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溶型阿司匹林与普通阿司匹林胃肠道不良反应分析
2020-09-02朱红珍
朱红珍
【关键词】 普通阿司匹林;肠溶型阿司匹林;胃肠道不良反应
阿司匹林是非甾體抗炎药之一,其属于解热止痛类药物,多在关节痛、感冒、牙痛、发热等相应疾病的治疗中应用,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因为本品可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避免产生血栓,进而可对心肺梗死、心绞痛、心脏病等病症进行预防。相关研究证实[1],在心梗死、冠心病、人工心脏瓣膜中应用阿司匹林,可取得理想疗效,并可有效减小消化系统恶性肿瘤。通常情况下,临床也会选择阿司匹林预防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心脑血管疾病。但因为其会刺激到胃黏膜,引起上腹不适及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长期大剂量给药的情况下会引起出血、溃疡,所以为充分了解肠溶型、普通型阿司匹林在安全性上的不同,本文于我院收治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中选择78例作为实验样本,现作如下整理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我院2018年9月-2019年11月收治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中选择78例作为实验样本,参照奇偶数法分组,对照组与研究组均为39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有23例,女性有16例,年龄上限75岁,年龄下限28岁,平均年龄值为(58.3±4.5)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11年,平均病程值为(6.3±1.4)年;研究组患者中男性有24例,女性有15例,年龄上限76岁,年龄下限29岁,平均年龄值为(59.2±4.6)岁;病程最短2年,最长12年,平均病程值为(6.4±1.3)年。进行临床资料的组间对比后,差异上不显著,P>0.05,存在此次比较价值。
1.2方法
对照组所用的治疗药物为普通阿司匹林,1次用药量为100mg,1d为1次,服用时间为4-6个月;研究组所用的治疗药物为肠溶型阿司匹林,1次用药量为100mg,1d为1次,服用时间为4-6个月。7d内给予胃镜检查,若症状明显改善,则调整为间隔3个月胃镜检查1次。
1.3观察指标
治疗期间需要观察两组患者有无胃肠道不良反应出现,包括恶心、纳差、上腹不适等,统计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
1.4统计学分析
本实验中所使用的统计学软件为SPSS22.0,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进行表示,组间予以比较时进行的是X2检验,P<0.05的情况出现可证明的是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对照组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比研究组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中的数据。
3讨论
近年来日益加剧的社会人口老龄化问题,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趋势,并且逐渐低龄化。阿司匹林作为代表性的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和急性事件的一种药物,其临床作用不可比拟[2]。但服用本品的过程中会对胃黏膜产生直接刺激,导致恶心呕吐、上腹不适等不良症状。例如,长期给予患者大剂量的服用阿司匹林,会造成胃黏膜损伤的问题,增加胃出血、胃溃疡等相应疾病的发生危险。截止到目前,临床尚未明确阿司匹林用药过程中导致胃肠道损伤的具体机制,分析可能和下面两种因素具有密切的关系:其一,普通阿司匹林口服给药进入胃内以后,在酸性环境下无法实现离子化,会以原体的方式在胃液中溶解,脂溶性阿司匹林原体能够将胃肠粘膜上存在的上皮细胞膜直接穿透,并对粘膜屏障损伤造成破坏。其二,阿司匹林对环氧化酶-1可起到抑制作用,对前列腺素的合成形成干扰,让前列腺素保护胃黏膜的作用明显弱化,更为严重的是其会对血小板环氧化酶活性产生抑制,促使血栓素A2合成明显减少,进而造成血小板凝聚能力降低,导致胃黏膜损伤,诱发或加重出血、溃疡的程度[3-4]。且阿司匹林于胃肠道中进行释放时,若速度过快的情况下,会严重性的刺激和损伤胃肠道黏膜,与普通阿司匹林片相比,阿司匹林肠溶片可有效减少对上消化道黏膜的刺激性和损伤程度。原因是阿司匹林肠溶片的外膜构成物质是纤维素等活跃性较差的原料,可对胃酸的溶解起到抵抗功效,而在十二指肠偏碱性的环境下,其分解程度则比较好,进而可以缓解或消除胃黏膜受到的刺激,降低胃肠不良反应发生率。
根据此次试验所得到的结果,研究组病人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病人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差异上具备着统计学意义(P<0.05)。从而可知,相比于普通阿司匹林,肠溶型阿司匹林具有更高的治疗安全性,可有效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值得优先选择和长期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新明.观察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氯吡格雷与单药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J].当代医学,2019,25(35):105-107.
[2] 褚晓杰.肠溶型阿司匹林与普通阿司匹林胃肠道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13):162-163.
[3] 门正昆,王英.肠溶型阿司匹林与普通阿司匹林临床中肠胃道不良反应的分析[J].中外医疗,2015,34(35):35-37.
[4] 杨梅,陈莲珍.阿司匹林不同剂量、剂型对其疗效和安全性影响的探讨[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19,27(03):5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