式,并明确采访的主体,始终以百姓的视角看待问题,不掺杂个人偏向,促进采访的客观性,还应在采访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升采访的可操作性。唯有如此,才能够在采访工作中更好地抓住重点,且保證报道的真实性,从而真正发挥民生新闻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陈嘉宾.电视民生新闻如何提升传播力[J].新闻世界,2019(12): 27-29.
[2]张洪梅.基于民生新闻节目视角下的主持语言思考[J].记者摇篮, 2019(12):37-38.
[3]钱程.电视新闻采编如何做到贴近民众生活[J].记者摇篮,2019 (12):100-101.
[4]梁科.新媒体时代电视民生新闻的变革与发展策略思考[J].新闻研究导刊,2015,(016):187-187.
[5]杨青.关于电视民生新闻采访报道的策略研究[J].记者观察:中, 2019(002):P.86-86.
[6]顾南.关于电视民生新闻采访技巧的思考[J].新闻传播,2019(12).
[7]薛强.电视民生新闻的采访技巧探析[J].记者摇篮,2019(03):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