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的教学思想对语文 教学的启示
2020-09-03卢友芳
卢友芳
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源远流长,在历史发展、朝代变迁中,诞生了许多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他们的教学思想从学生出发、从教育实际出发,在新时代的教育事业中,仍对广大教育工作者带来了启示。孔子作为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其《论语》中所揭示的许多教育思想仍值得我国现阶段的教育工作者进行学习。
初中语文作为初中阶段一大重点教学科目,随着教育改革事业的推进,教师在日常授课中越来越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提升、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引导和培养,《论语》作为经受住时代考验的经典著作,教师可利用其中蕴含的各种教学思想辅助自身的语文教学,从而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一、《论语》中的教育主张解析
孔夫子在我国封建社会背景下便将教育主张定位为“有教无类”,孔子在当年时代背景下倡导教育事业应不分贵贱,不论长幼,不分种族,人人拥有同等接受教育的基础权利。且并未规定受教者的实际年龄,以学无止境理念进行教学,鼓励年长者进行学习,将教育事业定性为终身教育。
孔子在《论语》思想中表示,教学由四大阶段即学习、思考、温习、践行组成。“学习”“践行”便是知识理论的实践过程,最终达成学行一统、学以致用的状态。实践是学生进行知识学习的最好老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可对自身所学知识进行实践、运用及巩固,以此体现出语文知识的实际价值。孔子在教导门下弟子时,鼓励学生不断实践及学习,以实践锻炼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与当代教育理论中鼓励学生自主探究、锻炼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十分相似。
二、《论语》启示之紧抓语文学科结构
各类学科都有各自的逻辑性,学生在理解某一特定学科后,便能明确该学科所拥有的关键特征,该类特征有助于学生进行更好的学习,总的来讲,各学科都拥有各自的学科观念,学科观念能将学科内部的各版块有逻辑性地进行组织。从《论语》中孔夫子与弟子的谈论可知,孔夫子对个人所教授内容存在着个人的学科观念,孔夫子较为清楚明了地掌握着自身所教授内容的知识整体结构,并将所有零散知识点以相关性进行串联,最终形成单个版块和整体结构。孔夫子认为学生的学习应建立在多学的前提下,且能将自身所学知识进行逻辑性整理和组合,以此来形成知识的整体结构,该项思想得到了我国近代教育家的实践与运用。
例如上世纪后期,魏书生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语文知识树”的构建,帮助学生将语文中的知识理解为“树枝”,最终串联到树干上变成一整棵大树,该项思想中的“树干”即是学科观念,亦是孔子教育思想中的“一以贯之”。初中语文作为语言类教学科目,其教材内容广泛,教学知识点繁多且更为零散,为保障学生的学习效果,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以近段时间单本教材中所学知识点进行简化及知识体系构建,帮助学生更加清晰、明确地理解所学内容,形成语文知识框架,且初中生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可理解此类学科结构,该项教学形式的运用有助于教师教学质量的增长,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三、《论语》启示之运用典雅语言教学
我国作为人口众多、历史悠久的发展中国家,自古便对诗词文化有一定程度的钻研,形成了典雅、优美的诗词文化。孔子的《论语》中指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便倡导了典雅语言的妙用。典雅语言意为与日常逻辑相对,是诗化、艺术化、感染力强、较为规范的语言类型,其中彰显着运用者较高的修养德行、高雅的情趣审美、恭谦的交往态度和含蓄美、令人寻味的具备较强艺术效果的文字语言。在《论语》中该类语言占比较重,孔子在对门下弟子的日常教导中经常以生动、趣味的典雅语言为学生阐明一些深奥的理论道理。
例如,在形容时间流逝飞快时,孔子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来形容。在提升教学趣味性的同时,更引导门下弟子们对所学内容有了更深程度的思想感悟。我国学者辜鸿铭曾指出,我们的汉语是一类心灵的语言、诗的语言,具备着较强的韵味和诗意,犹如古代国人在进行散文体的短书信写作时,亦带着一种较为强烈的诗意和韵味。而在近代教育中,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文化、外来文化不断影响着初中生的认知和语言构建,部分学生因此类因素影响,在语言表达中带着较大程度的网络化词语,一些词汇或成语运用不当现象时有发生,直接影响了学生的文学素养的培养和提升。
《论语》中讲“言高为师”,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作为学生语言学习和词汇运用的直接引导者,在日常教学中应树立以典雅语言教学的意识,自觉进行典雅语言的运用。例如教师在教学活动进行中可有意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典雅语言,在诗词教学中,以诗词品读、词景赏析、用词解析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对典雅语言的认知及认可,在教学时间允许下,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诗文改写、仿写及原创等活动,不断训练学生的典雅语言运用能力,从侧面培养学生的写作意识及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四、《论语》启示之注重学生语言实践
在《论语》中孔夫子曾让门下弟子子路、冉有、曾皙等人来进行“言志”活动,鼓励他们自由发表个人的思想感悟。由此可知,孔老夫子在日常授课中注重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并充分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探究、发言的权力,亦是师者为学生提供的言语实践机会。初中语文作为一门学习基础语言文字知识、培养文字运用能力的基础科目,本身存在着一定的实践性及综合性,当今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中,多数教师重视对学生的理论知识讲解,例如带领学生分析文意、带领学生认知词汇,但其中对如何教学生实践运用的重视度较低,过于重视书面性,而轻视了语文教学的口语性,影响了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培养。
此外,部分教师在日常授课中个人的主导性较强,与学生间的良性沟通、互动交流较少,致使教师不能完全明确学生的学习问题、学习状态,影响了语文教学的实效性。为改善此类不良现状,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语言实践机会,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中应充分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教学需要和学生能力培养需要给予学生一定的自我展示、语言组织机会,以此帮助学生不断成长。例如在小说类教材教学中,教师便可以“主人公具备哪些品质”“该故事蕴含哪些道理”等問题鼓励学生发言,通过学生的学习总结、口语表达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落实素质教育理念。
《论语》作为一部古代思想著作,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学习,结合教学需要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来进行教学思想的实践和创新,为学生综合素质提高、锻炼个人思维提供充分机会。初中语文作为我国青少年教育中的一大重点,中学语文教师应从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构架、鼓励学生运用典雅语言、给予学生充分实践机会这三点做起,为祖国培养高素质人才。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民兴实验中学(22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