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紫砂壶“寿珍汉扁”的造型之美和文化之美

2020-09-03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0年7期
关键词:器型紫砂壶技艺

程 晗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在中国漫长的文化历史中,茶文化占据重要的地位,中国人爱好喝茶,在喝茶的过程中演变出了源远流长的茶文化。紫砂壶因茶而生,在深厚的茶文化底蕴的浸染下,紫砂壶自诞生起就表现出独一无二的文化特质,作为传统手工艺品,紫砂壶不仅体现了技艺的传承和融合,也体现了文化的传承和融合,它穿过历史的烟云,逐渐成为兼具实用价值和观赏价值的艺术品,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之林闪耀着独特的光彩,在几百年的发展过程中,无数紫砂艺人因之成名,而他们也促进了紫砂艺术的发展,呈现出如今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

1、“寿珍汉扁壶”的造型审美

紫砂壶作为传统工艺美术品,是在传承和创新中不断发展的。紫砂壶器型千变万化、数不胜数,如今大多数紫砂壶器型来源于以下三种:一是继承经典器型,模仿经典作品;二是在传承经典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理解,加以改制或创新;三是利用传统技法,结合现代审美和创新理念,完全根据自己的思维创新壶型。紫砂壶“寿珍汉扁”(见图1)是传统的继承,对经典的感悟。“汉扁壶”式是清朝咸丰、同治年间万泉氏所创作,是受到曼生壶式影响后衍变而来的,后又有程寿珍根据前人的经验反复造化、精练而创出属于自己独特的经典造型“汉扁壶”,与他所创的“掇球壶”、“仿古壶”构成具有代表性的“寿珍三式”。因此,此壶即是继承寿珍所制“汉扁壶”。纵观此壶,壶体扁圆,底部圆润丰满,肩和腹部上下分折,从折线处上收敛至口、底,腹肩产生曲折刚劲的张力,嘴侧肩与把侧形成一条气贯全壶的流线,相互呼应、生动自然,平盖稳重,嘴微曲,大把向外拉出,流、把搭配舒展有力,扁圆钮与壶身造型相得益彰,形成大小对比,整个壶质朴而大气。“汉扁壶”的特点是壶身扁、大口盖,便于茶叶进出。细细审视,此壶每一条纹饰从肩线至流线均一气呵成,线条顺畅、气韵生动,其盖、流、把均处理得气度严谨,胎泥亦精炼细腻。“汉扁壶”之所以能获得众壶迷青睐,是因为此作体现了传承的经典风范,即“贯气”。何为“贯气”,就是指从一把壶的身筒中延伸出壶嘴,好似自然长出,再穿透壶身,把梢从壶身穿出,即而顺势窜连到壶嘴根部,这一“长”一“穿”,即为“贯气”。此壶另一独特的风格在于“寿珍嘴”,这也是“寿珍汉扁壶”区别于其他“汉扁壶”式最重要的标志。此款流口向外飘出,形制都是弯拱,但与其他“汉扁壶”式相比较的话,可以看出寿珍款的弧度更为明显,有不同的韵味,胥出转折间的把握十分独到,舒展而具刚劲之力,这可以说是程寿珍最为明显的制作风格了。整壶造型独到,各部分比例协调,将“寿珍汉扁壶”的独到之处演绎得淋漓尽致、古韵十足,充分彰显了高超的制作技艺和传承经典的精神。

图1

2、“寿珍汉扁壶”的文化意境

砂壶之美,贵在简静。“汉扁壶”有着浑然天成的精雅,在繁忙的当代社会,自然简洁的造型似乎有涤烦去躁之用。扁扁的造型如禅师的钵子,一切都是静心和虚怀。壶家借助砂壶所体现的技艺和尺度,构成人与礼仪、人与空间、人与物之间的和谐关系,不断规范和调整人们社会生活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汉扁壶”是谦逊的,明秀的茶在其中展其性,似乎是作者通过这简单的造型,在诉说对禅的理解和感悟。现代社会纷繁复杂,物质丰富,可人们对物质的过度追求不仅没有让人获得满足感,反倒让生活更加忙乱,让人们失去了初心。执“寿珍汉扁壶”饮茶,让吃茶的人在浓淡深浅的茶汤中收拾自己的心情,分清生活的主次,静心体悟人生百味,感悟生活的美好,在这样的茶境壶语里,和做壶的人默默地心灵交流。

3、结语

时代在不断发展,艺术也随之发生变化,紫砂艺术从北宋发展至今,始终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传承创新,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融合不同时代的工艺形式和审美理念,既不脱离传统的本质,又始终走在时代前沿,与人们生活相接轨。一把小小的紫砂壶,从身筒、盖、流、把到壶钮,经历了几十道复杂的工序,在艺人精准的设计和精湛的工艺下方才成型,每个部位都包含着独特的工艺,精于细微、成于大气,才有了形神兼备的造型,才呈现给人以独特的精神意蕴和文化情感,给人以深深的回味。身为一名现代手艺人,我们要不忘初心,以谦逊的态度不断学习、提升技艺,拓展思维和眼界,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为作品注入更多具有深刻人文意蕴的内容,使之焕发生命活力。

猜你喜欢

器型紫砂壶技艺
金属抬凿和錾刻技艺绽放苏州
琉璃灯工技艺的魅力与传承
养护紫砂壶,坚持最重要
养护紫砂壶,坚持最重要
青铜器的时代性与器型的演变
郑庆章 把“弄虎”技艺传回大陆
淳度:泉州卤煮的“匠”技艺
浅谈紫砂壶的器型与功能
购买紫砂壶4忌
购买紫砂壶忌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