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护理路径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疗效研究

2020-09-02黄少冰徐俊杰李黎李传升

人人健康 2020年7期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价值

黄少冰 徐俊杰 李黎 李传升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价值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以其微创、痛苦少、安全性高等特点[1],已成为现阶段临床用于治疗胆囊疾病的首选手术方案[2],但围术期护理服务仍是保障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关键[3]。既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常规围术期护理缺乏针对性、个性化,仅为所有病例提供统一的临床护理模式因此并不利于不同患者获得理想护理效果[4]。近年来临床护理路径这一新型护理模式应运而生并已于临床推广,有研究认为将其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围术期护理工作中或可改善常规护理单一性的弊端,为患者提供符合其围术期不同时间点所需的科学护理服务,从而使其获得更优护理效果[5]。本文将选取我院于2018年1-12月收治的3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方法及效果,以期为今后临床护理人员针对此类病患合理选取护理方案提供可靠参考依据,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研究组15例患者中男:女=8:7,年龄24-87岁、平均(56.13±0.17)岁,原发疾病:胆结石4例、胆囊炎11例;对照组15例患者中男:女=7:8,年龄26-89岁、平均(56.12±0.18)岁,原发疾病:胆结石3例、胆囊炎12例。各组上述各项资料对比均P>0.05(本次研究分组情况具有临床可比性),本次研究内容通过本院医学与伦理研究会审核。

纳入标准:

①因疾病所需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②具有完整的病历资料;

③意识清醒,可积极配合本次研究;

④对本次研究中涉及的手术方法具有良好耐受性;

⑤患者本人、家属对本次研究内容完全知情,签署知情同意协议(自愿、独立)。

排除标准:

①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中转开腹患者;

②腹部严重外伤、手术史者;

③合并多种胆囊疾病患者;

④恶性肿瘤患者;

⑤精神系统疾病者;

⑥心、肾、肝等机体重要器官严重器质性病变患者;

⑦处于产褥、哺乳、妊娠等特殊生理时期女性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

⑧拒绝签署知情同意协议者。

1.2  方法

1.2.1  护理方法  对照组行围术期常规护理,内容包括病情观察、术前准备、生命体征监测、术中配合、积极预防不良反应、必要的生活指导及心理疏导等。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临床护理路径,具体如下:

㈠组建临床护理路径小组,组员均由本科室高年资、高职称护理人员组成,上岗前通过培训使其了解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术期临床护理路径的内容、意义,并明确各组员在组内需承担的具体职责;

㈡组员需通过与医师沟通、查阅患者病历资料、询问患者本人及家属等途径掌握其本次就诊基本情况,通过借鉴兄弟单位经验、查阅权威文献资料等制定符合本科室实际情况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术期临床护理路径;

㈢路径:

①入院日:热情接待患者及家属,积极介绍本科室实际情况(如医护人员构成信息、入院就诊注意事项等),使患者尽快熟悉院内环境,发放事先拟定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术期临床护理路径表;

②术前日:对患者予以充分的术前宣教,使其了解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具体内容、操作目的、临床优势及安全性等,根据患者实际心理状态予以针对性的安抚,重点告知患者及家属术前最佳禁食时长及禁饮时长、禁食期间的注意事项等;

③手术日:晨起后利用专业工具准确评估患者状态,向患者说明吸氧干预、置管干预、心电监护干预的必要性有利于其理解并积极配合相关操作,病房护士需在术前与手术护士办理好交接工作,术后观察患者意识,待其清醒后需告知手术结局,指导家属配合患者维持约6h平卧体位,术后7h左右可适当进食流食,之后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逐渐过渡至半流食、普食,根据患者术后疼痛表现酌情遵医嘱使用镇痛泵;

④术后次日:掌握患者排气、创口恢复等情况,酌情指导患者展开床上、下床活动,根据患者胃肠道生理状况给予科学的饮食指导;

⑤术后第3日:指导患者积极开展术后康复训练,过程中应由专人看护,出院者行具体指导,内容需包括术后3周禁烟酒的必要性、饮食原则及注意事项等。

1.2.2  观察指标

(1)负面情绪:

①利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判斷两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情绪,HAMA量表评价内容包括焦虑心境、失眠、抑郁心境、紧张、认知功能、害怕、感觉系统躯体性焦虑、肌肉系统躯体性焦虑、呼吸系统症状、生殖泌尿系统症状、心血管系统症状、胃肠道症状、植物神经系统症状、会谈时行为表现(一般表现、生理表现)等,HAMA量表分界值为7分、总得分0-56分,该量表评分7分以上者,分数越高、焦虑程度越重(即HAMA量表得分越高、被评价者焦虑程度越重);

②利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判断两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护理前后抑郁情绪,该量表评价项目包括有罪感、入睡困难、自杀、工作和兴趣、睡眠不深、迟缓、精神焦虑、早醒、躯体性焦虑、全身症状、激越、胃肠道症状、体重减轻、疑病、性症状、抑郁情绪、自知力等(共17项评价项目),HAMD量表总分0-54分,其分界值、评分结果与被评价者抑郁程度相关性均同HAMA量表;

(2)生活质量:

利用36项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36-l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SF-36)评价两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SF-36量表评价内容包含社会功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生理功能、活力、躯体疼痛、精神健康、一般健康状况等(共36项),量表总得分0-100分,分数、被评价者生活质量相关性同HAMA量表。

1.3 统计学方法

本文中两组护理前后HAMA、HAMD、SF-36量表评分(均属于计量资料)经x±s表示,由SPSS.19对相关数据行t检验,P<0.05对比差异存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负面情绪

两组护理前HAMA、HAMD量表评分对比均P>0.05(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研究组HAMA量表及HAMD量表评分均较护理前有所下降,数据组间及组内对比均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护理前后上述各量表评分情况对比均P>0.05(无统计学意义),如表1。

2.2  生活质量

研究组、对照组护理前SF-36量表评分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SF-36量表评均较护理前有所提高[组内各组护理前后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后SF-36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两组护理后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3 讨论  

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虽可为操作者提供理想操作空间、操作术野,但由于此法导致机体较大创伤,患者术中出血量随之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较高,不利于其尽快恢复健康[4]。随着微创技术长足发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现阶段已于各级临床医疗机构推广并取得显著效果。但应注意的是,針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围术期提供正确有效的护理服务仍是保障其疗效及预后的关键。既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术期常规护理侧重点在于患者生理层面,即积极配合医生完成各项操作、确保患者顺利治疗原发疾病,往往对心理、环境等客观因素关注度较低[5]。

临床护理路径是近年来于临床推广的新型护理模式,其摒弃既往常规护理千篇一律的工作内容,针对不同类型的患者实际特点制定科学性、专业性、个性化的护理流程,从而达到更优护理效果[6]。有研究认为[5],针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围术期行临床护理路径后,其能够在术前、术中、术后均获得适合自身病情及生理、心理特点的护理服务,此外患者及家属在入院时即通过路径表明确住院期间不同阶段需接受的护理内容,从而有利于改善其负面情绪,此举相较于常规护理效果更优。本文通过分组研究证实,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研究组护理后焦虑、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均优于仅提供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此结论与张雪妮[1]等人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有利于缓解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负面情绪,对提高其生活质量也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今后推广。

【参考文献】

[1]张雪妮,朱雪荣,许风.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应用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17,46(1):133-135.

[2]于辉,张静雯.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中的应用效果[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 21(27): 3315-3317.

[3]高建蕾.临床护理路径在86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34(19):2637-2640.

[4]曹艳平,刘 阳,等.临床护理路径对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疼痛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18):63-64.

[5]桂秋荣.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临床护理路径及术后延续性护理服务模式临床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12):1638-1639.

[6]金芳.临床护理路径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胆结石患者中的应用分析[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8,25(09):76-78.

猜你喜欢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价值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舒适护理模式对疼痛感的控制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