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法与PBL法在心内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2020-09-02翟雪玲娄邦秀黄莉莉
翟雪玲 娄邦秀 黄莉莉
【关键词】 心内科;护理带教;CP;PBL
中图分类号:R47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CP method and PBL method in nursing teaching of cardiology department. Methods from March 2018 to March 2019, 90 nursing students in cardiology department of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n = 45) and control group (n = 45). The control group was taught by PBL method,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aught by CP method, and the teaching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0.05). The theoretical examination result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in the nursing teaching of cardiology department, the application of CP method and PBL method is helpful.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operational skills of nursing students, reasonable teaching methods should be selected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needs.
【Keywords】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Nursing Teaching; CP;PBL
大部分心内科患者的病情都比较严重,如果護理措施不佳就会使治疗效果打折扣,甚至导致护患矛盾。所以,一定要对实习护士加强培训,探寻效果更佳的带教模式。PBL 教学法是以问题作为前提,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CP 教学法是强调临床路径理念,依据疾病特点与教学内容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方案,采用路径化模式实施教学。本文分析CP法与PBL法应用于心内科护理带教中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来我院心内科实习护生90名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男4名,女41名,年龄18-21岁,平均(19.5±2.4)岁;本科15名,专科30名。对照组男3名,女42名,年龄19-22岁,平均(20.5±2.5) 岁;本科18名,专科27名。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性(P>0.05)。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PBL教学法:(1)挑选教学案例,选取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的典型病例,内容涉及患者整个的生理、心理、社会资料、治疗与护理全部过程。(2)第一周带教老师将护生分成诸多学习小组,向护生介绍科室环境、规章制度。引导护生于实习当中,对基础护理理论与操作加以强化,比如:按摩穴位、选择注射穴位,输氧、静脉输液等。向护生发放心肌梗死的教学案,要求护生认真学习,重点学习基础护理理论与操作,以及专科护理理论与操作。(3)第二周带教教师引导各小组护生,将心肌梗死教学案例与实际病例结合,查阅书籍、查询网络资料,针对学习的问题展开小组讨论,找到处理方法。第二周末,带教老师组织引导护生互相交流护理心肌梗死患者时遇到的问题,最后由带教老师现场示范护生未掌握的操作流程,并归纳总结学习中遇到主要问题,指出学习重点与难点,引导找出问题,并处理问题。(4)第三、四周,在前两周的学习模式基础上,带教老师引导护生掌握护理心力衰竭方法。(5)实施护理带教当中,依据教学大纲要求护生学习心内科常见疾病的护理措施,以及专科护理操作流程。
1.3观察组采用CP教学法:(1)依据教学大纲,把心内科护理带教内容设计成带教路径图表,分成以下部分:第一周向护生介绍科室环境、规章制度,引导护生在实习过程中,对基础护理理论与操作进行强化,比如:按摩穴位、注射所选穴位,输氧 静脉输液等。第二周让护生了解心内科常见疾病的护理措施。第三周向护生讲解使用心电监护仪与微量泵的方法。第四周向护生介绍抢救药物的药理功效,教会护生除颤、心肺复苏的方法,以及使用简易呼吸气囊的方法。(2)护生进入科室后,带教老师向护生讲解带教路径图表,让护生了解每周实习目的与最终目标。带教当中,带教老师应当把带教路径图表中每项内容的时长标注于带教路径图表上,同时,对护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从而对教案内容与方法进行适时调整。(3)拟定变异表。依据临床路径方式,实施带教当中,有无法提前预测的情况产生就是变异,而这些情况会对预期教学目标或进度发生变化。所以,带教教师应当与护生进行良好交流,以掌握护生的心理状态及其掌握知识状况,以利于及时找出变异,并探究原因,及时采用处理措施,对变异表进行详细记录,从而进行归纳总结,降低变异风险。
1.4评价标准:实习结束后,对所有护生进行理论与操作的考核,总分全部是100分。理论考核涉及心内科常见疾病与护理措施。操作考核涉及常规操作方法,即吸氧、心电监护等。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1.0处理数据。采用(x±s)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P<0.05说明差异显著。
2 结果
对比两组操作考核成绩,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的理论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 讨论
PBL教学法与CP教学法是近年来出现的新型教学法。临床路径(CP) 属于新型质量效益管理模式,CP教学法主张临床路径理念,让设计教学内容、疾病特点与教学目标相融合,依据路径化方式开展教学[1]。PBL( PBL) 教学法也是新型课程模式,它是1969年由美国教授 Barrow所提出,在教学时以患者问题作为前提,组建学生小组,通过讨论模式实施教学。CP、PBL教学法都是目前比较先进的教学方法[2]。
PBL教学法是强调以问题作为前提,教学重点是基础科学结合临床实践,教学方法主张围绕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利用临床实际问题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推动学生学习更多知识,此种教学法属于探索式的学习过程。PBL教学法可以对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有效培养。CP教学法则有利于促使学生全方位掌握知识,从而推动学生全方位发展。由于CP教学法与PBL教学法各自有着各自的特点,应用两种教学方法到心内科护理带教中,可以提高护生的综合能力,即: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从而调动护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护生全方位素质,提高学习成效,促使护生对专业知识可以更深入理解与运用,这将成为未来临床护理教学的新方向[3]。本研究,对比两组操作考核成绩,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的理论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綜上所述,PBL教学法和 CP教学法应用于心内科护理带教,有着各自的长处与缺陷,PBL 教学法有助于提升护生自学能力,增强解决问题能力,但却制约护生全方位掌握知识;CP 教学法有助于护生全方位掌握知识,提升教学效率与质量,却会有部分变异产生。所以,在心内科临床护理带教中,应当将 PBL与CP 教学法有效结合,以利于取得更好的带教效果。
【参考文献】
[1]周洪平.PBL与CP教学模式在心内科护理带教中的效果对比研究[J].饮食保健,2019,6(36):285.
[2]赵风琴.CP法与PBL法用于心内科护理带教中的效果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13):123-124.
[3]赵风琴.CP法与PBL法用于心内科护理带教中的效果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6,4(13):120-121.