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宜宾油樟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2020-09-03周成强练东明

农业与技术 2020年16期
关键词:油樟宜宾市宜宾

周成强 练东明

(宜宾林竹产业研究院,四川 宜宾 644000)

油樟(Cinnamomum longipaniculatum (Gamble) N.Chao ex H.W.Li )[1]是樟科樟属的珍贵树种,因主要分布于宜宾,亦称“宜宾油樟”。常绿乔木,高可达20m,胸径50cm,树皮灰色,光滑,适生于酸性或微酸性土壤,喜温暖湿润气候。具有生长快、枝繁叶茂、萌发力强、载叶多、病虫少、树形美观、木质柔韧、纹理致密、桉叶油素含量高等特点,油樟枝、叶、干、皮均可提取芳香油,尤以叶子含油率最高,精油成分主要为桉叶油素,广泛用于医药、化工、香料、食品和国防工业;油樟全身是宝,樟叶可蒸樟油,种子榨油(供制皂、作润滑油用),樟木香气浓郁、耐腐防蛀,是造船制箱、民用家具和美术工艺品的上等木材。宜宾素有“油樟王国”、“世界樟海”的美誉[2],油樟是宜宾市的市树,为宜宾市特有的优良芳香油经济林(兼具用材林)资源,寿命长达千年,一次种植,收益百年,是樟油产区成片造林和四旁绿化的首选树种,尤以樟油产品名扬天下,宜宾樟农称之为“摇钱树”,发展前景广阔。但是,当前油樟产业发展遇到了生产种植、加工及市场方面的制约瓶颈,综合效益低,摸石过河,方向不明确。因此,为推动宜宾油樟产业快速稳步健康发展,本文调查分析了当前宜宾油樟产业的发展现状,总结了存在的发展问题,思索未来宜宾油樟产业的发展对策,对宏观决策和管理,对促进油樟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依据[3]。

1 宜宾油樟产业发展现状

1.1 油樟种植情况

宜宾是油樟的原生地,早在明代就有宜宾油樟的相关记载,20世纪50年代,宜宾人开始尝试人工栽种油樟。油樟是中国特产,主要分布于四川宜宾市,湖南新宁,广东,重庆奉节,四川米易、盐边、平武、马边、峨眉山、洪雅、雅安、荥经、天全、宝兴、泸定、会东,云南楚雄亦有少量分布。目前,经四川省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认定的油樟良种采种基地28.33hm2,其中叙州区建立了全国独一无二的“天然油樟母本园”21.67hm2,选留油樟母树6500多株,已成为全国最大天然油樟植物园;高县月江国有林场6.67hm2。宜宾市现有油樟总面积33326.67hm2,约占全国油樟资源85%、全世界油樟资源65%,建成了以叙州区樟海镇、蕨溪镇、观音镇和翠屏区宗场镇、双谊镇、金秋湖镇为核心区油樟产业基地。其中,成片油樟30233.33hm2(林地25726.66hm2、非林地4506.67hm2);散生油樟资源66.98万株,折合面积400.00hm2;四旁油樟资源448.44万株,折合面积2693.33hm2(根据宜宾市2018年林地变更成果)。宜宾市主要乡镇油樟基地面积统计见表1。

1.2 油樟加工情况

宜宾油樟油年产量1.2万t,占全省90%以上,占全国70%以上,占全球的50%左右。全市绝大多数油樟油仍以传统的“家家冒烟”、“户户点火”的低效率、环境不友好的传统蒸煮器提取,加工工艺落后,出油率低。目前,仅有四川宸煜林业和楚蜀林业公司2个粗油集中提取点,年加工粗油不到1000t,市政府规划2a内再建10个粗油集中提取点;精深加工企业只有川汇香料和石平香料2家企业,且面临危险化学品企业管制,安全生产许可证到期吊销无法生产的尴尬境地。

表1 宜宾市主要乡镇油樟基地面积统计表

1.3 油樟政策情况

油樟产业属于宜宾市现代农业强市“6+3”特色产业之一,宜宾市结合《四川省林业厅关于同意宜宾县开展现代林业产业发展省级综合试验区建设的批复》(川林产函[2016]84号)出台了《宜宾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油樟产业发展推进宜宾县现代林业产业发展省级综合试验区建设的意见》(宜府函[2017]122号,2017年农业部等九部门认定叙州区(原宜宾县)为《四川省宜宾县宜宾油樟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名单(第一批)的通知》(农市发[2017]14号),同时“宜宾油樟”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核准,正式注册成为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2019年2月13日,四川省委书记彭清华来宜调研油樟产业发展时作出“油樟是真正能够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好产业,不仅落叶可以炼油,而且还能带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要保持特色和优势,在有市场需求的前提下,支持适当扩大规模”的重要指示,表明了省委对宜宾市筑牢长江上游绿色生态屏障,发展油樟产业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2019年3月5日,四川省林草局和宜宾市政府签署了《高质量发展“宜宾油樟”现代林业示范区合作协议》,决定以叙州区为核心,辐射带动周边县(区),探索建立省、市、区三级联动协同发展的“宜宾油樟”现代林业示范区,提出到2021年宜宾油樟产业综合产值达到100亿元,到2025年综合产值达到200亿元。

自此宜宾油樟产业进入快速度、高质量发展时期。宜宾市将按照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规范化原则,新造油樟基地6666.67hm2,改造低产低效油樟林13333.33hm2,建成集中连片的现代油樟产业基地20000hm2,高标准建设油樟核心示范基地1333.33hm2,建立油樟种质资源基因库,开展油樟优良品种选育和繁育。整合资源要素,建设油樟精深加工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油樟精深加工企业5家以上,培育油樟加工龙头企业3家,培育一批油樟加工小微企业,着力推进樟油产品深度开发,综合利用加工剩余物。建设油樟特色小镇、特色村,发展油樟特色民宿、主题酒店;深度挖掘油樟文化,大力开发油樟文创产品,组建油樟博物馆,举办樟海马拉松等体育赛事及节庆活动,大力发展森林康养旅游、乡村旅游和生态旅游,推进林(油樟)旅深度融合发展,带动农民增收。全力打造“宜宾油樟”金字招牌,延伸油樟产业链,提升油樟价值链。与中国林科院、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浙江农林大学、四川省林科院、宜宾学院、宜宾林竹产业研究院等科研院校合作,切实提高油樟精深加工水平;政府出台扶持政策,吸纳社会资本、民间资本,积极争取国开行、农发行等政策性金融支持,激活金融资本投入,做大做强油樟产业,为油樟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强有力保障。

1.4 油樟市场情况

目前,宜宾市是全国最大樟油产地,拥有油樟林面积33326.67hm2,去年出产樟油1.2万t,油樟产业综合产值达37亿元。1974年经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植物分类专家赵良能研究鉴定确认为不是原产于缅甸树种,而是特产于四川和陕西西部的新种,学名为Cinnamomum longipaniculatum (Gamble) N.Chao.其生长快、萌发力强、干形通直、树形美观,叶、枝、根、花果都含丰富的芳香油[1],特别是叶精油含油率(3.8%~4.5%),是其它地方油樟叶含油率的近3倍;樟油含桉叶油素达58.55%,比广东、江西等樟油含桉叶油素(平均23%)高2.6倍,产出的樟油主要作为香料、国防、化工、医药、食品、高级电镀工业的稀有原料,特别是从油樟油中提炼的“中国桉叶油”,在国际市场属免检产品,畅销日本、新加坡、西欧、美国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4],据统计,我国天然香料及其产品的需求量以每年7%的增长率递增。从国际市场看,全球油樟油需求量超过2万t,目前产量仅1万余t,价格从2008年的4.5万元·t-1上涨至2018年的12万元·t-1,现稳定在6万元·t-1左右,油樟油主要成分桉叶素在国际市场的需求量为4000t·a-1,而世界各地每年生产的桉叶素不到2400t,我国仅有600t,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因此,油樟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上供不应求,均属免检商品,市场前景广阔。

2 主要问题

宜宾市油樟资源富集、油樟风景秀美,特色优势明显,然而依然存在种植模式传统、低产低效林多、良种使用少、经营管理粗放、加工工艺落后、效益低、综合利用率低、缺乏科技支撑和龙头企业带动等困难和问题。

2.1 油樟基地品种混杂,随意经营,基础设施薄弱

宜宾油樟认定的良种是油樟母树林,真正认定的具体品种没有,且油樟母树林在全市推广种植的油樟资源面积占比很少,全市的油樟大部分基地是农户实生繁殖苗栽植,品种混杂。根据最新的全市宜宾油樟出油率实验室检测数据,樟叶出油率在1%~4%,出油率低的资源占比较大,良种化程度不高。宜宾市油樟基地已具有相当规模,但大部分油樟资源属于农户所有,油樟企业控制资源少,且大部分农村家庭青壮年劳动力少,现在大家生活逐渐变好,肯投入经营山林的农户很少,少有实施水肥管理、修剪、病虫害防治等抚育措施,导致大部分油樟林粗放管理,各自经营,随意性大,靠天吃饭,效益低。据统计,20a以上油樟林面积占全市油樟林面积的50%,大部分是低产低效林,约有13333.33hm2,树龄老化,树木生产发育退化,处于良莠不齐的状态,处于盛产期后期,产量逐年下降。虽然油樟主产区主干道互相交汇融通,但油樟基地遍布各个山头地块,成片集中,油樟林基地内现有基础设施薄弱,特别是生产作业道路严重不足,灌溉条件差,樟叶运出困难,难以满足油樟产业发展的需要。缺乏龙头企业集中整合资源,企业+农户+基地+科研联结不充分,集约化经营程度不高,油樟产业发展缓慢,难以形成产业化管理和规模化效益。

2.2 油樟产业发展不平衡,技术和人才缺乏

目前宜宾油樟产业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第一产业,油樟产业上的90%收入主要是采摘樟叶和粗油销售,二三产业比重低,加工和服务业需加强,产业链条短,加工是以家庭为单位的作坊式生产,“家家点火,户户冒烟”,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

宜宾油樟产业基地品种混杂,经营技术水平低,农户掠夺式采收樟叶,导致茂盛的油樟树变成“电线杆”,过2a后才能再采,且加工工艺落后,樟油市场竞争力小,效益低。油樟产业发展还停留在粗放经营、采摘樟叶销售、油樟油提取、桉叶油粗产品生产等产品附加值较低的产业链前端,而在产品附加值较高的价值链中后端发展较少,尤其是在髙纯度的桉叶素等物质提取、提取物在医药日化等领域的综合利用生产中下游产业几乎为空白,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林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专业技术及人才缺乏,缺良种、良法。

2.3 油樟加工技术落后,利用率低

现在宜宾樟油的精加工主产品为1,8-桉叶油,提纯至80%,实际上是一种粗产品,价格较低,而国际市场上厂家需要的是纯度为99%以上的桉叶油素,我国生产出的桉叶油需转口贸易日本、新加坡,加工成纯度为99.5%的桉叶油素后再投放市场,才能真正满足国际市场需求,而价格也将成倍增长。樟树叶的产油率不高,树叶的含油量为3.8%~4.5%,应用现行的技术一般产油率为2.1%左右,出油率只有1/2,现在生产除1,8-桉叶油外,其它松油醇、樟脑、芳樟醇等很多产品只基本上没得到利用。全市油樟加工能力非常薄弱,油樟产品生产设备简陋,家庭式作坊生产为主,油樟粗油集中加工点才刚起步,缺乏精深加工,生产加工工艺落后,加工技术的整体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油樟产品单一,经济效益低,资源利用率低,产品附加值低、产值不高、产业链短。

3 发展对策

3.1 增强政策扶持,形成利益联结

加强政府引导和服务职能,以企业和经营大户为主体的发展思路,在油樟基地培育、基础设施建设、土地流转、精深加工和樟旅融合发展等方面加大项目资金整合力度,出台具体的补助政策,如造林补贴、森林植被恢复、金土地整治、农田水利改造等项目,强化油樟产业发展的配套扶持政策。拓宽投融资渠道,积极招商引资,搭建油樟发展银林、银企协作平台,落实信贷支持、林业贴息贷款和税收优惠政策,探索运用财政资金撬动金融资本方式,缓减企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融资难问题,提高种植积极性,引导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油樟产业,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实行多元化投入,多模式发展,为油樟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坚持以“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公司运营、金融支持、建立标准、示范带动、技术支撑”为原则,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探索林农和新型经营主体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公司、专合组织和林农的共同利益联合体。建立订单林业、“龙头企业+科研+基地+林农”、“龙头企业+科研+专合组织+林农”等发展模式[5],建立“一体化经营”、“利益兜底”、“收益分成”、“利润返还”等利益共享机制,区域带动油樟产业,实现乡村振兴,助力脱贫增收,开展森林保险,降低林农风险,充分调动油樟产业发展的生机和活力。

3.2 加快良种选育,实现现代经营

要想提高樟油产量,良种是关键;优良种苗是油樟快速发展的基础;发展油樟产业,必须加快油樟优良品种的选育与推广,走良种化道路。结合已有的油樟母树林混系良种,选择代表性区域,开展油樟良种选育,优中选优,筛选出生长快、产叶量高、含油率高、抗性好的优良新品种,建立油樟良种基地,实现油樟生产良种化、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加快良种推广力度,提高良种使用率,从种源上提升单位面积产量;大力培育油樟良种壮苗,实行多技术育苗、定向供应,凡是新造油樟林一定要坚持使用经国家和省审认定良种种苗,坚决杜绝使用劣质种苗。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开展油樟高效种植关键技术攻关,构建科研成果转化平台,推广良种良法,立体开发林下种养殖,依托油樟生态文化资源,开发生态旅游业,优势互补,“以短养长”、“樟旅融合发展”,充分发挥林地生产力,大力培育“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产业化”的现代林业产业基地,好的品种,必须具备一定的规模,才能吸引外商来发展,推进油樟产业化经营,有规模才能出效益,促使油樟产业链条良性循环。

3.3 培育龙头企业,打造知名品牌

依托宸煜林业、川汇香料、伟途科技等油樟加工企业,同时组建油樟产业技术研究院和林产品研发中心。在宜宾县已规划的高捷工业园区,也将是宜宾县林业第二产业的主要支撑。

林产品加工精深程度是林业产业发达的标志。提高科技含量,形成精深的技术基础,打造知名品牌,做强第二产业[3]。依托现有宸煜林业、楚蜀林业、川汇香料、石平香料等油樟加工企业,通过农业信贷、政策补贴、项目资金支持,大力培育扶持龙头企业做强做大,走产业化发展油樟基地和集约经营,在已规划的叙州区高捷工业园区,建设油樟产品加工物流园,将油樟产品加工物流园打造为集加工、研发、产品、文化展示、物流于一体的综合性林业产业园[6];通过技术创新,开展油樟精深加工和产品研发,提高综合利用率,加强产品包装营销,增加油樟附加值,开发油樟系列产品,延伸产业链,拓展市场,提升企业生产加工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着力打造一批全国知名的油樟产品品牌,充分发挥油樟二产加工业的牵引作用。坚持开放发展理念,大力招商引资,在做大做强本土龙头企业的基础上,加强与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和我国台湾地区企业的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提髙宜宾油樟产品在全球香料市场中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

3.4 组织科技攻关,建立技术体系

油樟产业发展的目的是丰产增收、最大化提升3大效益,实现这一目的,必须依靠科技进步[6]。加大油樟产业科技投入,围绕油樟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瓶颈、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组织科技攻关,与国内科研院校、龙头企业合作,建立油樟产业发展的政、产、学、研结合的科技支撑服务体系和油樟产业发展创新联盟,研发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制、新工艺、新装备,推进油樟良种认(审)定工作,对油樟种苗繁育、丰产栽培、香料提取、加工工艺与装备、危化品管制、加工废弃物综合利用和相关产品的技术研发及提升,建立油樟系列标准,指导油樟生产经营、加工销售。引进与培养专业人才,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和激励机制,建立人才库,技术成果库,推广新成果,形成科技创新与人才发展互动,尽快把先进实用的生产技术送到企业、群众手中,全面提升油樟产业科技水平,促进油樟产业高质量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油樟宜宾市宜宾
四川省粮桑复合种植现场培训会在宜宾市召开
宜宾市三江新区
华蓥油樟赋
宜宾油樟皂制备及其抑菌能力的研究*
The New Trends in Graphic Notation After 1945
宜宾市农业机械研究所
宜宾面塑的保护、传承与创新探讨
宜宾(外四首)
宜宾市农业机械研究所
宜宾豆腐乳毛霉分离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