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在脑肿瘤患者围术期的应用价值探究
2020-09-02边丽婷
边丽婷
【关键词】 优质护理;脑肿瘤;围术期
脑肿瘤为神经外科疾病,多发生于20~50岁人群,该疾病可导致颅内压升高,对脑组织、神经产生压迫,威胁患者生命。脑肿瘤以手术治疗为主,但由于创伤性较大,患者焦虑情绪较严重,且术后并发症较多,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围术期针对性护理具有重要意义。优质护理为全新的护理理念与模式,在临床中应用愈加广泛。临床研究指出[1],优质护理有助于改善围术期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使术后生活质量提高。本研究中脑肿瘤患者围术期实施优质护理,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6年7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脑肿瘤患者7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38例,男22例,女16例,年龄22~60岁,平均(41.87±4.55)岁;病程5个月~5年,平均(3.13±1.06)年。对照组38例,男25例,女13例,年龄20~58岁,平均(42.26±4.73)岁;病程6个月~6年,平均(3.20±1.32)年。2组患者一般资料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
①均经MRI或CT检查确诊,拟行开颅手术治疗;
②无手术或麻醉禁忌症;
③均按照要求参与研究。
排除标准:
①存在认知功能障碍、智力缺陷;
②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
③合并脑、肾、肺等严重脏器疾病。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术前指导患者做各项检查,向患者说明手术相关注意事项,术中及术后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给予输液、服药护理等。
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1)术前护理:向患者进行疾病及治疗相关知识宣教,提高患者对脑肿瘤的了解;与患者加强沟通,了解患者心理状态,根据其焦虑、紧张等情绪的程度给予针对性情感支持与心理疏导(2)术中护理:患者由于担心治疗失败,进入手术室后,往往极度焦虑、紧张,此时护理人员应通过语言、抚摸、眼神鼓励等安抚患者,协助患者摆放正确的手术体位,指导过度紧张患者进行深呼吸;护理人员应熟悉手术流程,与医生密切配合,术中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3)术后护理:继续监测各项生命体征,为患者选取舒适体位;加强呼吸道护理,保证患者呼吸畅通,预防肺部感染;严重疼痛患者给予止痛护理;术中不可避免会造成脑血管损伤、低氧、迅速补液等引起颅内出血水肿,易形成脑疝,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给予预防性护理;对存在吞咽障碍、进食呛咳患者,应训练其吞咽动作与发声,患者进食时可适当调高床頭;术后注意保障患者饮食营养的均衡性,多进食蛋白质、维生素含量高的食物;脑积水多发生于颅脑术后2~6周,患者此时多以转至普通病房,护理人员应注意观察患者意识、瞳孔、记忆力等情况,尽早发现病情变化。
1.4 观察指标
(1)焦虑情绪:护理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患者焦虑情绪,50分以上表明存在焦虑情绪,且分值越高表明焦虑情绪越严重。
(2)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3)舒适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表(VAS)评定,在标有0~10分的刻度尺上,指导患者根据自身舒适程度评定,1~4分为轻度不适、5~7分为中度不适,>8分为重度不适,分值越高表明舒适度越差。
2结果
2.1 2组患者焦虑情绪比较
护理前,2组患者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且组内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5.26%低于对照组18.42%,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2组患者舒适度比较
观察组舒适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优质护理基于人-社会-心理理论而发展的新型护理护理,强调护理工作应“以患者为中心”,尊重理解患者,给予患者人文关怀。该护理模式强调在为患者提供基础护理与专科服务同时,重视患者心理需求,并通过心理护理干预,提高患者对治疗与护理的认同度,逐步提升护理水平。护理人员在术前纠正患者错误认知,缓解不良情绪,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手术做好准备。术中重点在于配合医生进行手术操作,通过非语言交流给予患者鼓励与支持,增强其手术信心。术后护理重点在于预防相关并发症,指导患者进行被动锻炼,预防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庄金秀.优质护理措施对脑肿瘤手术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01):155-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