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节段非对称Ponte截骨治疗重度僵硬性特发性脊柱侧后凸的效果

2020-09-03经亚威徐继胜陈坤峰

河南医学研究 2020年22期
关键词:特发性非对称节段

经亚威,徐继胜,陈坤峰

(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 急诊创伤外科,河南 商丘 476000)

重度僵硬性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后凸多由青少年期脊柱侧凸发展而来,临床表现多为两肩不等高、脊柱偏离中线等,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1-2]。目前多采用全脊椎截骨术治疗重度僵硬性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后凸,可矫正畸形脊柱,改善侧后凸情况,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3]。多节段非对称Ponte截骨是通过不对称截除多个节段骨结构以达到矫正的效果。本研究探讨多节段非对称Ponte截骨治疗重度僵硬性特发性脊柱侧后凸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研究对象及分组 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重度僵硬性特发性脊柱侧后凸患者。按照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7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男11例,女16例;年龄23~59岁,平均(40.56±4.46)岁;体质量指数(body weight index,BMI)为18~27 kg·m-2,平均(22.13±1.25)kg·m-2;内固定术融合节段为10~15个,平均(12.34±1.12)个。观察组:男13例,女20例;年龄23~60岁,平均(41.42±4.61)岁;BMI 18~27 kg·m-2,平均(22.45±1.27)kg·m-2;内固定术融合节段10~15个,平均(12.41±1.17)个。两组性别、年龄、BMI、内固定术融合节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本研究经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1.2入选标准 (1)纳入标准:①经X线或MRI证实为脊柱侧后凸;②具有截骨术治疗的指征。(2)排除标准:①先天性脊柱侧后凸;②脊髓神经异常;③严重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不全;④合并感染性疾病;⑤凝血功能障碍;⑥脊柱先天性畸形。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术前均完善肝肾功能、血常规等检查。采用全身麻醉,协助患者取俯卧位,于患者背部正中线位置做切口,充分暴露骨膜后实施手术。两组手术均由同组手术医生进行。(1)对照组患者接受全脊柱截骨治疗:对患者侧后凸顶椎进行截骨治疗,治疗前应用预弯临时棒进行固定,其后将棘突、椎板、关节突、后凸椎体及相近椎间盘截除;截除后应用钛笼固定前柱结构预防脊髓严重短缩,同时于小截骨间隙压缩过程中对应凸侧及凹侧进行交替加压,但在操作过程中应用固定棒支撑对侧,保证局部结构处于稳定状态。(2)观察组患者接受多节段非对称Ponte截骨治疗:术中依据患者脊柱侧后凸特点及脊柱柔韧性选取截骨节段;明确截骨节段后,依次于棘突、关节突、部分上下部椎板凹侧与凸侧进行不对称切除,注意需将上下部椎板切除至局部黄韧带处。在切除过程中,上述骨结构形成的不平行硬膜外间隙角度小于10°。若患者后脊柱侧后凸畸形较为严重,凸侧切除间隙可于上下椎弓根区间内。待切除完毕后将预弯后的固定棒植入脊柱双侧并实施撑开与加压措施,以缩小硬膜外间隙,同时进行旋转与平移操作,以增强脊柱矫正效果。矫正完成后对两组患者进行唤醒试验,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然后去除后方骨结构皮质,于后外侧植入自体骨与同种异体骨。术后常规给予抗生素3~5 d以预防感染,并置入引流管维持48~72 h。术后随访6个月。

1.3 观察指标(1)分别于术前和术后6个月对患者行脊柱全长X线检查,记录主弯Cobb角、次弯Cobb角及总体平衡。(2)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深部切口、神经损伤、剃刀背等。

2 结果

2.1 影像学指标术前,观察组患者主弯Cobb角、次弯Cobb角和总体平衡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两组主弯Cobb角、次弯Cobb角和总体平衡均小于术前,观察组主弯Cobb角、次弯Cobb角和总体平衡均小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前后影像学指标比较

2.2 并发症对照组发生深部切口2例,神经损伤2例,剃刀背1例,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8.52%;观察组发生深部切口1例,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03%。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3.958,P=0.047)。

3 讨论

特发性脊柱侧后凸是骨科多见病,发病原因尚未明确,多与迷路功能受损、平衡功能障碍、脊柱通路内中枢系统紊乱密切相关,不及时干预易影响呼吸、循环功能[4-5]。因脊柱畸形多伴有柔韧性下降的表现,故重度僵硬性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后凸的治疗难度更大。需探索高效的治疗方式以提高畸形矫正的效果,促进患者康复。

全脊椎截骨术是目前临床治疗脊柱畸形的常用矫正手段,通过截除一个或多个节段椎体及相近椎间盘以改善畸形僵硬状态,达到矫正效果。于截骨前应用预弯棒进行临时固定并应用钛笼支撑前柱结构,在加压减少截骨间隙期间,对凸出侧与凹陷侧进行交替加压,利于维持局部结构稳定[6]。但临床实践发现,全脊椎截骨术难以有效改善截骨区域外主弯柔韧性,手术创伤较大,术后易发生神经损伤等并发症[7]。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主弯Cobb角、次弯Cobb角及总体平衡小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其原因在于多节段非对称Ponte截骨术对多节段骨结构进行不对称截除可建立非平行间隙,进而可缩短脊柱凹侧与凸侧间长度,利于增强冠状面矫正效果,同时于畸形两侧实施加压与撑开操作,重新排列畸形节段,进而促进脊柱平衡性的恢复[8-10]。该术对后脊柱结构进行松解可促进矢状面曲度恢复,有利于重建矢状面平衡性,且选用后路入路方式可减少手术创伤,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1-12]。由此可见,多节段非对称Ponte截骨的应用效果更佳,但手术医生需熟练掌握手术技巧并明确手术相关禁忌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取最佳的治疗方式,确保临床治疗效果。本研究虽证实多节段非对称Ponte截骨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但并未探讨其远期疗效及手术相关指标且入选样本量较少,故研究结果存在局限性,仍需扩大样本量进行验证。

综上所述,对重度僵硬性特发性脊柱侧后凸患者应用多节段非对称Ponte截骨的治疗效果较好,术后并发症少。

猜你喜欢

特发性非对称节段
高速铁路节段箱梁预制场规划设计研究
后发技术非对称赶超策略及其情境依赖机制研究
整体护理在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中的应用
脊柱骨折患者应用短节段椎弓根钉棒固定手术的应用效果观察
非对称腹板束设计方法在地铁大跨变宽变高连续梁中的应用
维生素D联合GnRHa在特发性性早熟患儿中的应用
心脏超声在诊断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中的价值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累及腕关节MRI表现及其分布特点研究
非对称干涉仪技术及工程实现
特发性腹痛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