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综合护理对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的效果研究
2020-09-02王蕊
王蕊
【关键词】 手术室综合护理;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
结肠癌属临床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如未能及时有效治疗将会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临床治疗结肠癌主要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得到临床广泛应用,为确保该术式的临床效果,需配合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本次研究通过对我院1年时间内收治共计76例该疾病患者资料的研究分析,重点探讨手术室综合护理的实际临床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开展时间段2018年11月-2019年11月,研究样本数量共计76例,全部患者均符合结肠癌诊断标准,分组方式为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划分为2组,组别命名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数量均等(n=38),研究组患者中男25例,女13例,年龄38-74岁,年龄均值(48.69±5.63)岁,对照组患者中男24例,女性14例,年龄34-72岁,年龄均值为(48.64±5.75)岁,常规资料(年龄、性别)两组患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本次研究结果无影响。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护理方案为常规基础护理,医护人员遵医嘱开展各项护理干预措施。
研究组患者护理方案为手术室综合护理主要措施包括术前准备、术中及术后综合护理。
术前准备:术前护理人员结合患者病理指标及病情特点对其实施綜合性评估,制定针对性综合护理干预方案。对患者及家属开展健康宣教,告知其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的主要优势及临床效果,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各类问题,为患者讲解手术成功案例,使其能够与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手术。
术中及术后综合护理:为降低术中腹腔组织污染发生率,护理人员需告知患者术前3d每日口服甲硝唑3次,术前2d进食豆类、牛奶等产气食物,术前当晚协助患者完成肠道清洁护理。患者入室后及时为其建立静脉通道,检测脉搏、血压、心率等各项指标,观察患者面部表情,密切配合医师完成各项操作,发现异常及时告知,并做好抢救处理。术后加强敷料护理,避免产生硬结及渗液,部分患者受二氧化碳气腹等因素影响,术后疼痛明显,可引导其采用腹式呼吸法,配合镇痛药物干预。
1.3评价标准
利用我院护理满意度表格评估组间护理干预后满意度指标。评估组间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
1.4统计学方法
护理满意度为计数资料,表示方法为%,检验方法为X2检验,各项临床指标为计量资料,表示方法为x±s,检验方法为t检验,利用SPSS23.0软件进行本次研究数据分析,如P<0.05,则两组数据统计学差异显著。
2结果
评估组间护理满意度,研究组患者中满意24例,较满意13例,护理满意度为(37/38)97.4%,对照组患者满意17例,较满意13例,护理满意度为(30/38)78.9%,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评估组间各项临床指标,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结肠癌根治术是临床治疗结肠癌的有效术式,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属微创手术模式,术中切口面积小,术中出血量少,患者术后恢复速度快。为提高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需配合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2]。
本次研究数据显示,研究组患者经手术室综合护理干预后护理满意度及术中各项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常规基础护理侧重于疾病治疗效果,护理干预以遵医嘱护理为主,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与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相比,手术室综合护理干预强调护理干预的全面性及系统性,可提高护理干预措施有效性。手术室综合护理以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手术过程为基础,梳理术前、术中、术后各项护理干预措施,使其形成整体[3]。护理人员在关注手术效果的同时,更为注重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术后恢复,通过生理指标监测、术前心理疏导、术中配合性护理、术后细节化护理可实现治疗全程的优质护理干预,有助于疾病治疗效果的提升,也可改善患者满意度,进而构建起和谐的医患关系。
由此可知,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采用优质护理干预临床效果显著,可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龚细丹,刘颖,陈宁,等.基于微信的延续护理在结肠癌根治术后病人中的应用[J].循证护理,2019,5(11):1040-1043.
[2]刘霞,杨俏兰,王亚丹,等.腹腔镜快速康复在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护理应用[J].黑龙江医学,2019,44(9):1117-1118.
[3]芦雁.综合性护理干预对结肠癌根治术患者癌因性疲乏及疗效的影响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25):15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