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热潮下的传统媒体经营管理创新
2020-09-03周瑞燊
周瑞燊
摘 要: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正在深刻地改变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所有行业进行重塑。其中,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全新算法、海量数据分析和用户精准画像正在对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受众选择和经营管理产生巨大影响。一方面是技术的日新月异、一日千里,另一方面,传统媒体自身主营业务出现断崖式下跌,读者年龄老化,年轻人对传统媒体品牌忠诚度低,行业可谓内外交困。新形势下,传统媒体既要主动拥抱新技术,更要利用新技术的特点,从内部管理、业务结构、产品形态等多个维度开展自我革命,让传统老媒体焕发新活力。
关键词:人工智能;传播方式;流程再造;业务重构
中图分类号:G2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20) 15-00-02
我们正处在一个新老媒体交替的时代,传统纸媒受其天然属性的局限,有着无法逾越的劣势,而新媒体背后是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带来的新传播手段、算法迭代、用户画像的全面升级,在人工智能的加持下,以“今日头条”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发展一日千里,并实现了“千人千面”的精准内容推送。人工智能也是传统媒体行业最大的外部变量和推手,是纸媒关乎存亡的双刃剑,值得探讨。
一、传统纸媒行业目前发展困境
(1) 主营业务阶梯形断崖式下跌。除浙报集团等少数几家传统媒体集团外,广告收入依然是传统媒体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根据CTR发布的《2019年前三季度中国广告市场回顾》报告,截至2019年前三季度,中国广告市场整体下滑8.0%,传统媒体同比降幅达到11.4%,其中报纸媒体的广告花费同比下滑27.4%,颓势一览无余。
(2) 品牌影响力日渐衰弱。作为社会消费的主力军,年轻人对传统媒体品牌忠诚度并不高。年轻用户是数字时代的原住民,手机、电脑成为最重要的阅读渠道。直播、视频取代了报纸文字成为了年轻人最喜欢的表达方式和企业愿意选择的宣发载体。
(3) 体制机制依然不畅。很多主流传统媒体一直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看似能享受到两方面红利,实则“党政事企”四不靠:一是在宣传、党建等中心任务上归口党委序列;二是在巡察、审计上归口政府序列;三是在工资职称、人员招聘上归口事业单位;四是在财务、税收上又按企业执行,却没有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4) 新业态的商业模式没有建立。近年来,所有的传统媒体都上线了新媒体产品,广州日报、杭州日报、长沙晚报等地方党报的新媒体客户端常年位居全国APP前十,但新媒体“马太效应”明显,基本只有前两名赚钱,排名靠后的依然处在“赔本赚吆喝”的阶段,没有成熟的商业盈利模式。
(5) 人才青黄不接。传统媒体人才结构老化,仍然以70后,甚至是60后为主,年龄偏大、技能偏老、心态偏懒的状态,另一方面,传统媒体的新媒体平台吸引力对年轻人远远不够,需要的和想要的出现断层。
二、人工智能对传统媒体行业和企业的影响
人工智能在新闻业态的应用主要涉及新闻生产、新闻分发和新闻用户终端等几个领域。以“今日头条” “抖音”为代表的新媒体正是引入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发展上对传统媒体实现了“碾压”。人工智能对纸媒行业和企业的影响是全面而深远的:
(1) 人工智能技术全面提升了新媒体的用户体验。基于大数据的算法迭代,人工智能可以实现“千人千面”的需求满足,每个人看的新闻都是想看的,是个人数据的沉淀,从而加深读者的黏性。而传统媒体的时效不仅滞后严重,而且呈现的方式对所有读者来说都是一样,用户体验不佳。
(2) 人工智能技术变革传统写作方式。人工智能程序算法“机器人写新闻”已经实现,早在2006年,美国的汤姆森公司就利用计算机程序完成了金融方面的新闻写作。国内也出现腾讯“Dreamwriter”、今日头条“张小明”、第一财经“DT稿王”等机器人新闻写作应用。这些写稿机器人都是通过数据采集、清理,再将新闻要素代入——“5W1H”模板,并自动推送新闻。
(3) 人工智能技术改变传统传播载体。“微信” “抖音” “快手”等各大直播平台冲击着传统的报纸载体,其不论是便携性、经济性都不如新媒体产品。
(4) 人工智能技术强化新媒体平台优势。今日头条、抖音这两款产品的用户数大概在3亿~5亿之间。而国内发行量第一、世界排名第五的报纸《参考消息》,日均340万份的发行量与動辄上亿的新媒体用户量完全不在一个数量级上。
三、传统纸媒的破局构想
传统媒体想要突破困境,需要从思想到行动的全面颠覆,要从内部运营管理、业务组织结构、产品形态等多个维度开展自我革命。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各项要求,破除传统体制的机关化、行政化倾向,在人才选拔、激励机制等方面与市场接轨,既顺应媒体发展规律,又充分挖掘原有优势,增强其内生发展动力。
(一)整体破局之道:全面拥抱人工智能技术,全流程再造
(1) 生产端:将新闻等内容生产分成两个部分,一是采用“机器人写稿”,这样的稿件限于天气预报,突发快讯等有固定模式的新闻信息;二是深度报道的生产,要借助互联网的信息采集、无人机拍摄、直播等方式生产。
(2) 分发端:每个记者都应该是全媒体记者,实现一稿多发,即信息采集编辑后同时在“两微一端”、直播平台、今日头条公众号和报纸平面端进行新闻产品的分发,实现全渠道覆盖。
(3) 接收端:改变产品形态和载体,除了智能手机外,平面媒体可以采用以同等订阅价格赠送平板电脑的方式来增加用户体验和黏性。
(二)具体破局创新措施
(1) 技术赋能创新。全面拥抱新技术,尤其是人工智能技术,传统平面媒体在自身的新媒体产品上运用新技术,增加老客户的产品形态转移,将线下的读者转移到线上,同时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在天气预报,突发快讯等有固定模式的新闻体裁上实现“机器人写稿”,突破传统媒体时效性的限制。
(2) 组织结构创新。改变过去事业不像事业,企业不像企业,喊着市场的口号,行着机关的作风,着力全方位对自身进行组织结构的重构。由于考虑税收等因素,全国大部分传统媒体的广告、发行部门作为最大的经营部门并没有独立法人地位,应该将其与目前管理部门上下打通,与相关各个独立法人的广告业务部门横向打通,建立大事业部制。
如:将原有的广告部门(公司)、发行部门(公司)、新媒体部门经营版块等所有非独立法人的经营业务进行整合,将下属各个系列媒体公司的广告业务进行整体打包,对外包装成全媒体矩阵经营套餐产品,形成合力,多平台分发。原行政部门进行梳理,成立大的行政事务管理中心。
(3) 人才机制创新。由于传统媒体,尤其是各级党媒领导班子的人事任免权在上级党委,且中央对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极度重视,在此层面不宜也无法进行领导人员机制的改革。而在很多直面市场竞争的一级、二级子公司可以试水引入职业经理人制度,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并试水关键管理岗位、技术人才员工持股,进一步激发活力。
(4) 平台建设创新。目前以腾讯公司为代表的各个互联网巨头,携巨大的技术优势、数据优势中标了很多省市智慧城市建设,但在具体落地时,面临对当地情况的陌生,尤其是对社区工作了解空白,属地的传统媒体可以凭借政府资源和多年对当地社区的渗透,作为智慧城市社区这个基础端口的连接器。将已上线的新媒体平台打造成为移动政务平台和移动生活服务平台,各部门向它开放政务数据资源,做到信息共享,也成为对外连接商业业态与社区服务的桥梁。
(5) 对外投资创新。文化产业作为朝阳行业充满各种投资机会,中央对意识形态领域也高度重视,各传统媒体可以自有资金、宣传部文化产业引导资金作为发起人,联合其他专业投资公司和其他企业共同成立文化类创意創新的产业投资基金,引入专业投资团队和人才,实现市场化、专业化、公司化运作,做大做强全市的文化产业,孵化一批文化类的上市公司。
(6) 产品团队创新。以传统采编部门为单位建立一个垂直产品的团队,比如在科教医卫、财经、文体旅游等细分部门试水,将经营、活动策划执行、产品开发等实行一体化运行,将传统媒体转型成为智库媒体模式。
(7) 产品形态创新。报纸和杂志每年定价并不低,可以尝试以一台同价位平板电脑替代全年纸制报纸、杂志,这样也可以彻底解决发行成本和影响力矛盾。平板电脑上除了日常的媒体内容还可以与第三方服务商合作做服务类产品,如远程医疗、远程教育产品以及其他的B2C产品等。同样的定价,一边是报纸、杂志,一边是平板电脑,相信对于消费者,尤其是年轻消费者,应该不是一个选择的难题。
四、结语
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出现,对于传统媒体来说是挑战也是机遇,关键在于怎么运用新技术的特点,结合行业、企业自身实际,探索出一条转型升级的路径。
参考文献:
[1]张欢.传统媒体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J].科学与财富,2018-11-16.
[2]艾草.腾讯AI技术助力传统媒体产业突围[EB/OL].艾媒网,2019-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