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传统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
2020-09-02邓亚蓉
邓亚蓉
摘 要:幼儿时期是一个人受教育和成长发展的起始阶段。而在中国传统教育中,幼儿阶段的教育主要是以家庭教育为主,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幼儿教育也融入了系统性的学校教育,需要家庭和学校的共同作用,而传统文化对幼儿教育的促进作用是不变的。以下主要围绕发挥传统文化中的启蒙作用、早期教育作用及严慈相济的教育模式展开对幼儿教育的论述。
关键词:学前教育;传统文化;幼儿教育
引言
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行也提升了学前教育的发展速度。而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也导致在学前教育环节进行必要的传统文化教育已然成为一种新的潮流。文章以在学前教育中,如何融入传统文化教育为研究重点分别从课堂活动教育,游戏活动教育和家庭社区教育这三个方面展开详细论述。
一、传统文化在课堂活动教育中的应用
把传统文化的相关元素充分融合到学前教育环节,可以在日常的幼儿园教学中专门设置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板块。这样不仅可以把丰富多彩历史悠久的中华传统文化全部展示出来,也能够为幼儿营造出积极健康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充分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素养。例如,在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体系中神话故事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它记载了我国先民对这个世界最基本的认识以及对自己所处环境中一些自然现象的初步解释。虽然用今天的眼光来看这种解释很不严谨,甚至完全不科学,但是它包含了我国先民渴望探求自然环境的迫切愿望,也正是因为这种认识的存在,我国中华文化的文学体系中也有了众多的名著和瑰宝(如《山海经》),所以教师在向幼儿讲述神话故事的过程中可以摆脱书本采用丰富多彩的讲解方式。
二、传统文化在游戏活动中的应用
幼儿年龄较小,天性活泼好动。因此,在学前教育环节适当穿插一定数量的游戏不仅可以让他们感受到游戏的快乐同时也能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接受相关的教育。将传统文化充分融入幼儿教育中,必须要实现传统文化与游戏的相结合,而这也就需要教师在精细研究的前提下开展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游戏组织活动。而且传统文化的内容和形式是丰富多样的,所以在和游戏结合以后产生的具体效果也并不唯一。因此,教师在设计游戏的过程中必须考虑传统文化表现出的精髓理念和游戏本身的特点,是否符合学前教育阶段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要。
例如丢手绢的游戏非常受幼儿群体欢迎,在这个游戏中融入传统文化时,教师可以考虑用传统文化元素代替手绢,比如粽子塑料模型和汤圆塑料模型。这两件物品取代手绢融入游戏中,在游戏进行中必然会引发学生的好奇心,纷纷询问老师这些塑料模型到底是什么东西,而教师基于学生的提问就要告诉学生,这些塑料物品是粽子和汤圆,都是我们大家非常喜欢吃的两种食品,而且在特定的节日每一家都会聚在一起享受品尝美食的美好时光。粽子和端午节联系非常密切,是为了纪念伟大的人物屈原。而汤圆则是元宵节的典型代表,在元宵节吃汤圆寓意着一家人团团圆圆。教师在丢手绢的游戏过程中通过简单更换游戏道具的方法也顺理成章的对学生进行了传统文化教育,这是一种非常理想的方式。
三、傳统文化在家庭社区教育中的应用
随着教育改革理念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都充分认识到幼儿教育不应当局限于幼儿园这个固定的场所,而是要利用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每一种切合的场合,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对幼儿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立体化教育。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家长的言行举止会对自己的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中国传统教育理念中“上梁不正下梁歪”这句话便是对家长教育方式的最贴切的形容。所以提高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的质量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例如,幼儿园教师可以和幼儿家长展开交流,在课余时间带领幼儿前往社区参加献爱心等活动,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幼儿基本的社会交际能力与此同时也能培养他们仁爱待人和尊敬老人的基本素养。除此之外,学生也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到学前教育环节中,比如欢迎幼儿家长不定时不定期地到幼儿园中观看自己孩子受教育状态,这样不仅可以进一步加强幼儿和家长之间的亲密关系,也能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形成监督,确保幼儿园教育质量始终规范运行。
四、在环境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教育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它就像一位不会说话的老师,但是却能不断地渗透着教育理念。通过环境创设和利用,能有效促进幼儿发展,在传统文化环境的熏染下,让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魅力形成初步感知认识。我们结合不同年龄班幼儿的特点,创设的楼道环境,如小班以图画附以小儿歌的形式进行文明礼仪和品德教育;中班在走廊上布置了富有中国特色的竹帘画、亲子制作的泥工作品、十二生肖故事墙饰等;大班则将青花瓷、剪纸、京剧脸谱、四大发明等富有浓郁文化韵味的传统文化艺术元素体现在楼道墙饰中。其次,在教室环境创设中,也体现了传统文化的融入,如在图书角投放弟子规、三字经等经典书籍,在美工区域投入陶泥、扎染、剪纸、水墨画等传统工艺的操作材料;在益智区,投放九宫格、七巧板、九连环等材料让幼儿在操作和摆弄中,感受中国艺术的美和传统游戏的有趣,加深对民族文化知识的了解,有效地拓宽了视野。最后,在软环境的创设上,教师要发挥自身言传身教的作用,不仅要了解和喜爱传统文化、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还要坚持以身作则,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幼儿的言行。
五、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
环境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了我们环境对人的影响十分重要。要想培养什么样的人,首先就要营造适宜的环境氛围。因此,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是对幼儿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前提。不论是校园环境和班级环境,都应该融入传统文化的因素,这样能够让幼儿在耳濡目染中接受到传统文化教育,从而增强传统文化教育的效果。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现代教育的背景下,将传统文化同幼儿教育相结合,不仅可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提升幼儿的核心素养,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还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大力弘扬传统文化,使得幼儿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从而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事业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张尕照吉.幼儿园传承经典文化教育研究[J].学周刊,2019(32):183.
[2]苏依拉图雅.浅谈幼儿园如何开展传统民俗教育课程[J].课程教育研究,2019(38):27.
[3]冯淑霞.幼儿园传统节日文化教育资源开发技巧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38):237-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