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卷锦葵灿愈娇
——探析“风卷葵”的自然灵气之美

2020-09-03施建忠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0年7期
关键词:风卷灵气手工艺

施建忠

中国紫砂壶艺术的诞生与发展离不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它再一次向世人展示了中国这片古老而又坚韧的土地的神奇,是中华民族文化生命力的内在构成部分之一;另一方面,紫砂壶艺术也离不开手工艺人的智慧,手工艺人们在自然或生活中获得丰富的经验,才有艺术创作的可能。正如本文所介绍的这件“风卷葵”,这是一件仿造锦葵所制成的紫砂壶,决定了仿生的自然美是其主要特征,更为重要的是,此壶可以看作是中国紫砂壶艺人组成结构变化的开端,说明了中国古代手工艺人对于个人创作思想与艺术水平的认可,这对后来紫砂壶艺术的发展勃兴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谈及制作紫砂壶的手工艺人时,我们似乎从未注意过性别,然而在极为看重“传男不传女”的封建社会,女性即使是有创作想法也未必能对抗得了强大的封建传统,不过还是有这样一位叫杨凤年的姑娘以智慧和勇气走上了紫砂壶创作之路,成为中国首位女性紫砂壶艺人,这件“风卷葵”也就是她的代表作品。

杨凤年的兄长即中国紫砂壶工艺大师杨彭年,杨凤年自幼受其熏陶,久而久之便萌生了制壶的想法,最终从风吹动的锦葵中获得启发,又冲破重重阻碍才使壶得以面世,一经出现就受到行家们的认可,可见其造型之奇与工艺之细,尤其是流动于其中的自然灵气之美历来为人所称道。

客观地讲,女性心思情感细腻,较为适合紫砂壶艺术创作,更适合表现灵气、可爱与娇媚等偏重于女性特质的风格。“风卷葵”仿造锦葵造型,首先有一个圆圆的且开放的壶身,象征花朵主题,壶身底部平稳灵巧,向上到壶腹部分则逐渐盛开,再向上便渐渐内敛成平滑均衡的肩部,称整个壶身造型像一位姿态端庄、落落大方又带着些娇媚的美女也是不为过的,手工艺人牢牢抓住紫砂壶稳、顺、巧的艺术精髓,进行了仿生的艺术处理。

《风卷葵》

“风卷葵”最为人所称道的是遍布于壶体各处的装饰,这些装饰具有浮雕美感,层次纹理清晰丝毫不显累赘。首先壶身处强化壶腹部分“腰线”的立体感,以此为分界,壶的上下部分分别雕刻出锦葵花瓣的的图案,边缘处是明显突出于壶面之上的,线条是流动的,如在风中颤动的锦葵花瓣,这也正是“风卷葵”最直接生动的自然灵气美表现。

壶盖同样仿造锦葵花朵形状,与壶身相比更加真实具体,中央连接倾斜的锦葵梗承担了壶钮的功能,第二部分的装饰便在环绕着壶钮的壶盖之上。这一部分所模仿的是锦葵的叶片,叶片是根据壶钮倾斜的角度来设计的,一侧的叶片向上卷起,恰似迎风起舞。叶片装饰的线条与壶身花瓣线条的走向、节奏是相一致的,这是保证壶身造型整齐清晰的重要结构调整。

直嘴与圆环形状的把手镶嵌于壶身两侧,把手呈一个正圆形,与壶身的圆润形态相互照应。这第三部分装饰也就在壶嘴、把手以及靠近把手的壶面之上。把手上有叶片纹样雕刻,如叶片包裹花梗。把手上运用纹线装饰,使其更加贴近自然花梗的形态。壶面上仍然是叶片装饰,这里的叶片多了一些自然的恬淡气息,似乎彰显着锦葵所拥有的娇羞之态,不同形状的花瓣、叶片装饰使作品尤为鲜活,每一处都充满着生命气息,这种灵气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锦葵在风中的潇洒英姿,顿时便觉此壶于自然柔美之中自成品格,加深了作品的精神力量。

“风卷葵”是花器中的经典之作,表面复杂又不死板的各种装饰需要手工艺人准确把握风卷锦葵的重要特点,相传当年的杨凤年围绕着锦葵花看了三天三夜,又一连做了七七四十九天才完成作品,这离不开她本人的艺术天分,最重要的还是这种超乎于常人的努力,如今看来仍使人倍觉感动。

此件作品有着棕红色的外表,泥料的细致程度与造型装饰的细致相得益彰,微微的光泽,细腻顺滑的手感是作品惊喜美感的组成部分,有利于后期各种装饰纹线的表达。杨凤年凭借个人努力打破了女性不能制壶的传统,为世人留下了“风卷葵”这样一件几乎堪称完美的作品,这是对个人艺术创作能力的肯定,也正是尊重创作、尊重人才才使得中国紫砂壶艺术蒸蒸日上,未来可期。

结语:本文详细介绍了“风卷葵”的造型来源与工艺特点,通过造型装饰的解读与评价揭示出作品自然灵气的形成,了解了杨凤年对中国紫砂壶艺术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风卷葵”的艺术价值是多方面的,是紫砂花器发展中一件重要作品,是中国紫砂壶工艺发展的一次突破。

猜你喜欢

风卷灵气手工艺
Andalusia's white villages
刘红霞
印花之心
微光
传统手工艺与博物馆
回 味
镂空工艺
世界工艺文化之旅
手工艺·温州发绣
一路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