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膜外麻醉无痛分娩的临床护理分析
2020-09-02孙欲敏
孙欲敏
【关键词】 硬膜外麻醉;无痛分娩;临床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1
分娩可对产妇造成较大的痛苦,硬膜外麻醉无痛分娩技术能够发挥有效镇痛效果,可有效减轻产妇痛苦,促进自然分娩。为降低母婴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产程,本文选择96例产妇(均为我院2018年6月10日-2018年8月10日收治)应用常规护理与个性化护理展开分析,从而探求一种更具价值的护理模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8年6月10日-2018年8月10日收治的96例硬膜外麻醉无痛分娩产妇为例展开研究,依据产妇入院单双号将其均分为参照组(n=48)以及观察组(n=48)。96例产妇具备正常的交流与认知能力,合并自然分娩禁忌症者不作为本次病例选择的标准。观察组年龄上限值为38岁,年龄下限值为21岁,平均(29.54±3.42)岁。参照组年龄上限值为37岁,年龄下限值为22岁,平均(29.51±3.75)岁。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
1.2护理方法 两组产妇均接受硬膜外麻醉分娩,若产妇出现规律性宫缩,可选择第3个腰椎至第4个腰椎间实施穿刺并放置导管,麻醉药物为罗哌卡因150mg以及舒芬太尼75ug,容量为150ml。实施麻醉后密切观察产妇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处理异常情况。参照组同时采取个性化护理,包括:(1)分娩指导。提前告知产妇分娩的相关知识,提高产妇在待产、分娩及产后的自我监护能力,指导产妇保证充足的休息,尽量维持睡姿为左侧卧位,从而保证胎盘的绒毛血供[1]。(2)心理护理。以分娩指导为基础,为产妇营造温馨、舒适的产房环境,同时采取SAS与SDS量表评估心理状态,以评估结果实施心理干预。帮助产妇建立分娩信心,同时具备良好的心理能力及自控力,促使完成顺利分娩。此外,还可告知亲属尤其是产妇丈夫给予其鼓励,充分关心和爱护产妇,使其获得幸福感,均有利于消除不良情绪,提升分娩信心。(3)产程护理。在第一产程时,给予产妇鼓励,指导正确呼吸,同时进食高热量食物,以便于保存体力。第二产程持续时间较长,宫缩较强,再次指导产妇正确用力与呼吸,实现下降胎头、增加腹压目的,宫缩间期尽量叮嘱产妇不再用力,避免出现宫缩乏力情况;第3产程时全面配合医生进行分娩,保证安全性,胎儿娩出后及时让产妇查看,并夸奖产妇[2]。
1.3观察指标 母婴并发症发生率:记录两组母婴并发症情况,主要包括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胎儿宫内窘迫等,并统计发生率。
产程时间:详细记录两组产妇各产程时间,并取平均值进行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将研究中所获取的资料取SPSS22.0实施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结果以[n/(%)]表示,检验方式为“X2”,计量资料结果以(x±s)表示,检验方式为“t”,若统计学“P”小于0.05,可判定为本次研究数据存在价值。
2结果
2.1母婴并发症发生率评估 比较表1中母婴并发症发生率数据发现,观察组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胎儿宫内窘迫等母婴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参照组,P<0.05。
2.2产程时间情况 表2统计了两组的产程时间数据,观察组第一、第二、第三及总产程时间均短于参照组,P<0.05。
3討论
自然分娩为人类理想、主要的分娩方式,但是分娩可对产妇造成剧烈的疼痛,极易出现排斥心理,因而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剖宫产。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硬膜外麻醉无痛分娩被应用于产妇分娩中,能够在产妇意识清醒的情况下有效减轻分娩疼痛,可消除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同时无痛分娩的安全性已经得到了临床证实。但是,产妇仍有可能存在严重负面情绪,心理应激并不利于顺利分娩,对此,临床需要展开有效的护理干预。
经对我院96例硬膜外麻醉无痛分娩产妇实施个性化护理发现,观察组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胎儿宫内窘迫等母婴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参照组,观察组第一、第二、第三及总产程时间均短于参照组,P<0.05。对于硬膜外麻醉无痛分娩产妇应用个性化护理,可使其具备科学的分娩知识,分娩前能够自我控制负面情绪,可更好的配合医护理人员进行分娩,可促进阴道分娩率[3]。此外,通过应用个性化护理,还可避免产妇因紧张情绪而出现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的可能,有利于缩短产程,可全面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综上所述,对硬膜外麻醉无痛分娩产妇实施个性化护理,有利于缩短产程,降低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可提供更具优势的护理服务,值得应用及推广。
【参考文献】
[1]徐涛.无痛分娩中连续硬膜外麻醉的临床应用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26):68+70.
[2]李晓燕.无痛分娩中实施持续硬膜外麻醉对产程的影响与护理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42):108-109.
[3]朱勤花.个体化护理在硬膜外麻醉无痛分娩的临床护理分析[J].系统医学,2017,2(06):154-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