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早期歌剧乐队中的古钢琴伴奏
2020-09-02路建敏
路建敏
【摘 要】歌剧是在戏剧的基础之上演变而成的,是文艺复兴运动的产物。歌剧作为音乐与戏剧的最高结合形式,最早在文艺复兴时期产生,本文主要以文艺复兴时期蒙特威尔第的歌剧作为早期歌剧的代表,研究其钢琴伴奏的使用。
【关键词】文艺复兴;蒙特威尔第;歌剧;钢琴伴奏
中图分类号:J62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22-0087-02
自歌剧诞生一直到当代歌剧的创作、演出,钢琴伴奏始终贯穿其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几百年来,每一场完美的歌剧演出,几乎都会用到钢琴伴奏,因此对歌剧中的钢琴伴奏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在历史长河中,歌剧结构的改变、不同时期歌剧音乐的特点、不同的乐队配置、不同的社会需求等因素,都会对钢琴伴奏产生影响。本文从歌剧《奥菲欧》原设乐队的角度,思考古钢琴伴奏在歌剧演出中的作用。
一、歌剧中钢琴伴奏的产生
要谈钢琴伴奏的产生,还要从钢琴这件乐器本身谈起。
近代钢琴直至1709年才得以产生。钢琴由古老的键盘乐器管风琴发展而来,大致经历了羽管键琴、击弦古钢琴、近代钢琴、现代钢琴的发展历程。
钢琴伴奏最早出现在9世纪,管风琴作为教堂乐器为人声伴奏,此时多是为合唱伴奏。在17-18世纪,教会势力正在逐渐减弱,随之而来的是世俗音乐的繁荣,古钢琴开始受到人们的青睐,管风琴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作曲家们开始了古钢琴音乐的创作。
古钢琴分为两种,一种是击弦古钢琴,它的音色柔和,可以通过指尖的力量呈现强弱对比,但音量很小,只适合在小空间内使用,因此多出现在家庭和小型沙龙中,并不被歌剧作曲家所关注。另一种是羽管键琴,它的音色单一,但音量很大、音域宽广,有着其他乐器所不具备的演奏和声和多声部音乐性能,因此成为巴洛克时期到古典主义时期宫廷乐队、歌剧院、教堂中不可缺少的乐器。羽管键琴为人声和乐队伴奏就成了钢琴伴奏早期较为成熟的形式。
二、文艺复兴时期的歌剧中古钢琴的使用
歌剧是在戏剧的基础之上演变而来的,是文艺复兴运动的产物。随着文艺复兴潮流的推进,作曲家们愈加想要摆脱教会和“神”的束缚,音乐不再拘泥于歌唱上帝的短小体裁,开始进行新的创作和新领域的探索。与此同时,器乐从只为声乐进行伴奏的限定中跳脱出来,在音乐中有了一定的独立性。
1597年创作出来的歌剧《达芙妮》,被认为是历史上第一部歌剧,由诗人里努奇尼与作曲家佩里创作,其中的配器有:古钢琴、古提琴、琉特琴、诗琴和长笛。由于这部歌剧部分乐谱已经遗失,难以窥视其中古钢琴伴奏的细节,但可以看出自歌剧诞生开始,古钢琴就是歌剧乐队中的一员了。
1600年创作的《优丽狄西》,是歌剧史上最早的一部留存完整乐谱的歌剧,由普契尼、佩里创作。它的音乐旋律简单,伴奏只有四件乐器:竖琴、琉特琴、羽管键琴、维沃尔琴。在伴奏乐器如此少的歌剧中,羽管键琴丰富的和声及即兴演奏性能,无疑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三、蒙特威尔第《奥菲欧》中古钢琴的使用
蒙特威尔第创作的《奥菲欧》是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歌剧,创作于1607年,处于巴洛克前期。
蒙特威尔第受“人文主义”思想的洗礼,成为一位感情极为丰富的作曲家,在作品《奥菲欧》中,他将个人感情融入到歌剧音乐创作中。该歌剧音乐形式极为丰富,有牧歌、合唱、抒情性的詠唱曲、赞歌、富有表现力的宣叙调等,都展现着对以往歌剧形式的突破与创新。基于早先宗教音乐的大量创作,蒙特威尔第在这部歌剧中有意识地运用了独唱、重唱、合唱交替的形式,此外还使音乐与表演、舞蹈、管弦乐队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一)《奥菲欧》中的乐队
乐器的发展给蒙特威尔第的歌剧创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奥菲欧》中,他独创性地使用管弦乐队为歌剧伴奏,这种管弦乐队中除了有管弦乐器外,还混合着古钢琴,从而确立了最初的管弦乐队编制。《奥菲欧》中的管弦乐队共包含36件乐器,且乐器与剧中角色有所对应,有了主题音乐材料和音乐动机。乐队编制包括2把小型小提琴、10把古中提琴、3把古大提琴、2把低音提琴、2支高音竖笛、4支长号、2支短号、3支小号、2把琉特琴、2台大键琴(羽管键琴)、2台风琴、2架竖琴。
这支乐队与之前的歌剧乐队相比,不仅在规模上和乐器种类上有了很大突破,而且开始有了弦乐组、管乐组、键盘乐器组之分。蒙特威尔第摆脱了之前毫不在乎乐队音响效果的做法,区分了旋律与伴奏以及不同乐器间的层次,并且有目的地使用,使伴奏音乐为歌唱者服务,给音乐注入了更多色彩和活力。
(二)歌剧《奥菲欧》中的古钢琴伴奏
1.歌剧内容
整部剧由一个序幕和五幕组成,故事围绕奥菲欧和优丽狄西的爱情展开。奥菲欧是古希腊罗马文化中的音乐之神,是太阳神之子,精通七弦琴,有着打动人心的美妙歌喉。奥菲欧与优丽狄西两人有着令人羡慕的爱情,可就在两人结婚当天,优丽狄西被毒蛇咬死,奥菲欧悲痛欲绝,便用自己动人的歌声和完美的七弦琴演奏打动神灵,得以到冥府救自己的妻子。但在返程途中,他违背了冥王的要求,回头看了心爱的妻子,最终没能救回优丽狄西。
2.古钢琴在《奥菲欧》中的使用
在《奥菲欧》中,作曲家用了独唱、二重唱、三重唱、合唱多种演唱形式,同时用不同的乐器伴奏进行衬托,而且还穿插有单独的器乐曲。羽管键琴常出现在二重唱、三重唱、合唱、单独器乐曲的段落。羽管键琴的演奏多以和声感极强的柱式和弦或琶音的形式出现,多在强拍上弹奏,比如第一幕中小仙女的合唱“Lasciate i monti, lasciate i fonti”(离开高山,离开涌泉,快乐女神引诱着),羽管键琴跟随音乐的律动弹出有力的和弦,使音乐有着极强的舞曲感,使音乐形象更加活泼(如图1)。
除了在多声部演唱中使用羽管键琴以外,在某些独唱段落也由羽管键琴进行伴奏。因羽管键琴尖锐、洪亮的音色容易将歌唱者的演唱覆盖,因此在独唱中运用羽管键琴时,只用较少的音做和声进行,比如第三幕中奥菲欧与希望女神的唱段,羽管键琴以微弱的声音做陪衬(如图2)。
在这部歌剧中,羽管键琴并没有始终贯穿歌剧,也极少有独奏,而是给不同的乐器做了分工,多是与其他主奏乐器进行重叠演奏,为主奏乐器提供通奏低音的支持,以及确定音乐的和声进行。
在剧中,每个乐器都有其对应的要塑造的角色或场景,比如,用铜管乐器和低声部乐器来描绘冥府黑暗压抑的场景;用竖琴、琉特琴代表美好事物,为美妙而抒情的演唱做伴奏(在奥菲欧描述优丽狄西时就只用了竖琴做伴奏);用竖笛和小提琴描绘温暖、恬静的生活;用羽管键琴在音乐的重拍上做出强调,并且在音乐阴暗忧郁的段落用它尖锐的音色来增强色彩感;在合唱中用大提琴、低音提琴,增加音响厚度等。
总之,每种乐器都有其独特的意义,而羽管键琴在其中除了渲染冥府令人恐惧的气氛外,它还作为通奏低音不时地出现在其他主旋律的下方,在重拍上演奏和弦,给予音乐多声部的和声支撑。
综上所述,羽管键琴的伴奏通常为“通奏低音”,由演奏者在基本和声框架上做即兴演奏。演奏者在演奏中有很大的自由度,因此演奏者要把握好不同场景、不同段落所传达的情感以及歌唱与伴奏的主次关系,适当使用颤音、分解琶音及和弦,控制好声音的强弱。
四、结语
在早期歌剧中,古钢琴是乐队中十分重要的伴奏乐器,它的使用也随着社会环境、歌剧结构、作曲家需要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突出的即兴演奏功能和和声性能是古钢琴最为重要的特征,因此,古钢琴伴奏在乐队中主要是为主奏乐器做叠加演奏,为主旋律配置通奏低音,演奏具有即兴性和自由性。在蒙特威尔第的《奥菲欧》中,不仅使用了古钢琴,而且使其有了自身独立的音乐形象,可知古钢琴伴奏在早期歌剧伴奏中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杨晓琴.音乐点燃冷酷之灵——蒙特威尔第的<奥菲欧>[J].音乐生活,2013,(06):51-53.
[2]武宇鸿.蒙特威尔第歌剧<奥菲欧>的音乐审美特征研究[D].山西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