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主题报道H5作品比较研究
2020-09-03王思涵
摘 要:本文从H5的发展过程说起,总结历年来人民日报两会中的H5作品,与其他媒体对比,进行纵向和横向的研究,探索重大选题H5报道的特点、优势及其传播效果,探讨技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寻找严肃性与娱乐性之间的平衡,为未来重大选题的H5作品创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H5;创新;互动;技术形式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20) 17-000-03
随着互联网的崛起,报纸、电视等传统报道形式日渐式微,网络成为媒体发展与竞争的新场域,媒介深度融合开始。H5作为一种整合信息的技术手段,也加入了此次融合大潮中,其将文字、图片、音乐融于一体的特点,给予受众视听上的巨大冲击,带来与众不同的沉浸体验,逐渐成为各大媒体的标配,在重大主题报道中发挥着独特作用。
一、H5的概念与发展过程
H5是HTML5的缩写,是指第五代的超文本标记语言,它具有跨平台性,兼容PC端与移动端、Windows与Linux、安卓与IOS等,与之前的网页制作相比,H5可以轻松移植不同平台的特性大大降低了人们开发运营的成本。本文中所说的H5是狭义上的理解,指用H5语言制作的数字产品,特指在移动端运行的动态交互页面。它们一般包括文字、图片、音频,借用微信移动平台进行传播。
回顾H5的发展过程,最初它仅包含视觉设计的简单内容,常运用纯静态页面将模板进行简单放置,制作成类似PPT的形式在移动端播放;自2014年几款H5小游戏引爆网络,H5这种新媒体表达方式才真正被大众关注,此时H5以直观展现用户需要的场景和故事见长;2015年,人们开始探索H5的交互设计功能,用户有参与感和良好的体验,其分享意愿加强,达到传播效果;鼎盛时期的H5融合了交互式微电影,丰富了内在形式,给人以沉浸感体验和良好的互动,比如2016年的密室逃脱类游戏H5《活口》。
在新媒体迅速发展的今天,媒体人综合利用各种新方式在网络或移动平台上进行新闻报道和信息传播,H5也成为融合新闻的一种表现形式。尤其是在重大选题与严肃性时政新闻报道中,H5以其独特的阅读体验和互动优势占据了人们的视野,比如在每年两会、2018年改革开放、“一带一路”倡议、国庆节等重大选题中,主流媒体常会与媒体公司联合,推出一些相关的H5作品,丰富新闻内容。
二、人民日报重大主题H5比较分析
H5之所以能得到主流媒体的青睐,在于它与众不同的角度。制作者会对主题报道进行二次把关,将整合出的热点事件和关键信息,附以创新形式进行创作,这使得H5中的信息更为简练。同时,在常规报道中难以使人理解的图表与数据,在H5中就变成了富有动态又生动的动画,简单易懂的文字和表格,再加上音频和图片,直观的表现形式大大降低了用户的阅读难度,让人们在短时间内捕获大量内容。
除此之外,对于伴随电子科技发展而长大的年轻一代,H5成为连接他们与严肃性时政新闻的桥梁。调查显示,截至2018年12月,10~39岁群体占整体网民的67.8%,其中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达26.8%。具有技术含量的H5用娱乐化的方式重构了时政类新闻报道,使得原本对其关注较少的年轻用户转变态度,做到了“硬新闻软着陆”。
2016年,人民日报将H5融入重大主题报道中,对选题报道的路径进行开拓创新。我将以近年来的人民日报两会报道中的H5作品为例,对比探讨重大选题中H5的特点、优势及仍需探讨的问题,为以后H5与主题报道的更好融合提供建议。
三、人民日报两会H5作品特点及优势
(一)创意先行,“H5+”实现
H5作为一种结合图片、声音、文字,主要呈现于移动端的作品,能够产生的影响和灵活能动性是有限的,手机网页加载的速度决定了它无法在细微处还原场景。在这样的条件下,创意成了吸引受众的首要因素。
比如2016年《人大新闻发布群,傅莹邀请您加入群聊》,通过模拟微信聊天的场景,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新闻发布会的发言人傅莹,就“十三五”大会的议程和人大工作的有关问题回答大家的提问,展现了“十三五”对人民大众关注热点的相关回应。
其中,最吸引用户的一点就是对微信界面的模仿。从H5的首屏开始,就显示了高度的模仿性:手机屏幕显示此刻的日期与时间,下方写着提示“点击头像来解锁”。进入群聊后,各媒体记者提出问题,其中包括“十三五”规划、南海岛礁“军事化”、慈善法草案、反腐等时政热点问题,傅莹则以文字或语音回答。一些小细节加大了场景的还原程度,比如傅莹的回答中包括部分网络语言和微信表情,拉近与用户之间的距离,在傅莹回答问题时,姚明邀请马云加入了群聊。最后是分享界面,点击分享朋友圈,邀请好友加入“人大新闻发布群”。
2019年两会人民日报的H5作品《喂,你好吗》与《人大新闻发布群,傅莹邀请您加入群聊》类似,通过模拟拨通陌生人电话,逼真还原手机屏幕,从一个新颖的角度表达“两会汇聚你的梦想,关注你的关注”的主题思想。它突破了观众对H5的预设和认识,没有利用“文字+图片+声音”的传统方式,而是在短视频的基础之上,模拟手机拨号,拨通后的“陌生人”在视频中介绍自己的生活和梦想,之后点题页出现,表明两会关注普通人的故事。
H5的创意往往有迹可循,它常会以“H5+”的方式出现,最后变成H5的一种分类方式。根据文献资料和个人整理,H5主要包括展示类、视频类、技术型(比如3D实景、VR技术和重力感应等)、动画类(比如情境动画、快闪动交互动画)、模拟类、生成类(比如通过用户上传照片或信息,与给定画面结合,生成獨特的页面)等,H5也在图片、文字的基础上,融入了动效、音频、视频、图表和互动调查等。
在人民日报两会有关的H5作品中,《喂,你好吗》是H5与短视频的结合,属于视频类H5,而2017年两会H5《网友关心的问题,聆听总理这样回应》则将摇一摇当成主要的创意点,它使得问题随机蹦出,给用户以期待。在2018年改革开放重大主题报道时,人民网的H5作品《习近平论改革开放 全景带你了解这些关键词》将全景技术加入其中,360度全景和重力感应技术的应用,使得整个H5作品充满现代感和科技感,用户通过晃动手机即可预览全景画面。
(二)互动性强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受众不仅是信息接收者,同时也是信息制造和发布者,受众参与文化稳步推进,在传播方式上由传统的‘一对多向‘多对多转变。”新媒体的蓬勃发展与用户渴望互动的心理有着紧密的联系,当传播从单向变成双向后,社交媒体使得普通人有了更多可以展示自我的机会,媒体与用户、用户与用户之间的互动交流也使得信息变得更为多元与个性化。H5作为新媒体的一种表现形式,互动自然不可缺少,互动性强的作品容易具有广泛的传播,成为“爆款”。H5中的互动方式主要分为用户和页面之间的互动、用户和移动端之间的互动、用户之间的人际互动。
2017年两会人民日报的H5作品《我也想当国旗手》是一个升国旗的游戏,用户向下匀速拉动升国旗的绳子,升旗的节奏和国歌的匹配度越高,最终获得的分数越高。这是用户和页面之间的互动,人们通过参与游戏和得分,掌握住东西,获得满足感。
分享页面的设置增强了用户之间的人际互动,实现了受传角色的转换。根据“使用与满足”理论,受众的能动性和地位被突出,“分享至朋友圈”使其从受众变成了传播者,满足了他们的社交需求,同时也促成了信息的裂变式传播,作品可以收到很客观的阅读量。2019年两会H5作品《2019年政府KPI账单》的最后页面,用户可以选择关键词,比如“五谷丰登” “熬最少的夜 做最亮的仔” “好嗨哦,年薪翻一番”等,生成包含H5二维码的个性化页面,分享至朋友圈。
四、重大主题H5作品中仍需探讨的问题
(一)形式是否大于内容
凭借新媒体技术的平台,H5得以立足与发展。在此,我们应该关注它可能的发展空间,而不是仅以这种形式论证它的存在。H5发展自有其历程,从简单的“文字+图片”逐渐丰富,加入交互、短视频等動态元素,我们应该在此基础之上继续将H5与其他元素融合,提出新的创意点,而不是回归到最原始的PPT形式,单纯把H5这一形式当成亮点。
2018年人民网两会H5《2018政府工作报告人民电子书》,以简单的形式展现了政府工作报告的主要内容,它配备了字体放大缩小、标注重点阅读、发表学习体会等人性化功能。但与期待着游戏和互动的用户相比,这个H5电子书可能就不符合他们的预设。
技术仅是H5的一方面,我们在投入H5创作或其他新媒体形式创作的时候,需要考虑技术元素在作品中究竟占了多大的比例?我们是否只是跟随技术发展潮流而动,而不是探索其真正的功能和意义?
“爆款”H5的成功因素除了高超技术的运用外,最重要的还是内容。“清华大学教授彭兰认为,移动时代场景的意义大大强化,移动传播的本质是基于场景的服务,即对场景的感知及信息适配,场景成为继内容、形式、社交之后媒体的另一核心要素。”H5的内容旨在给用户打造一个沉浸式场景,使其获得不同的新奇的体验,可场景一旦产生了违和感,用户只能以旁观者的态度看完整个作品,无法融入其中,不利于作品的主题体现和有效传播。
除此之外,技术对于H5还有诸多限制。主要传播于微信平台的作品,无法突破移动端的界限,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同时H5作品包含技术与图片,对网络速度的需求比较大,加载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流量,如果网络状况比较差,非常影响用户体验;为了H5能在用户的手机上很好的播放,制作者也不可能制作大体量的作者,这也限制了H5的精细程度。
(二)娱乐化倾向的把控
重大主题的H5作品不能以过于娱乐化的方式呈现出来,而需要具备庄严、朴素的质感。网易哒哒常会生产一些与重大主题无关,而更贴近人们生活的作品,比如《大战之前,这里复仇者最后的宣言》,即便是母亲节的主题,H5《把时光快进3285000倍后,我读懂了妈妈》也有较强的娱乐性,以动图的方式展现了一个孩子的成长经历。
重大主题的H5需要在娱乐化与严肃中间寻求一种平衡,以比较轻松的形式和内容向大众传达正面严肃的主题,引起人们的关注。H5过于刻板与固化,会使得作品本身不具吸引力,无法产生良好的传播效果,而H5娱乐化倾向严重,又会转移人们对于事件本身的关注。
五、H5的未来何去何从
在H5发展至高潮的今天,我们认可这种新形式对于新媒体的丰富作用,也看到了“爆款”作品在人群中引发的巨大关注。主流媒体通过这种形式将严肃性报道和重大主题报道的内容有效的传播给年轻观众,其创新性与互动性也得到了用户的广泛认同。
但在看到其优势的同时,我们仍要关注本身的不足。H5的缺陷体现在重大主题新闻报道中,不仅有平衡严肃性与娱乐化程度的困难,还有H5这种形式本身带来的问题。由于限制于微信平台、图像无法做到非常精细、互动简单等问题,我们不得不在这样一个新媒体兴起、H5保持热度高的环境中,来对H5做一个公正的评价。它的技术要素是否大于了内容本身?它的形式是否高于创意?
“有网友感叹,H5作品只有两种,一种是‘哇,好炫!另一种是‘切,好渣!两个极端,没有中间地带。”如果制作者不考虑H5的真正优势和创意点,那么H5就只会输出无效信息,浪费用户的大量流量。
在思考问题的同时,我们还要积极寻找解决办法。作为H5作品的最佳驱动力,创新的想法和角度值得创作者考虑。运用“H5+”的创新方法,或者转换主题的角度寻找突破口,都可以成为我们构思和创作H5的有效途径。
“如果从麦克卢汉‘媒介即人的延伸理论来讨论H5新闻的话,H5新闻是多感官的延伸,而且是没有延迟的延伸。”H5调动起人们的视觉、听觉与触感,增加了用户对于信息的选择的自主性,解放了受众的主动权,人们可以自己通过引导获得信息,所以互动性也是H5制作者需要着重考虑的一点。2016年人民日报H5《你有一份来自总理的神秘快递》从小角度切入,综合运用动画、音频等形式,通过互动提高了作品的趣味性和可读性。
总体看来,H5虽然发展到了鼎盛时期,但商业模式还未形成,制作一个H5的时间成本也远远超过普通的文字报道,但对于处在转型期的媒体而言,进行尝试与体验,丰富融媒体形式值得提倡。但从本质上讲,无论何种技术形式,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能把内容有效传播给受众,技术手段为辅,选题创意与内容质量才是真正重要的。
参考文献:
[1]任爱忠.新媒体技术与受众互动传播模式的发展研究[J].西部广播电视,2019(11):56.
[2]成柳依,皮勇.新媒体时代多样化表达方式的运用——浅谈H5、图解、视频、小游戏四大表现形式[J].新闻研究导刊,2017(8):35-36.
[3]余列平.数据可视化、H5、短视频,进击的新闻表达在中国何去何从?[J].传媒评论,2015(4):27-30.
[4]张星.新媒体环境下H5在新闻报道中的优势探析[J].新媒体研究,2018(20):158-159.
[5]网易传媒设计中心.H5匠人手册 霸屏H5实战解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
作者简介:王思涵,女,汉族,山东滨州人。研究方向:数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