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得好,散文课堂才能教得好

2020-09-03张丽君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景物意境散文

张丽君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就要适当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教师要在积极展开课堂预设的基础上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并根据学生的具体生成情况提出适当的问题,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提升语文学习能力。由于散文具有形式上自由活泼的特点,所以很多学生在阅读散文的时候总是无法把握住关键点。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开展课堂提问,用高效的问题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把握散文语言的特点,感受散文的内涵,体会作品的意境和情感,进而更好地理解散文作品。

一、以“简”促“韵”,语言明确

散文的语言简洁明了,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散文语言的特点,并借以体会散文作品独特的韵味。若散文的篇幅比较长,所写的内容也会更多,显得更具有发散性。在课堂提问的时候要提出更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清楚地抓住展现出语言特点的词句,并分析其语言特性。这样就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散文语言,感受作者独特的语言风格。

《紫藤萝瀑布》一文的语言不仅十分质朴,而且还具有简单含蓄之美,在指导学生思考的时候要注意这一点。同时,在提问的时候也要注意把握住问题的重点。若让学生依次找出文章中展现紫藤萝的词句,然后再一一分析其表现手法,那么这样的提问时间拖得太长,学生很容易在此過程中转移注意力,分析的效果就会受到影响。所以此时不妨用一个主问题简单明了地表达下一步的探究方向:“文章是怎样展现紫藤萝的呢?你能找出具体的句子加以分析吗?”这样就将问题简练化,促使学生自主关注课文中的各个句子,并将下一步的提问权交给了学生,学生提出了相关的问题:“‘我在开花等句子用了反复和拟人的手法,作者为何要这样做”“花和腐败有什么关系”等。促使学生主动思考,进一步感受作品的语言特点。

要注意的是,不少教师在提问的时候,没有注意突出问题的重点,语言表达过于累赘。这样学生就不能抓住问题中的关键点,回答的时候也不能找准角度,影响了学生的解读效果。所以在提问的时候要注意语言简单明确,这样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思考。

二、以“形”传“神”,触及内涵

散文作品具有形散神不散的特点,在课堂提问的时候要注意让学生把握住散文的“形”,进而促使学生把握住散文的“神”。即提问要把握住散文的内容,思考作者通过什么内容体现出了自己的情感,理解作者的创作主旨。

《济南的冬天》是一篇形神兼备的作品,在课堂提问的时候也要注意这一点,引导学生从语言之“形”入手,逐步探究作品之“神”。“这篇文章在开头的部分用什么方法突出了济南冬天的特点呢?作者想要借此表达怎样的情感呢?”这个问题促使学生将阅读的焦点放在作品的语言形式上,并探究语言和作品主旨之间的关系。学生很快有所发现:“文章的开头部分使用了对比的方法,在作者看来,其他地方的冬天都不如济南的冬天好。这样的话自然而然地让读者感受到了作者对济南的喜爱之情。”此外还可以提出一些类似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作品的内涵。如:“作者用‘暖晴一词形容济南的冬天,为何不用‘晴朗之类的同义词呢?”学生发现“晴”和“情”谐音,感受到作者在选词的时候也体现出了一份“情”。学生从分析作品的语言入手,很好地把握住了作品的内涵。

在课堂提问的时候首先要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语言,看看作者怎样选择合适的词语,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其次思考作者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修辞手法,想要表达怎样的意蕴。在这个基础上,学生自然而然能理解作品的主题,把握其中的内涵。在提问时还要注意问题的灵活性,促使学生发散思维,在短时间内把握住作品形神合一的特点,体会作品的感染力。

三、以“言”显“境”,浸入意境

“言”指的是语言,而“境”指的是意境。在散文作品中,作者常常用具有感染力的语言将各种意象串联起来,进而形成一种特殊的意境,并将自己想要表达的情感传递给读者。在课堂提问的时候也要注意这一点,围绕意象及其语言表达形式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促使学生获得主观体验,让学生进入到作品的意境中,感受作者情感的升华。

《雨的四季》一文中描写了一年四季不同状态的雨,鼓励学生从语言入手,探究作品怎样表现“雨”这个意象,思考作者想要构筑怎样的意境。以春天的雨为例,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大家阅读从‘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到‘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这段话,作者在这段文字中展现了春天哪些独有的意象,它们和‘雨有怎样的配合,表现出了怎样的意境?”借助这段文字,学生听觉、视觉、嗅觉这三个部分的感官都被调动了起来。学生发现雨滴搭配小草、花苞等意象,体现了一种唯美的意境,春天到来之后是一种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状态,蕴藏着独特的生机。在问题的引领下,学生不仅体会到了作者用词的精妙之处,而且在脑海中再现了各种意象,将意象组合成春的意境,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妙。

在散文提问中,可以用问题促使学生调动多种不同的感官系统,这样学生能更好地品味作品语言的精妙,同时也能感受到作者所创造的唯美境界。在此基础上还可以组织学生展开学以致用的学习活动,尝试模仿散文的语言展开自主创作,思考自己是否也能塑造出这样唯美的意境。

四、以“景”融“情”,理解情感

不少精美的散文作品都具有情景交融的特点。在教学中要设置和景物有关的问题,让学生将关注的焦点放在景物描写上,并思考从这些景物描写中能否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在提问中引导学生和作者进行情感沟通,思考自己看到类似的景物会产生怎样的情感。这样能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阅读《春》一文时,学生发现这篇文章运用了丰富多彩的修辞手法,展现了春天的美妙风光。此时鼓励学生思考:“从表面上看,这篇文章只是描写了春天的景物,那么你能否从这些景物描写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怀呢?”学生发现,文章看似处处写景,实则处处写情。“作者十分喜欢使用拟人的手法,比如展现出春草钻出地面的状态,展现出春花赶趟儿盛开的状态,这种拟人的手法实际上体现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作者没有将花草当作无情之物,而是将它们当作自己身边的小伙伴,给它们赋予了生命。”在整合了文章中的景物描写后,学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景物原本无情,但是作者的心中却有情,作者让景物变得更灵动,充满生机,就是为了展现心中对春天的喜爱和向往之情。”在提问的激发下,学生体会到了作品中的情感。

在情景交融的散文作品中,作者有感而发,用语言促使景物富有情感,达到景和情的和谐统一。学生在分析景物的过程中逐步理解了作者的情感,此时若能适当补充一些作品的背景信息,让学生了解作者当时的生活状态,学生能更好地领悟作品中的情。

在初中散文教学的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思维特点和接受能力,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更好地感受散文作品,体会作品优美的语言,感受其中真挚的情感。若能结合散文的特点提出问题,则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散文,读出其中的精髓。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湟里初级中学 (213151)

猜你喜欢

景物意境散文
四时景物皆成趣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写写冬天的景物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景物描写要准确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